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保险的风险 浅析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指导】

保险的风险篇一

浅析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广 东 金 融 学 院

学 年 论 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郭志河 学号 职称 日

摘要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衡量。目前,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呈现以下现状,如寿险公司业务核保不完善,承保风险突出;费率厘订过于标准化;投资风险表现突出;资产总量增长但结构不合理;核保核赔制度不完善等。针对内部经营风险可以采取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完善核保制度,强化费率管理等方法。针对外部风险可以采取转变经营思路,加快培养人才,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等方法。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我国保险公司应当从物质和观念上为今后在中国保险业全面推行综合风险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保险;风险管理。

目 录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方法…………………………………1

(一)风险管理的内容……………………………………………1

(二)风险管理的方法……………………………………………2

二、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4

(一)我国寿险公司内部经营风险主要表现……………………4

(二)我国产险公司内部经营风险主要表现……………………4

三、提高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6

(一)针对内部经营风险采取的措施……………………………6

(二)针对外部经营风险采取的措施……………………………7

四、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8 参考文献…………………………………………………………10

一、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一) 风险管理的内容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指经济主体用以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动态连续过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将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

1.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衡量。

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应从风险源、受损标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四个方面入手:

(1)通过风险源的识别可以分析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通常包括物质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技术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等几个方面,它们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来自外部,我们称之为非保险风险;

(2)通过风险标的的识别可以认识到保险公司的主要受损标的是金融资产还是人力资本;

(3)通过识别各个经营环节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明确保险公司的销售、承保、定价、理赔及投资风险与危害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业破产,除此之外,风险还会使保险公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丧失额外收益,这种结果也是保险公司的危害;

(4)从危险因素入手,保险公司可以结合保险经营各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承保风险主要来自于被保险人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以及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可保条件弱化的影响日益严重;定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违背了保险定价的基本原则,使费率水平不能弥补保险人支付的赔款及营业费用,以及合理预期利润的需要;理赔风险产生了保险理赔过程,包括审核单证,委托理赔代理人,确定赔偿责任和金额,理赔人员素质,通融赔付五个方面可能造成损失;投资风险来自于违背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投资后形成的金融资产组合结构的风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中利率风险的影响最大;销售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影响不大。

2.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

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帮助保险公司回避风险防止损失,在发生损失时努力减少风险对损失的负面影响。保险公司内部经营风险可以根据各环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是损失防范和损失减少,这一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保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保险公司外部环境风险也适用损失防范和损失减少的风险控制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保险合同的限制性条款的使用。保险公司风险融资方法的目的是为保险公司的损失支付赔偿金,并承担损失的财务后果。保险公司转移风险的方法包括再保险转移和非再保险转移两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转移就是由再保险公司承诺承担损失带来的财务负担,保险公司非再保险转移就是风险的接受人不是法律注册的再保险人,保险公司遭受损失后

保险的风险篇二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货币金融评论 2004年第10期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陈忠阳

摘要: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保险公司业务的风险特性。集中对比分析了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负债业务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负债业务以及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投资业务的风险特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保险、风险管理、投资风险、负债风险

一、保险公司负债业务风险特性

(一)保险公司负债业务风险的特殊性与重要地位

任何金融企业的风险从根本上都来自于其主营业务,包括其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而且,这种主营业务中的基本风险是该金融企业不能完全对冲或转嫁,不得不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被视为该企业的核心风险和目标风险,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证券交易商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外汇交易商面临的汇率风险等。在我们这个分工合作的经济社会中,金融企业应该是善长承担和管理其目标风险的专家。目标风险的差异甚至成为我们对金融企业进行分类的标准。

保险公司资产业务及其风险虽具有一些特点(本文稍后将予以分析),但本质上与银行和证券交易商却是相同的,将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分开来的不在于保险公司的资产业务,而在于其独特的负债业务,即各项保险业务。显然,保险公司之所以被称为保险公司,不是因为其传统上具有保守特征的投资业务,而是因为其销售各类保险单,以直接的风险承担而获取资金来源,进而形成具有独特特征的不确定性负债(又称或有负债)的负债业务。因此,保险公司不仅在资产业务方面与银行证券公司一样承担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负债业务方面更加直接地体现出其以承担风险来获取收入的风险承担专业企业的特性,而且负债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不同于资产业务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投机性风险,而是寿命、健康和财产损失的纯粹风险。这种风险构成保险公司传统的目标风险。

在经过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现代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中,两类具有鲜明特点的保险产品将保险公司划分为两大类:经营寿险产品的寿险公司和经营财产和意外伤害险的财险公司。从业务风险性质的角度看,将两类保险公司区分开来的也正是在于两类公司在负债业务(保险产品)方面所承担的风险的本质差异。

(二)寿险公司负债业务的风险特性

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针对人的死亡和疾病风险提供保险服务,同时也提供养老金和年金等具有储蓄和投资功能的服务。前者采取定期寿险和终生寿险的形式,以向投保人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收取一定的保险费(投保人可一次性也可分多次支付)为条件,向投保人提供在指定期限内(定期寿险)或整个生命期限内(终身寿险)投保人一旦死亡,投保人或其受益人将收到一笔事先约定的赔偿金额的保险服务。后者则采取养老金或年金的形式,保险公司以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投保人可一次性也可分多次支付)为条件,向投保人提供在指定期限内或死亡前不断分期支付事先约定数额的现金(即年金,或养老金),直至期满或投保人死亡。

从寿险业务的性质看,寿险产品的风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寿险产品以人的寿命为保险对象,人的寿命的意外变化(即死亡率的变化)或预测失误是寿险产品最基本的风险来源,这在业界被称为死差损,即由于实际死亡率与寿险产品定价中所假定的死亡率出现差异而导致的损失。二是寿险产品的期限往往很长,长达30甚至50年,在这期间,无论是投保人分次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还是保险公司分期支付给投保人的年金,其价值都受到利率变化的显著影响,因此,利率风险成为寿险公司重要的风险要素。而且由于寿险产品期限过长,现有的资本(证券)市场难以提供相应期限的收益率来计算寿险产品现值,加之寿险产品缺乏二级交易市场和流动性,寿险产品的价值难以进行基于市场价值理念的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寿险产品和年金产品都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对象,都面临人的寿命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但是,两者却由于寿命变化对保险公司负债水平的不同影响而具有对冲寿命风险的效用。例如,在人的死亡率提高(寿命缩短)时,寿险产品将因投保人死亡赔付增加而给保险公司增加负债水平而带来损失,但对年金产品而言,由于人的寿命缩短,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年金和养老金的支付也会提前终止,进而会减少保险公司的实际负债水平,从而与寿险产品形成对冲。因此,在同时经营寿险业务和年金业务的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这两者产品天然的对冲效用,对冲死亡率异常变得带来的风险,降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成本。

(三)财险公司负债业务的风险特性{保险的风险}.

财险公司的主要产品和业务也可以分为两类:财产险业务和意外伤害险业务。相比于寿险公司的产品,财险公司的产品的风险特性似乎简单一些。无论是财产险,如汽车保险,还是意外伤害险,如员工赔偿险,都是投保人以事先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为条件,保险公司在投保人出险(损失发生)时承担合同中规定的赔偿责任,以补偿投保人遭受的损失。较寿险产品而言,财险产品的风险期限较短,受利率因素影响较少。然而,财险产品的风险复杂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赔偿责任和损失范围和程度的具体特征,二是保险合同的持续性。前者在员工赔偿险中表现明显。对于员工遭受工伤之后,对工伤造成的损失以及保险公司应赔付的范围的确定和仲裁并非易事,因此,对该产品预期损失的衡量应该充分考虑工伤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减少、受伤者长期健康损失赔偿、法院判决的时间长短和律

货币金融评论 2004年第10期 师费用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后者在汽车保险中具有典型性。对于汽车保险业务而言,预期损失相对容易衡量,但保险业务的盈利性不单取决于预期损失大小,而是取决于未来预期损失现金流支出和未来新的预期保费现金流收入,如果保单不能持续或出现大量保单终止或退保,保险公司仍然面临丧失清偿力的危险。

二、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负债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保险负债业务和运用保险资金的资产业务1。从形式上看,投资于银行存款、政府和公司债券、股票甚至房地产市场的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银行和证券交易商的投资业务相似,而与保险公司自身的保险负债业务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从风险的角度看,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负债业务既存在交易和管理形式上的差异,又存在许多本质上的共同点。

(一)相同方面:

1.两方面业务本质上都是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行为,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与时间价值(Time Value)相区别的风险价值(Risk Value)。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作为其核心的金融市场(包括保险市场)中,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对风险的承担和管理,保险公司由于其负债业务直接明了的风险承担和风险交易特征而被视为投资于风险的公司,近些年来,人们也认识到无论是贷款还是投资于债券股票,其本质也是投资于风险,银行和证券交易商等非保险金融企业因此也被视为投资于风险和管理风险的企业。

2.面对这两方面业务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都必须提取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是金融机构应对风险而为损失准备的经济资源,前者是针对有很大可能性发生但相应规模较小的所谓预期损失,后者是针对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发生规模却很大的所谓非预期损失。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尤其是贷款)都将预期损失纳入产品定价中,从对最终客户的收费中获得补偿,而资本金却必须主要由股东承担,根据国际上目前流行的对保险公司基于风险的资本(Risk Based Capital)监管框架,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业务中的全部风险都有被纳入。

3.两方面业务都可以采用多样化、对冲和保险三种基本的风险管理方法加以管理2。对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像银行和证券交易商一样可以采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从事期货或远期交易可以对冲风险、购买期权或信用保护可以对投资风险进行保险处理。对保险负债业务,同类保单数目增加、不同险种数目增加、保单承保地区分散、投保人所属行业分1 保险公司的风险也来自于所从事的担保和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这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实质上的差异,本文不对此进行单列的对比分析。

2 此处的对冲是较为狭义的用法,仅指以期货或远期交易代表的线性对冲,其结果是以消除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确定性替代。此处的保险是指以购买期权或保险单为代表的,以事前支付不可退的期权费或保险费为代价,从而消除不利波动,保留有利波动的风险管理方式。在广义的对冲定义下,它又被称为非线性对冲。

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散、销售渠道分散以及参加共保再保险都是有效的风险分散方法;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保险产品设计来对冲风险,例如寿险公司就可以利用寿险产品和无最低担保年金产品来对冲死亡率风险;保险公司本身也可以购买其他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来转嫁风险,尤其是向再保险公司转嫁风险。

4.对两方面业务进行的风险管理本质上都是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进行计量、定价和转让等一系列工作。无论是负债业务中的所谓精算工作还是投资业务中的所谓金融工程,其本质上都是基于对风险量化、目的在于转让风险的产品设计和定价。这其中,风险量化是基础,也是关键,也是风险管理的困难和挑战之所在。因此,无论是负债业务还是投资业务都需要复杂的概率和数理统计分析技术,同时也面临量化不准确所带来的定价风险

(Pricing Risk),这在保险负债业务中被称为精算风险(Actuarial Risk),在投资业务中被成为模型风险(Modeling Risk)。

5.大数定律在两方面业务风险管理中都发挥基本的作用。保险公司是在准确风险计量的基础上依靠大数定律战胜风险并从风险承担中获取盈利的,这不仅对保险公司的负债业务是如此,对投资业务也是如此。现代组合投资管理,包括证券投资组合和银行信用组合,都利用了众多的相对独立的风险来源所组成的风险组合的风险将会降低的基本规律。

6. 两方面的业务开展都要承担操作风险。尽管在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种类上会有所差异,但保险公司的保险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由于人员、业务流程和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各类风险。这些操作风险不仅被保险公司本身纳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而且也正在被各国保险监管者纳入风险资本监管框架。

(二)不同方面:

1.从业务本质风险的性质看,负债业务所承担的一般是所谓的纯粹风险,既只有损失可能,而没有直接的盈利可能的风险,而投资业务所承担的是投机风险,即损失可能和盈利可能都有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2.从风险交易的形式上看,保险业务是直接的承担风险,是纯粹的风险交易,而投资业务,无论是股票交易还是股票债券交易,一般以即期确定的现金支出换取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收入的形式来承担风险,即风险交易与资金交易(融资行为)结合。3

3.从风险回报形式和产品价值构角度看,保险负债业务由于是直接的风险交易,风险回报也相应采用保险费这种直接的风险价格形式,保险产品价值构成相对简单:保险产品价格=风险价值。而投资业务由于与资金交易相融合,风险回报采用风险升水这种预期收益率在无风险收益率基础上升水的形式,投资产品的价值构成因较为复杂,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投资业务产品价格=本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

4.从业务的风险期限长短的角度看,保险业务分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财险公司一般风险期限较短,如汽车险大都安年度收取保费,而寿险公司风险期限却往往 由投资活动衍生出来的衍生产品交易具有直接风险交易的特征,尤其是其中的期权交易。

3

货币金融评论 2004年第10期 很长,能够长大30年甚至50年。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风险期限尽管随投资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投资产品期限超过30年的很少(不包括股权投资)。

5.从产品的流动性角度看,保险业务的产品交易二级市场不发达,保险产品流动性不好,而投资产品交易二级市场比较发达,因而流动性也较好。

6.从业务的风险因素角度看,投资业务风险因素包括交易对手信用水平、市场价格波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水平变动等;而保险业务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定价(精算)、准备金计提、疾病、灾害、退保等。

三、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投资业务的风险特性比较分析 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或证券交易商,金融企业的资产无非是以现金、各类贷款、股票、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形式存在,只不过这些不同种类的资产在各类金融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差异4。从投资和融资的角度看,银行是以吸收存款的负债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以投资于这些资产,证券和基金公司是以发行债券或基金获得投资资金,而保险公司却是通过出售保险单承担不确定的赔付义务而获得投资的资金来源。因此,如前所述,从根本上看,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负债业务,不确定性负债成为保险公司区别于其他金融企业的最重要的风险特征。在投资业务方面,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企业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都面临各项投资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5,保险公司在投资业务上获得收益也服从与其他金融企业投资业务相同的风险收益平衡规则,且那些以投资风险资产换取收益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本质上也是相同的。{保险的风险}.

然而,尽管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特性,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仍然具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传统特征。其一是从盈利模式来看,由于保险公司的负债业务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而且具有相对独立的盈利功能,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投资业务,投资业务的盈利功能反而被相对弱化而不居主导地位,而银行等其他金融企业的投资业务却显然是盈利的主要来源,在整个金融企业的盈利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而负债业务只是融资的来源。其二是从投资风格看,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往往表现出比较保守的特征,其投资品种往往是银行委托存款、政府债券和高信用等级公司债券等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即便投资于股票等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其投资比例也往往受到各种限制6。

由此,对保险公司投资业务及其风险特性,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1.既然保险公司的负债业务具有独立的盈利功能,保险公司为什么还要从事投资业4 这种差异通常表现为银行以贷款资产为主,证券和基金公司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保险公司一般投资于国债、银行委托存款和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

5 在复杂多样的风险分类中,这四大类风险是目前被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比较广泛接受的依据风险诱发因素的分类原则而确定的主要风险类别。其中,对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而言,信用风险可以表现为除直接的贷款业务外所以交易业务中的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 Party Risk)。市场风险则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6 这种限制既来自于保险公司内部,如保险公司风险战略和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也来自于监管机构的监管约束。

保险的风险篇三

保险业的风险防范

一、保险风险的概述

(一)保险业风险特征

根据保险业风险产生的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其具体特点可以概括为:

1.保险业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从宏观角度上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利弊两个方面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当一个事物出现以后,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会给人类制造一些麻烦。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人类有了航海业,就可远渡大洋,周游世界。但是从此出现了海难事故;人类有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遨游蓝天的梦想,缩短了地球上地域之间的距离,可是伴随的是不断发生的空难悲剧。再比如,汽车成了代步工具,但交通事故猛于虎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样的保险业风险也是如此。更何况他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2.保险业的风险种类

可以影响保险业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本文着重介绍美国精算师协会和Babbel等对保险业风险的分类。

3.精算角度的保险业风险分类

(二)美国精算师协会将保险业的风险种类分为:

1.资产风险。因保险公司的债务人无法或不愿偿付保险公司的债务,或者因保险公司的资产发生贬值而引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它包括了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货币风险等。

2.定价风险。因被保险人索赔频率和数额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保险公司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不足引起的风险。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由于市场利率及通货膨胀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导致保险公司负债价值超过资产价值的风险。

4.其他风险。税收和法律方面的变动以及公司员工工作失误等引起的保险公司风险。{保险的风险}.

(三)金融角度的保险业风险分类

Babbel等从金融风险的观点将保险业风险种类分为:

1.精算风险。保险公司出售保单和承担其他负债所筹集的资金不足以保证其履行保险债务责任的风险。精算风险一个主要的反映就是定价风险,即由于

死亡率、发病率、利率、收益率和损失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在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定价过低的风险。

2.系统风险。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由于受到系统风险因素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所谓系统风险因素包括了利率风险、基差风险和通胀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率风险,并且系统风险不能通过分散化来完全消除。

3.信用风险。保险公司的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意偿付债务而导致的保险公司风险,以及由于投保人的不诚实行为而引起的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4.流动性风险。保险公司在需要资金周转时所面临的资产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它可能是由新业务大量减少和保单大量退保,或者由短时间内的大量索赔而引起。

5.操作风险。保险公司处理理赔不当、经营管理混乱和违章操作等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风险。

6.法律风险。由于对法规的不同理解,法规和管理规定的变化以及法院的判决等引起索赔变化从而导致的保险公司风险。

二、中国保险业风险的形成

(一)较长时期内保险主体产权不清晰

1982年恢复营业以来,中国保险市场主体以国有公司为主,所有保险业务也都由国有公司垄断。这种公有产权制度下的产权结构特点在于:一是与公有产权制度相适应,保险公司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交易权均高度集中于国家政府。二是保险公司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形式和资格,由此决定了它并无财产处置、经营和从事保险业务的自主权。三是由于各项权能集中于国家政府,产公有,不具有排他性和多样性,因此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完全由国家安排就是逻辑的必然。虽然近年来的改革给保险公司注入了一定的激励因素,但由于产权高度集中所决定,这种放权行为仍然不过是政府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必要时可以收回。四是作为承保人的国有保险公司和作为投保人的国有企业最终为一个主体所有,所以在原则上它们之间无法产生真正的保险交易关系,二者的投保承保关系具有某些“自家人保自家人”的特性。在这样的产权模式下,保险产权权能仅在同一公共主体内部简单分解,并且由行政关系来局部调整责权利关系,导致利益与责任的非对称,动机、激励与行为的非对称等一系列的非均衡性,形成了保险业产权形式上的公有和实际上虚置的状况,从而国有保险公司与国有

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配额性的交易关系。它的直接后果就是风险管理责任的软化和投保责任的弱化。

(二)国有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缺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和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保险业出现了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并存的混合股权结构,从而推动了公司治理的改进和优化。近年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由于业务规模、股东背景和发展基础不同等多种因素,各公司之间治理水平参差不齐,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治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董事会存在严重的职能和结构问题。公司董事会在选聘高管人员、战略决策、监督和评估经理层的绩效等方面的主要职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没有发挥核心作用,对董事的责任追究机制也没有普遍建立起来。二是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董事主要由大股东聘请,不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其薪酬来自于公司,很难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发表客观的独立意见,容易沦为“花瓶”独董。三是监事会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四是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有限。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机制失效;上市的保险公司不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控制权配置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五是公司治理中风险控制意识较差,内控制度多在业务层面发挥作用,而对治理结构层面的险控制是肤浅的。六是股权控制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结构限制了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七是委托代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政府作为国有股权的代表对公司实行控制,并通过层层委托,授权经营者管理,由于“国家”这个所有者实际为缺位状态,因此,如何保证董事会和高管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存在难题。

(三)保险产业链不完整

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中,保险产业链中各个组成部分非常发达且分工精细化。保险产业链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成熟的保险需求方即保险消费者群体、发达的保险产品供给方即保险人、完善的保险中介人(保险营销员、保险中介机构等)以及保险市场的辅助人(如精算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保险产业链的发展注定是不够发达和完善的,由此必将形成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如:由于保险消费者的不成熟,对保险经济补偿功能不了解,不会主动接受保险和购买保险客观上造成全社会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总保费收入在一国GDP中的占比)较低,维护保险业正常经营的

“大数法则”得不到有效发挥,会对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构成潜在威胁;由于保险供给方发展欠发达,造成当前保险业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保险需求,并且由此形成现阶段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于构成保险双方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保险中介人欠发达,良莠不齐,诚信意识不强,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误导、欺诈保险消费者和欺骗保险人的失信现象,形成保险业发展中的道德风险;由于保险市场辅助人欠发达,对内造成保险业精算基础薄弱、保险产品定价不科学,对外造成对保险业的社会监督不力等等。

(四)中国保险业的生态环境易于滋生风险

一是政府行政不当干预保险业。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得不够彻底,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当地保险业进行了不当的行政干预。如,对保险公司增加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进行硬性摊派;利用行政权力干预保险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等等。这不仅加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负担,而且恶化了保险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外部不良风险或者外部环境不经济。二是财政税收政策不易化解保险业风险。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阶段,中国保险业在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领域都迫切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但这一支持表现得并不明显。在农业保险领域,保险经营成本高,风险大,费率高,而农民可支配收入偏低,支付保费能力十分有限;农险覆盖面小,赔付率高,经营亏损严重。目前是依靠监管部门的硬性推动,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这种准公共产品,所造成的经营风险和利润损失难以消化;在出口信用保险领域,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幅趋缓,出口商逾期未收回账款在快速增长,加之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业务的经营面临较大的赔付风险和承保能力不足的风险,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责任保险领域,推广责任保险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政府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安定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除了交强险强制以外,其他如公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中小企业雇主责任险、特殊职业的责任保险等仅仅停留在保险业一厢情愿的推广层面。

(五)保险业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

在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自动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效率非常高。而在一个欠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会受到制约;资源配置不是按照市场需求自发进

行,而是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现阶段,市场机制在中国保险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尚有限,客观上造成保险业运行效率较为低下,运行成本耗损较为严重。如:保险市场集中度过高,市场份额主要垄断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其他中小型保险公司整体的市场份额偏低,导致保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保险产品开发过程中,保险企业更多地不是依靠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来开发保险市场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而是采取“拿来主义”,简单地照搬同业公司已开发出来的同类产品,没有考虑市场差异化需求;保险产品的费率浮动幅度要受到严格监管,费率浮动的决定权属于政府主导而非市场化。

三、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风险

(一)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总体上来说,国外保险公司从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大大强于国内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申请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最少具有30年以上的经营历史,递交申请前一年年末的资产总额不得少于50亿美元,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而事实上,已在中国开业的20家外国保险公司,以及目前在中国设有202个代表机构、申请等待营业执照的外国保险公司,其经营历史和资产总额条件均大大超过人民银行的这一基本要求,许多公司的经营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总额大都在几百亿美元,甚至几千亿美元以上。与外国几百年的保险发展历史相比较,中国的保险业仍十分幼嫩。1998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为1.57%,居世界第五十五位;保险密度为12美元,居世界第六十位。就保险公司而言,中国保费最高的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1998年其保费收入为人民币530亿元,最少的公司年保费收入不到1亿元。由此可见,当前中国保险业的整体水平与外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此外,中国保险业的差距还在于缺乏一个完整的代理人、经纪人、公估行等中介机构体系。各保险公司在保险种类设计、精算水平、核保技术、经营手段、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旦中国入关会暴露出国内保险公司在营运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特别是管理水平、风险处理技术、科技运用水平、资金运用能力、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差距。

(二)民族保险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

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先进保险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外国保险公司与尚不成

保险的风险篇四

保险学-如何管理个人风险

如何管理个人风险

关键词:个人风险 保险 风险管理

前言:什么是风险?教材上说风险没有唯一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对风险的定义。每个人对于不同事的风险定义也都不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每时每刻所发生在身上的事情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些猝不及防的事件,如何能够从这些意外中迅速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来,通过这一学期保险学的课堂上,我对风险管理和保险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同时也学到了商业保险中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赔制度,这些都能够有效的解开生活中的谜题,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管理个人风险。

风险的定义:风险在书中被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在别的书上则是如此定义:“任何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会影响一个货多个目标的达成。”这个通用的定义可以让我们将风险管理应用得更广,只要能定义出不同的目标即可;这包括了个人风险管理,即辨认与管理会影响个人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风险又可以被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被定义为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的相对差额;主观风险则是被定义为个人的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导致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心理不确定性。我认为不论是主观风险还是客观风险,只是熟悉其类型和充分了解应对方法,我们都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轻其作用。

风险的基本种类有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基本风险和特殊风险还有企业风险。而个人风险时属于纯粹风险这一类里,纯粹风险是什么呢?纯粹风险是指仅仅寻在损失或没有损失两种可能的情况。唯一可能的结尾是负面的损失和中性的无损失。例如过早死亡、工作相关事故、巨额医疗费用和火、闪电、洪水或地震引起的财产损毁。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自己尽力但是却无法避免的,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是无法控制的。而个人风险则更具体一些,包括早逝风险,退休后收入不足的风险,健康状况变差的风险以及失业风险。

个人风险管理:如何管理个人风险,我们应当有一个详细的步骤和计划,个人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四步:首先确认损失风险。在所有损失中,经济损失占着很重大的一个比例,所以应当确认可能引发严重财务问题的所有损失风险,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家庭主要成员的早逝可能给家庭收入造成的减少,退休期间的收入不足和金融资产的缺

乏,丧失劳动能力期间,巨额的医药费用和收入的损失,失业后失去收入来源,身份失窃等。这些都属于个人损失风险。这些损失主要表现在经济层次,会给人带来长久的困扰,若没有很好的风险预估,临头来会十分棘手。另外还有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具体表现在由于一些自然财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房屋和财产的直接物理损毁,遭遇失窃,交通工具的损毁或是丢失等,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个人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其他违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在确认完以上可能出现的风险之后,第二步是分析损失风险。我们对于损失应当有一个预先的估计,估计出潜在损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件多留一份心,要未雨绸缪的想好万一出现损失时,以及遭遇到存在很大风险的事件时所应对的方案。当以上事件真的发生在身上了,也要迅速的对其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以选择应对风险的适宜方法,这也是个人风险管理步骤的第三步。不管是应对普通风险还是个人风险,方法都相差无几,大致就是以下五种:1.规避,2.损失控制,3.风险自留,4.非保险转移,5.保险。规避是最寻常也是并不实际和实用的一种应对方法,只是单纯的避免遭遇这个风险的可能性,并不能有效的预防和进行善后处理。例如说,你所居住的地区犯罪率很高,为了防止被抢劫的风险,你就要搬出这个地区,虽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却并不是实际和通用。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为了减少损失频率和严重程度而采取的措施。就是指认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作出任何带有风险发生的举动,这确实可以有效降低损失严重程度。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意味着,在发生损失时,保留部分或全部损失,但风险自留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也有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也并非万全之策。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是以保险之外的其他方法,向其他当事人而不是保险公司转移风险。在个人风险管理计划中,大多数人依赖保险作为应对风险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应对各种不同类型风险所运用的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最后一步是实施并定期检查个人风险管理计划。每个人都应当要有这个意识,至少每两三年确认一下是否所有主要的风险被完全覆盖,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以上介绍了一下风险的各种类型和一些应对步骤和方式,其中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当属保险。何谓保险,保险就是通过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从而把偶然的损失进行分摊。一份保险计划或保险协议一般包括以下特征:损失分摊,偶然损失的偿付,风险转移和赔偿。保险具体是怎么样一种减轻损失的方式呢,它将少数人的损失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分散,使得平均损失代替了某一部分群体的实际损失,从而起到对损失风险的一种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需了解可保风险的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单位,损失必须是意外发生的和非故意的,损失必须是确定的、可测度的,损失不是灾难性的,损失的概率必须可以预测,保险费必须在经济上是

可行的。如果我们要为自己或者家人买一份保险,或者是为住房或是交通工具投保来对自己的个人风险进行管理,我们还需了解保险的不同类型。保险可以被划分为商业保险和政府保险,商业保险分为人寿和健康保险,财产和责任保险。政府保险又分为社会保险和其他政府保险。人寿保险作为商业险中最为普及的保险,其会向保险人支付死亡保险金等一系列用来处理后事的费用当保险人死亡时,这避免了一个家庭中如果主要成员死亡后失去经济来源难以操办后事和继续维生。人寿保险的经济调节作用是如果被保险人赚取收入,其他成员依赖于这些收入作为其部分或全部经济支持的来源,购买人寿保险就能够起到经济调节作用。家庭其他成员依靠家庭支柱抚养和承担经济责任,如果家庭支柱过早死亡,生存的家庭成员就会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人寿保险可以帮助家庭抵消这种收入减少的风险。除了死亡险,个人健康保险的购买也是防止风险的计划之一,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购买高质量的健康保险计划:为巨额损失投保,首先考虑团体健康保险,购买拥有优先提供者网络的保单,不要忽略残疾收入保险,避免限制性保单,注意保单的限制性条款和免责附加,利用免赔款和等待期来降低保费。另外还有一项非常有利的保险计划是政府强制的社会保险计划,具有一些区别于商业保险和其他政府保险计划的特点,社会保险计划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用于那些商业机构难以应对的风险,为国民提供了经济安全的基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强制性,保障基本收入,强调社会公平而非个人公平的特点。我认为在参加了社会保险计划的前提再为自己购入几份不同方面的商业保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个人风险的发生。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本篇论文的习作,我充分的认识到了个人风险管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识别组织或个人面临的损失风险,并且选择最适宜的方法化解这些风险。

参考文献:

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 易军 2007-04-01

2. 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 王明进;岳昌君 2007-04-10

{保险的风险}.

3. 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进展及启示 高建明;王喜奎;曾明荣

4. 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 乔治·E·瑞达

5. 基于个人消费信贷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 刘俊伟 2009-08-01 2007-06-15

保险的风险篇五

略论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保险的风险}.

《财贸经济》2002年第6期                                  

略论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袁 辉

(武汉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430064)

  一、我国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具体分析

(一)由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决策风险

在保险公司面临的众多风险中,大量风险是行为人在短期利益驱动下产生的,而保险公司的内控制度与外部监管制度安排的不周密又给这些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温床,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因为保险公司人员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不高,而是在不确定环境下,有限理性的人难以作出全面及时的决策。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当中,具体表现在决策人对于自留责任、保险定价、利率变动、巨大灾害等问题的估计不足而造成的风险。

(二)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当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业务人员希望客户如实告知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经理希望业务人员加强核保核赔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国家或股东希望经理从保险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经营决策。然而,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造成了保险公司在经营中的大量风险,其具体表现为:

1.承保与核保风险。承保与核保是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第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对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但在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保险公司层层机构设置,经理人员与实际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交流十分有限,业务人员在负责承保与核保时,可能明知保险标的不符合承保要求,但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盲目承保,加大承保风险。通常人们认为在承保阶段抓好保险标的核保工作,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保险纠纷,而且还是保险公司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如说解约风险,看起来是属于保险理赔阶段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保险公司承保与核保质量不高所造成的。

2.理赔风险。随着保险公司的增多,投保人选择

保险公司的余地较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能在理赔环节上与保险人展开利益的争夺。也就是说,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能要求保险人对除外责任进行保险赔偿,即通融赔付。业务人员在理赔时,可能不按理赔程序办事、收受贿赂,加大理赔风险。理赔环节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直接为保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诚然,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保险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这一事件可能引起的保险公司声誉方面的风险;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因人情赔付、无理索赔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打击。归根结底,这样的损失的最终支付者是保险公司的其他客户。

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就是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道德上的原因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给保险公司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在第一类委托—代理关系中,客户在保险合同签订前,可能隐瞒对签订合同至关重要的风险信息,在合同签订后可能采取不负责的行为,放松或放弃对保险标的防灾防损,加大保险标的的危险系数。这些行为包括: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刻意隐瞒重要事实或重要事实误告、制造保险事故、捏造保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夸大保险事故,使保险人支付额外赔款等等。道德风险的两大表现形式就是对保险公司进行欺诈和逆选择。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制造道德风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领取或尽量多地领取保险金。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致使公司赔付增多,利润下降,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最终也影响到其他保户的正当权益。

(三)保险公司委托人虚置而带来的风险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保险公司的第三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产权改革之后,第三类中的国家和股东的真实身份是出资者,而没有意识或能力行使委托人的职责,出现了委托人虚置。如果经理(代理人)的利益关系与保险公司的财产关系之间具有一定的

关联度,使经理的利益受企业财产关系的制约,则可以加强经理(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国家或股东(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之间的一致性,从而减少经理的经营活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风险规避。但事实上很多保险经营风险正根源于此。

1.保险投资风险。经理人员只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他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也不需要承担经营亏损的责任,为追求任内的高利润,可能会盲目投资,造成一些非系统性风险,比如:投资项目或对象选择上判断失误;对融资对象的资信调查不够,义务人违约造成呆账、坏账等信用风险;投资的流动性结构不合理;投资过于集中等。另外,一些保险投资的系统风险如商业周期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等,虽然是保险公司不可控的,但也会因为盲目投资而加大损失程度。{保险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同等承保责任下,降低保险费率或提高保费返还率;在同等保险费率下,扩大承保责任范围或提高保险金额;提高保险代理回扣或中介佣金来招揽保险业务;放宽承保条件而疏于对保险标的选择。出现恶性竞争往往是因为经理人员为了考虑自己任期内的业绩,从而采取粗放式经营方式,盲目扩大机构,扩大市场份额,或采取自杀性竞争手段招揽业务,加大恶性竞争风险。笔者所提倡的竞争是指有效益的有序竞争,指保险公司之间比服务、比管理,而决不是恶性价格竞争。恶性价格竞争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严重威胁着公司的偿付能力。

二、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应立足于“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及其有限理性这一基本事实,通过监管和自我约束,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一)严格承保与核保管理

1.建立科学的核保规则。保险公司应建立保险险种的规则和险种的行政管理规则。关于保险产品的核保规则,就是要充分意识到保险公司制定的保险产品的特征,并据此特征对不同的保险产品进行不同的核保。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保险产品核保时的特殊要求、保险产品适用人群的特点、产品销售的区域界限等。关于险种的行政管理的规则应包括:保费支付方式及形式、保单传递时间、反要约要求、合理处理签单、申请日、生效日、核保程序等。核保行政工

作是否完善,工作是否仔细,影响到风险承保和经营活动。良好的核保行政规则的制定和遵循可以减少保险双方纠纷的发生。鉴于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核保规则,制定核保纪律,提高核保人素质,并配套行政管理系统,使核保工作落到实处。

2.承保前选择和承保后选择双管齐下。前者解决如何选择新业务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核保与承保”。在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核保人员一方面要告诫代理人员对投保人作初步的取舍,另一方面,核保人必须充分掌握资料和信息,对代理人初步筛选的投保人做出承保决定。当投保人被核保人员认为是“标准风险”时,则以标准费率签发保单;而当投保人比“标准风险”高或低时,则按统一的核保标准规范费率或微调幅度,给予相应的费率配套调整。承保后选择,主要是解决如何淘汰旧业务的问题。这是很多保险公司常常忽略的。

保险经营承保中往往因为资料限制或经验欠缺,不能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经营的后续过程中逐步暴露,此时就应运用有关法律条款和权益规定,解除或约束未满期保单,或待保单满期后不再续保。承保前选择和承保后选择双管齐下,可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在承保与核保环节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使公司在一个稳定的保险环境下运行。

在风险核保标准的建立和方法规范的问题上,我国保险公司应着力于投保人统计资料的建立。缺乏统计资料,就无从制定核保标准,也会使核保方法留于形式。此外,明确代理人的权责范围,也应成为核保标准和方法实施的重要内容。

(二)合理定价保险产品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在定价保险产品时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经验,考虑预期经营成本和预计损失等因素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利益,应做到充分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充分性,也就是公司厘定的费率能保证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大于赔款和给付支出,使公司有利可图;合理性,是指费率对广大投保人而言,是合理的,在投保人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可与同行的类似险种费率进行比较;公平性,是指保险公司对风险程度高的投保人出立的保单费率就较高,而对风险程度小的投保人收取的费率就相应较低。

尽管费率自由化是发展趋势,但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较短,风险损失信息的不完全性尤为突出,恶性竞争仍然存在,保险监管部门对费率的严格监管,对防范保险公司费率风险,保护被保险人的利

益十分重要。

(三)建立科学的保险投资组合

在当前的保险环境下,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防范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成了保险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犹太人的投资心得“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项目的组合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获益的重要保证,也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业聚集的大量资金到底如何运作才能使其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证安全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运作空间增大,可以使保险资金寻求较好的投资机会,并能做好各种投资组合,降低资金运作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努力使保险资金的投资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性”的有机统一。

以结构管理和比例控制为主要内容,加大保险投资监管力度,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由于保险业自身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对保险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其中对保险投资的管理是国家对保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险投资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逐步放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同时,只有加大保险监管力度与范围,才能保证保险投资健康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参照各国的通行做法和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对投资实行结构管理和比例管理。通过规定各种保险投资的具体形式和结构管理的方式,降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四)防范巨灾风险,建立利率波动准备金应对巨灾风险的一种方法是提取总准备金。为了保证保险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保险公司从每年利润分配后的余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总准备金,并逐笔积累,以应付巨灾发生时弥补亏损之用。严格来讲,总准备金是非人寿保险领域的准备金之一,是构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非人寿保险业务中,财产保险的保险费是根据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总量及在确定时期内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期望值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可满足保险金支付的需要,并可略有节余。但由于损失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个别年份可能超越损失期望,使保险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由此,保险公司应该在日常盈余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未来发生巨灾时支付使用,从而切实保证自身的偿付能力,最终实现保护广大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再保险是应对巨灾风险的有一种有效方式。随着保险的深入发展和保险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

已越来越倾向于在自己承保能力范围内承保巨灾风险,然后再进行再保险以防范巨灾风险,达到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保险业,特别是长期寿险业的影响极大,利率风险的防范成为各国保险业一直探索的问题。“利率波动准备金”便是防范利率风险的有效方式。利率波动准备金来自人寿保险公司每年的可分配盈余,其作用就是填补“利差损”。利率波动准备金在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中表现为所有者权益而非负债,这是由于它积累的长期性所致。保险公司提取利率波动准备金用于积累,经过较长的时间形成一笔相对大的资金,用来应付“利差损”的发生。利率波动准备金的建立,使保险公司可以以一个主动的态度去应付市场利率波动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五)以法治“诈”,降低理赔风险

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针对欺诈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保险欺诈的道德危险主要存在于保险关系中被保险人一方,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已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令保险公司备感困扰,也使保险业本身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应以法治“诈”,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保险欺诈行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若保险欺诈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无论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都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鉴于保险诈骗主要体现在理赔过程之中,保险公司以《保险法》及实施细则为理赔指南,严格遵循保险理赔程序和工作内容;规范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减少模棱两可的条文和词句,减少理赔双方为此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定期或不定期总结交流理赔工作难点和遇到的棘手问题,分析案情,总结经验,提高办案素质;尽力杜绝“通融赔付”的发生。建立系统规范的理赔章程,同时,不定期对理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针对通融赔付的案件建立一套审批制度。

(六)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模式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双方在权力义务的获得和履行的时间上存在着不对等性,所以,保险公司一旦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偿付能力不足,将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产生威胁。对此,世界各国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严格的监管,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应运用各种法规,严格要求保险公司确保其经营的稳健性。

责任编辑:林 旗

保险的风险篇六

保险学——风险与保险

《保险学》 风险与保险

1、小王出门忘记锁门,增加了盗窃风险的发生,属于( C)

A、实质风险因素 B、道德风险因素

C、心里风险因素 D、物质风险因素

2、保险的基本职能是 (C){保险的风险}.

A、融资 B、社会管理

C、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 D、防灾防损

3、风险管理及保险领域研究的损失是指( D)

A、偶然发生的、预期的、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灭失。 B、偶然发生的、非预期的、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灭失

C、偶然发生的、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灭失 D、偶然发生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灭失

4、股市波动的风险属于(C)

A、纯粹风险 B、社会风险

C、投机风险 D、自然风险

5、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程序是(B)

A、风险衡量 B、风险识别

C、风险自留 D、风险转嫁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2、(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3、(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4、(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5、(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

2、保险是风险转嫁的一种方法。

正确

3、在保险的发展历程中,财产保险先于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先于陆上保险

正确

4、风险管理所管理的风险既包括纯粹风险,也包括投机风险 。 正确

5、风险的基本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正确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kuaisuchuangye/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