名人创业故事

【人工智能 医疗】深睿医疗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名人创业故事】

对话梁隽樟:投资是按图索骥,花对心思打动优秀创业者

编辑 | yinming

寻找独角兽背后英雄,揭秘实力投资真相,欢迎关注创业邦「投资名人堂」。这些独角兽捕手,投出摩拜、ofo、滴滴、小米、知乎、陌陌、快手等,本文系第16篇报道。

除了火热的区块链,进入2018年,引起创投圈瞩目的刷屏事件之一,是被刷新的中国AI企业天使轮融资额纪录——1月16日,林元庆创立的AI整体解决方案公司Aibee(爱笔智能),完成1.65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除了大众熟知的前百度研究院院长Title之外,林元庆曾带领团队取得多项计算机视觉技术国际测试世界第一;在《最强大脑》的人机对战中获得胜利;其技术成果在在多个领域广泛落地。

林元庆这个级别的人物,一旦有些许创业的端倪露出来,立刻就有基金抢着送钱了。但在Aibee成立两个月后,公布的天价天使轮融资消息里,领投基金却是昆仲资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险峰长青、联想创投、华创资本等一批基金跟投。

对比耳熟能详的一线VC机构, 2016年6月才从原复星昆仲资本独立出来的昆仲资本无疑还是一个“新兵”。但成立不足2年,昆仲迅速出手投资了包括深睿医疗、ZMT众盟、Aibee、景驰科技(这四家创始人皆来自百度);深醒科技、小鹏汽车、泰迪熊移动、评驾科技、速腾聚创、全知科技、指掌易、成长保、Unicareer等30多个项目,并且8成以上都是领投。

如今国内私募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超过1.2万家,面对好项目、高质量创业者,花心思谁不会?但最终Aibee的领投花落昆仲资本,为什么?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对这次投资有着贴切比喻:“这有点像恋爱,追求心仪的女生,仅仅仗着有钱肯定不行,人家优秀的女生也不完全看这个,还是会看谁花的心思多。”

事实上,创投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好项目——当创业者足够牛,选择拿谁的钱,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创业者手中。“所以元庆根本不缺钱,更看重的是双方的志同道合,以及谁在项目上愿意花更多的心思。”梁隽樟说。

近日,《创业邦》专访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挖掘领投林元庆创立的Aibee背后的故事,以及对众多百度系出来的创业者、人工智能领域的观察和看法。

 

领投林元庆:像谈恋爱

 

创业邦:如何能在众多机构中成为Aibee的领投方?

梁隽樟: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多年了,投了不少AI的项目,对A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企业的战略规划具备清晰的、明确的见解;另一方面,基于多年的人脉资源,我们对行业内顶尖人才的创业动向比较了解。其实元庆从百度出来之前我们就认识。Aibee正式成立前,我就和元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模式、团队建设等话题做过深入探讨。在今天人工智能创业火热的形势下,像他这种行业地位的人根本不缺愿意投他的资金,他更看重的是谁愿意投入精力,跟他一起把公司的发展方向打磨清楚。

 

在了解了他的创业愿景之后,我们带他去见了几家综合性的集团(也包括我们的LP),这些公司都有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自身整体效率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的探讨,碰撞出具体的落地方向。这有点像谈恋爱,我去追一个女生,我说我土豪,我就愿意出钱,(笑)但人家优秀的女生也不完全看这个,她肯定还是看谁真的在上面花的心思多。

 

创业邦:听说Aibee天使轮的估值接近10亿元,数额已经很高了。

梁:估值来自对元庆本人在行业理解、技术能力、思维深度、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综合评定,再加上Aibee豪华的创业团队。另外,林元庆也预留了相当体量的期权池给后面加入的人才,才有了这样的估值。

 

创业邦:用期权的方式激励团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梁:元庆是个有很高格局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设计好足够的期权来激励更多能人的加入。他的另一位合伙人Silvio Savarese,是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的先生,相信一般的合作机会也不会吸引他。

 

创业邦:之前采访林元庆的时候,他希望能在未来的人工智能行业里成为现在BAT这样的角色,你对此怎么看?

梁:公司的愿景还是奔着那个去的。过去的互联网公司能跑起来是因为互联网起了一个连接的作用,再往下一波,我们看怎么能让社会生态系统更高效,这也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机会所在。元庆要做的是支撑没有AI技术能力的大的传统行业升级,从产业规模来说,他提供的增值的量来看是有机会的。

 

创业邦:你觉得需要多久?

梁:这个事情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通常预测时间这个事情都会错,我个人觉得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谈百度系:优势占尽

创业邦:昆仲投资的30多个项目中,深睿、众盟等都是百度系创业者,是会格外关注百度系创业者吗?

梁:这倒不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基金在前沿技术应用方向投的占比高。另一方面,百度AI人才相对多,技术基因也强一些,从它里面出来一批创业者也正常。另外,与我们发掘项目的方法也有关,一般我们投了一个项目后会沿着他的圈子去延伸,包括他现在的、以前的同事、上司。我们80%的项目都是自主发掘的。

 

创业邦:这些创业者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梁:首先,他们站的行业高度高,对这个行业未来怎么走看得可能更接近正确。第二,他们在圈子里能调动的人脉、资源比一般人多,自然更有优势。第三,前沿科技领域有个特殊的现象,头部资源聚集特别快,从大的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天然就有优势吸引到这些资源。

 

创业邦:这些创业者选择投资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梁:大部分技术背景出来创业的人,相对来说会更希望投资方在战略方向、定位、具体的切入点和路径上,能花时间跟他们碰撞。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互动,我觉得他们对这点还是蛮看重的。

 

众盟的故事:按图索骥

创业邦:当时为何选择投众盟?

梁:大数据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领域,在投众盟之前我们就研究过,什么样的大数据项目会是一个好项目?第一,有相对稳定的、低成本的、可持续的去获得跟别人不太一样的维度的数据的能力或者资源。第二,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我挖掘的数据产生的价值能被我自己抓住。数据后续的变现是这个产业链条里价值最大的一个环节。

众盟符合我们投大数据项目的几个要点。他们的数据闭环实际上已经有了。

 

创业邦:众盟刚宣布2017年收入上亿了,做Wifi的很多,他们为什么能跑出来?

梁:Wifi方向我看了很多,最大的问题是获取数据的成本很高,变现效率很低。我们当时投众盟的时候,模式并没有像今天这么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度参与了他们的两次大的战略调整。一是建议他们采用合作的方式铺Wifi,一是自建媒体,掌握定价权。之后他们国内铺的热点数一下子上了一个数量级,涨了十倍以上,也把整个模式给跑圆了。现在没有哪家WiFi跑出来的,为什么他能跑出来,因为他是低获取成本高变现收益,整个经济模型都跟别人不一样。

 

创业邦:你们投之前脑子里已经有自己想法了。

梁:对,我知道哪个地方可能是对的,投的时候就往这方向找。

 

人工智能的未来:价值决定成败

创业邦:什么会决定人工智能公司接下来两三年的成败?

梁:很简单,一要看它能不能产生实际价值。你不能拿着锤子找钉子,有了技术再去想什么场景下合适,这就有问题。而应该与实际场景相结合;二要看它在整个价值链上是否能截取到最大的份额。比如安防是公认的人工智能落地很大的场景,但公安的需求不只是人脸识别这么简单,他们要的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而且,解决方案提供商跟技术提供商从中获得的价值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这种价值是可衡量的,并且很难替换。当离客户越近,扎的越深,就能对客户需求了解越多,最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创业邦:人工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有能力与科技巨头竞争吗?

梁:我觉得有,因为科技巨头更希望建平台,圈不同场景,尽可能的拿到各种沉淀数据,比如阿里、腾讯在线下不停的收购实际就是抓场景,但他们很难在一个领域做的特别深。创业企业要跟巨头竞争的话,要更聚焦并且要扎的足够深。初创企业将来有平台化的机会,但切入点肯定要比较尖锐,要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应用去切入。

 

创业邦:你觉得人工智能具体在哪些领域还有机会?

梁:金融和零售行业还是具有很大的机会。另外我们也在看2C方向的应用,比如在娱乐、教育等领域。

 

创业邦:原因是什么?

梁:一方面看供需关系。供应是指目前技术的成熟度是否达到商业可用的程度。比如,广域的人机对话效果还不太好,因为技术还没达到那个程度,但是可以考虑在现有技术水平加一定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去辅助解决;另一方面是支付的能力与意愿。金融行业就比较合适,因为其数据化程度很高,提高效率产生的价值也高。

 

创业邦:现在创业者进入人工智能行业还有机会吗?

梁:如果没有具备深厚的人工智能或者相关领域背景,肯定是很不容易做出来的。

 

创业邦:CBInsights预测,收购人工智能公司的竞赛将在2018年开始,届时,随着企业争夺知识资本和人才,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并购。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所有小公司都将被大公司收购,因为大公司的数据优势。您对此怎么看?

梁:同意,这跟资本市场也有关系,很多团队某一部分能力很强,但整体能力并不足够完备,那么他们独立作为一个公司去趟一个事情并不那么容易,当资本市场不像原来那么热的时候,拿不到钱的时候总得有出路。

像人工智能领域,很多创业团队是技术人员出来创业,但是实际应用上不一定能落地,最终可能要回到大平台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2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