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

为什么要买保险_中国的保险为什么不如美国?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保险知识】

  陆陆续续也说了一段时间保险知识,突然有一天老娘舅自问:大家真的知道保险是怎么回事吗?有多少朋友,是正确地配置了自己的保险的呢?就比方说最基本的寿险,有多少人给自己买了呢?

  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等各种产品,种类诸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孰好孰坏难以分辨、也难以一概而论。

  以笔者熟悉的定期寿险来分析,定期寿险是所有人寿保险产品的核心和灵魂(注:这里的“定期寿险”主要是指纯保障型、消费型、定期的寿险,定期寿险较理财类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寿险一般不提供现金价值。)即使是在中国热销的“短期高现价理财保险”和在香港热销的“长期储蓄美元保单”,也都需要注入一丝定期寿险的灵气,才能披上人寿保险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通过收费不菲的保险中介销售渠道而非专业理财渠道向大众推销这些名为保险、实为投资的所谓“理财产品”。

  陆陆续续也说了一段时间保险知识,突然有一天老娘舅自问:大家真的知道保险是怎么回事吗?有多少朋友,是正确地配置了自己的保险的呢?就比方说最基本的寿险,有多少人给自己买了呢?

  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等各种产品,种类诸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孰好孰坏难以分辨、也难以一概而论。

  以笔者熟悉的定期寿险来分析,定期寿险是所有人寿保险产品的核心和灵魂(注:这里的“定期寿险”主要是指纯保障型、消费型、定期的寿险,定期寿险较理财类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寿险一般不提供现金价值。)即使是在中国热销的“短期高现价理财保险”和在香港热销的“长期储蓄美元保单”,也都需要注入一丝定期寿险的灵气,才能披上人寿保险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通过收费不菲的保险中介销售渠道而非专业理财渠道向大众推销这些名为保险、实为投资的所谓“理财产品”。

  这些保险产品在根据通用会计准则制备会计账目时,则在会计师的“火眼金睛”之下“现出原形”,往往都被列为投资而非保险。

  轻保障重理财有什么脸叫寿险

  比较中美,首先,定期寿险产品在两地的市场地位大不相同;对于消费者而言,则体现为在中美两地的寿险市场中,定期寿险产品的可获得性相差很大。

  在美国,定期寿险在总体寿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长期保持在五分之一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保险统计数据中定期寿险相关数据并不单列,而是包含在所谓的“普通型寿险业务”中,真正的定期寿险业务占比,我个人估计恐怕连五十分之一都不到、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国寿险业业务结构严重失衡,轻保障,重理财。虽然2013年人身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普通型寿险业务”占比有所上升,打破了分红险“一枝独秀”的格局,但是中国寿险业回归风险保障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这几年短期的“高现价理财保险”市场占比急剧攀升就是例证。

  虽然大概可以说,没有定期寿险的核,就没有人寿保险产品乃至没有整个人寿保险行业,但是中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和壮大似乎可以没有定期寿险产品。只是欠缺了定期寿险产品的中国寿险业,却难言社会保障功能发挥充分,难言最有效地着力解决了中国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巨大的问题,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研究估算,中国死亡风险保障总缺口约19万亿美元,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死亡风险保障缺口的背后,是多少缺乏保障的个人和家庭,老娘舅突然有点不敢想。)

  普遍比欧美贵2到3倍闹的什么鬼

  其次,根据我的工作经验,美国的定期寿险产品一般而言要比中国的便宜很多,相差之大令人诧异。

  我的研究方法异常简单,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人都可以轻易复制:登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英国等多家知名寿险公司的网站,肉眼观察如下几点加以比较分析:

  1. 是否在该公司网站首页上展示了定期寿险;

  2. 是否有专门的网页对定期寿险进行知识性、科普性简介;

  3. 在该公司网页上展示了几款定期寿险产品,大致特点如何;

  4. 是否在该公司网页上对定期寿险进行了报价;

  5. 如果有价格信息的话,30岁男性保20年,千元保额的单位均衡保费大致是多少。

  第1、2点是从“让消费者可懂得”的角度分析,观察寿险公司是否在它的网站上客观、翔实、易懂地地介绍定期寿险的特点。这是从保险知识宣传普及的角度分析定期寿险的可获得性。

  第3、4、5点是从“让消费者可获得”的角度分析,观察寿险公司是否在它的的网站上展示其定期寿险产品,并且提供价格信息。其中最后一点选取30岁男性投保20年定期寿险的例子,以便进行大致的价格比较。这是从产品供给和价格的角度分析定期寿险的可获得性。

  我的观察结论令我叹息:如果以10分为满分为定期寿险产品的可获得性评分的话,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至多3分,香港5分,美国、英国则可得8分。

  为避免对单个保险公司产生影响,请谅解我不“指名道姓”地分析具体某个保险公司的情况,只从“让消费者可懂得”和“让消费者可获得”这两个角度来谈谈互联网时代里定期寿险产品可获得性的大致情况。

  从“让消费者可懂得定期寿险”的角度看,中国大陆寿险公司鲜有在其官网首页展示定期寿险产品的,首页中展示的多是“理财保险”、健康保险产品等。此外,中国大陆寿险公司也鲜有在其网站上开辟专页介绍、普及定期寿险知识的,即使有的话,部分对定期寿险的简介也是很不专业、具有误导嫌疑的。为避免过激批评,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谈了。相比之下,美国某大型寿险公司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展示定期寿险产品,一些寿险公司还作了介绍寿险的动画短片,所有我观测的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网页向消费者展示和介绍定期寿险以及其他寿险产品的基础知识。

  从“让消费者可获得定期寿险”的角度看,部分中国大陆寿险公司在其官网上根本就没有展示定期寿险产品,那些有展示定期寿险产品的公司,其展示的产品在我看来也不足以有效地应对英年早逝的风险。

  最让人不爽的最后一点——价格。根据这些公司网站上的报价信息,对于30岁的男性而言,在中国买20年定期寿险的话要比在欧美贵2到3倍!香港定期寿险价格相较欧美发达市场而言也非常贵。

  以上的比较分析皆有网页截屏图为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完整的《互联网时代定期寿险可获得性研究报告》,也可以自行去保险公司的网站浏览、观察和分析。

  为何没有向公众推广的动力

  除了以上这个简单的对比研究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痛感问题的严重性。一位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读者曾给我留言说: “我对定期寿险也非常喜欢,可惜原来的公司对于这个产品的功能和意义一点都没去讲,导致很多人都不去卖,可惜可叹。”中国寿险业对定期寿险产品的忽视可见一斑。

  中国寿险业不讲、不卖定期寿险,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抱怨公众保险意识淡薄、忌谈生死,所以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寿险也就不谈死亡风险、多谈理财分红;二是缺乏利益驱动,例如无论保险公司或者是保险代理人卖一单定期寿险赚得钱可能远远没有卖一单理财保险赚得钱多。根据瑞士再保险《死亡风险保障:寿险的核心》一文介绍,即使在美国,定期寿险业也大多是通过代理人渠道“卖”得而不是消费者主动“买”得,可见,中国寿险业不讲、不卖定期寿险估计还是因为缺乏更大的利益驱动。

  作者:聂方义,北美精算师、北美精算师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某国际保险机构

  想获取更多理财技能,请微信搜索关注“财秘”(rong360licai),关注后回复“7天”可获取《7天升级理财达人》课程。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baoxian/34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