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盘点9个节俭到“抠门的”富豪大企业家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成功故事】

盘点9个节俭到“抠门的”富豪大企业家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一篇

王永庆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华人首富李嘉诚西装穿十年八年是正常;华为任正非一间总统套房十几人打地铺;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理发5块钱1次;鸿海集团郭台铭公司走廊的灯间隔着亮;“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五次用;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为什么他们这么有钱,依旧这么节约?

   1、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

   在《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上,台湾共有7人上榜,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排在第二,他的个人资产多达430亿人民币,但他生活相当简单。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接受个人采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

   2、华人首富李嘉诚:西装穿十年八年

   美国《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以1580亿人民币排名第1位。对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却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李嘉诚觉得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所以他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平常事。

   李嘉诚清晨六点起床,大多数时间都是打高尔夫球,或者游泳,然后便投身忙碌的工作之中。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带的一块手表仅值26美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化以及新技术方面的书。李嘉诚大约20%的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已经捐出5亿美元,用于在香港、大陆以及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将来还准备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

   3、华为任正非:一间总统套房十几人打地铺

   任正非并非挥金如土的人。1996年3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他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2000美元。不过,房间并非任正非独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铺休息。

   1997年的一个周末,公干之余,任正非带员工去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自费旅游。出发前去当地商店买旅游鞋,发现有三种档次的,价钱分别是每双35雷日尔。有人总结说,鸿海赚钱的秘诀就在一个省字。上班时间,公司走廊的灯间隔着亮;午餐时分,用餐者办公室的灯一律熄灭。会议室基本没什么装饰,地毯也是最便宜的。为此郭台铭常被朋友取笑没品位,但他说:我现在有什么东西买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东们就要担心了。

   7、吉利集团李书福:曾被当做民工保安拦住不让进

   李书福身价数亿,经常出入国内外,但这个贫寒出身的富翁抠门的作风,与其身价一样出名。

   在李书福的穿戴上,最为著名的是他的那双鞋。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李书福曾当场把鞋脱下,表示其穿的是浙江一家企业生产的皮鞋,物美价廉,结实耐用。价格只有80元。

   就是这双鞋。李书福一边承认确有其事,一边把自己的鞋子在记者面前展示着,今天太忙没有擦亮,擦亮是非常漂亮的。这双鞋已经穿了两年了。同时,他拉着自己的衬衣问坐在旁边的总裁助理,咱们的衬衣多少钱?30元。助理回答。这也是纯棉的,质量很不错。李书福说着拉着自己的印有吉利字样的衬衣让记者看。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因为上午的公事,李书福的衣着已经算是很讲究了。而另一个有关李书福衣着的故事是发生在北京的。

   据说,有一次,李书福来到位于北京的一个下属企业视察,在公司大厦的门前被保安给拦住了,保安之所以不让他进楼门,是因为这座大厦谢绝民工进出。

   吉利内部人员透露,吉利员工很难见到李书福买500元以上的衣服,让秘书去买西装时,还特别强调要300块钱一套的。平时,李书福总喜欢穿一件黄不拉叽的夹克;在厂区干脆就穿工作服,以至数来数去,李书福似乎只有一套稍好点的西服,这是他在非常重要的场合才穿的形象服。

   就这身300元的西装,穿着满世界跑。李书福指着自己身上的西装说,没什么不好嘛。

   同样,吉利内部管理也秉承李书福的作风,据说,李书福要求吉利人员出差定机票,如果同一时段有打折的机票,坚决不允许定全价票。

   也正是因为李书福的抠门,吉利汽车才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吉利汽车一直保持同级车中价格最优的水平。

   8、“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五次用

   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12位华人富豪之一。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

   世界船王、著名商人包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许多海外商人们也正是守住了这一优良品格,才使得他们不断地走向成功。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金钱意识。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拍纸薄纸,而且如果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也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时的原则。

   1981年包玉刚拥有的船队,就超过美国或苏联等国家船队的总吨位。有人问他老是飞来飞去的是不是坐包机?包玉刚说他是吃宁波乡下咸菜萝卜干长大的,哪能坐包机?

   宾馆服务员拿到包玉刚要换洗的衣服总是惊讶那么普通的布衣,什么名牌也没有。后来,1984年10月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一次回到阔别四十多载的老家宁波庄市钟包村,一位村妇给他送来几只热热的煮鸡蛋。包玉刚接过家乡的鸡蛋,心呼呼地热了起来。夸张地说,世界船王拥有世界,还有什么礼物能打动他?有。家乡人送的热鸡蛋。

   9、牛根生:18块钱的领带

   原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自己很抠。下属坐沃尔沃、宝马,自己只坐一辆排量不太大的奥迪;甚至,高层管理团队人人住的房子都比老牛的大。公共场合,牛根生总是系着那条18块钱的领带,上面有绿色的草原,蒙古包,奶牛,以及蒙牛的LOGO.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

   记者到这里采访他的时候看到,他的房间里,床和床头柜都有些过于陈旧,显得白色的被单有些刺眼。四周的墙壁有些斑驳,脚底下的地毯也泛着很难洗干净的颜色。行李箱敞开着,里面放着简单的几件换洗衣服。

   虽然这算是一个套间,但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瓜子、花生这里已经成为招待客人的公共区域,有一组沙发甚至有些塌陷。

  

2010从归零开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二篇

  2010从归零开始
  ■高建成
  告别2009,走进2010。
  从年月来说,我们跨入新的一年,增长了一岁。从年代来讲,如果说从1999到2009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话,那么,2010意味着又一个十年的到来,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从数字来看,年的尾数 “9”变成了“0”,由个位数字中最大的数变成了最小的数,重归于零。
  2010,让我们归零。
  对于企业来说,不管你的公司过去曾取得怎样的成功与业绩,也不管过去曾遭受怎样的失败与教训,把这一切归零,统统放下,重新开始。
  对于公司的员工来说,不论你过去有怎样的经历与资历,不论你过去有怎样的贡献与功绩,亦或你曾怎样的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也请你把这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这种所谓归零,其实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立足当前,立足现实,立足发展,挑战自我,改变自我,突破自我。
  这绝不意味着忘记过去。不管是令人激动的辉煌还是叫人心伤的往事,不管是可以向人炫耀的经历,还是刻骨铭心的挫折,是使人们欢愉的相聚还是让人悲戚的离别,也不管是与对手的残酷竞争还是业界朋友的真诚交流与帮助……这犹如我们脚下的土地一样的现实,就是我们当下归零的起点。
  然而,“逝者如斯夫”,如果过分看重过去,过去也就成了包袱。因为过去成功的经验,你会时时处处想依照经验去做事情,也不管时代与环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因为过去失败的教训,你可能不敢再大胆尝试。也就不能挑战自我,改变自我,更不能突破自我。
  重要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要想创新、变化、突破,就必须从内心归零,把这一切统统放下。这实际上也就是从内心放下了包袱。也只有这样,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才能轻装前进,也才能让公司与合作伙伴,公司与竞争对手,公司与新老员工,站在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归零。零公里起步,零秒钟计时,零心态起跑!
  就像在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进入状态反倒忘记输赢一样,我们放下一颗平常心,从头再来,才会荣辱两忘,放手一搏!当我们的老总以“归零心态”去面对这个正在迅速成长与发展的市场时,当我们的员工以“归零心态”去与企业共同奋发图强时,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不同凡响的奇迹!
  2010,让我们从归零开始!
  
  放短线也可钓大鱼
  ■周毅
  刘总是某公司总经理,掌管着一家不小的企业。像许多企业家一样,周末闲暇时,刘总也会出去消遣放松一下。不过他的休闲方式与众不同,既不是打高尔夫、保龄球,也不是去高级会所、桑拿房,而是到郊外钓鱼。
  市里有一个不错的钓鱼协会,除了离退休的老干部、老职工外,一些企业家、经理人也常光顾。在刘总眼里,钓鱼既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交友的好机会,可以一边垂钓,一边和朋友交流心得体会。在这里,刘总收获颇多。
  钓鱼协会为了丰富活动项目,经常举行比赛,在限定时间内,看谁钓的鱼最多。评分规则很简单:可以任意选择鱼杆和鱼饵,时间一到,当场给钓上来的鱼称重,以重量决定胜负。
  刘总第一次参赛时,被朋友们“嘲弄”了一番。坐在塘边足足两个小时,总共才钓上来两条小鲫鱼,重量不足一斤,得了个倒数第一。大家笑话他说,这几两的小鲫鱼和刘总堂堂大经理的身份极其不符。
  刘总很不服气,就向另一位老总取经。老总说,钓鱼有技巧,鱼杆要长,鱼饵要好,线也要长,俗话说,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刘总听后,受到启发,开始改进钓鱼方式和技术。
  第二次参赛,刘总换了长鱼杆,长绳线,用了更好的鱼饵。这次成绩,有所进步,他在两小时内钓上来的了一条大鱼和十几条小鲫鱼,但成绩也仅仅处在中游。第三、四次比赛,刘总的成绩略有起伏,但长进不大。
  一向不服输的刘总开始习惯性地思考起来:大家都在放长线想钓大鱼,难道大鱼都会游到水中央去吗?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呢?他决定换种方式试试:鱼杆适中,用短线,鱼钩上的鱼饵要“大而鲜美”——把小蚯蚓换成大蚯蚓或小虾米。
  后来的几次比赛,刘总连创佳绩。大家纷纷倒过来向他取经,刘总笑道,这叫放短线钓大鱼,并非所有的大鱼都在水中央,池塘边也有,关键要看你的短线结不结实,你用的鱼饵有没有吸引力。朋友都赞叹刘总的独到与高明。
  用固定的思维去沿袭固有的“定律”,并非明智之举。打破常规,有时能闯出新路,而且可能是一条康庄大道。
  
  让外国人报价
  ■张森凤
  每每外商来电要货,都是在详细说明产品要求后,要我尽快以美元报价。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大惊喜,急派人四下寻货,一旦找到对路货源,又急着报价。为使生意做成,报价又不敢高,即使大着胆子,利润也至多在15%上下。这个比例是我多年从事外贸生意的经验,也是同行时时告诫我的一个法宝。
  这好像是个定律,仿佛约定俗成。
  但有一次,一位澳洲客商发来信息,要求提供“皇宫”牌油漆刷。他说这个牌子肯定是中国产品,要我去找。我费力四处调查,打了很多电话,却依然毫无结果。末了,外商又来电说:请再寻货,若找到,8.5美元一打。外商是个多年与我合作的老客户,为保持贸易关系,我硬着头皮再次翻开中国电话簿,四处打电话。终于,一个偏远城市的制刷厂回答说,“皇宫”牌正是他们的产品,人民币9元一打。我听后吓了一跳,经双方几次核价无误,我请工厂寄样品来,立即快递到澳洲请外商确认。一周后,外商发来传真,说正是他们需要的产品,要求立即签约,订货1万打。我敲敲计算器,不得了,除去杂项费用,净赚5万余元,再加上退税,利润达到百分之八十。几年来我做外贸从没有过这么高的利润,这是外商第一次主动报价,我几乎晕菜了。
  从那以后,凡外商来电要货,我就多了个心眼,总说货不好找,抻着。我或者告诉他们一时找不到,或者说货虽有,但这个品牌极紧俏,外贸公司包销,外人很难弄到手。挤兑急了,外商忍不住先报价过来,这种生意百分百是块肥肉,我才知道以前的生意,外国中间商有多大的利润了。
  这件小事,给了我极大启发,这才真正明白“国货”的含义。我们许多产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却让外国人狠敲了一笔。80%利润的生意虽然难碰,但清一色15%绝不是报价的定式。这种观念会像马嚼子,让你动弹不得,把自己勒住了。真实情况应是多种多样,遇到机遇,“国货”价格翻倍也并不为奇。想想以前的报价公式,我该有多傻!
  
  冷面
  ■易水寒
  河北有一种叫“冷面”的食品——把煮好的面条从锅里捞出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一盆凉水里,冷却以后,再拌上芝麻盐、麻酱、黄瓜丝等,开吃。如再佐以大蒜,那滋味,确实不错。但是准确地说,这种食品应该叫做“捞面”,类似北京的“炸酱面”,跟东北的冷面是截然不同。
  几年前,初来东北,刚刚接触到这儿的冷面,感到十分可笑,这种东西怎么也配称作“冷面”呢?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它的主料不是“面”。咱老家的面条是用小麦做成的,好歹也算是细粮,味道好,而且抗饿,而东北的冷面(因是朝鲜族的主要食品,又称朝鲜族冷面)口感却比较粗糙,滑溜溜的,咽下去有一种华而不实的虚无感。
  对冷面的误解一直延续了四年,也就是读大学的四年。现在想起来主要是那时小贩们提供我们的冷面实在太简单粗陋,两毛钱一包的汤料用水泡一大盆,一块三一斤的干冷面用热水煮一煮就拿来卖,连作料都没有。他们图的是省事,我们图的是便宜。那时候,价格低廉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真正的地道冷面首先应该是现压,压好以后马上下水煮,然后盛到一碗带着冰碴的凉水里端上桌时,冷面外凉内温,柔软但略粘,如果放上一个小时不吃,它会砣成一团。其次,冷面讲究全是荞麦面,有些人对荞麦所特有的那种味道受不了,一些饭馆为迎合这些顾客,便在荞麦里加入了小麦面。殊不知,这便损害了冷面的原味。作料极为重要,一般的饭馆提供的三五元一碗的冷面大都搁上一片狗肉(也有放牛肉、香肠的)、一片苹果(或西瓜片)、一小撮黄瓜丝、香菜、还有一勺辣白菜。俗话说见一斑而知全豹,仅从这一勺辣白菜上,你便能分出一二。有的饭馆的辣白菜是当天早晨才从市场上买来的白菜,切一切,用辣椒油拌一拌,便堂而皇之地称其为辣白菜。正宗的辣白菜应该是腌过一段时间的,腌了一冬的最好,咸菜汤的味道进入了白菜的每一根筋络。嚼起来不脆,有一股韧劲。《民情》杂志主编王元涛的爱人金参花是朝鲜族人,我在他们家吃到过一回自家腌的辣白菜,至今想起来仍回味无穷。现在大多数饭馆的辣白菜嚼来索然无味,白菜的生涩和辣椒油的生猛里透出生意人的急功近利。不要以为食客都是傻子。这个时代,仍有人会静下心来坐下细品你的每一份功力。最后说到汤料,很多饭馆为了强调个性,自己配制汤料。原料有酱油、醋、白糖、麻油以及冰水等。每位师傅的功力不同,配制出来的汤料也不同,我在青年路一家冷面馆吃过一次,汤色发黑,咸得咽不下,那位掌勺的还跟我解释:“有的饭馆舍不得往汤里放酱油,你看我们,多实惠!”我心里说,你别吹了,要实惠你干脆让我喝酱油得了,连可口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纯属蛮干。
  在长春,冷面应算是一种大众食品了,一般情况下只消十元钱便能尝到比较地道的冷面,还可外加一瓶银瀑啤酒。门面比较大的朝鲜族饭店里,冷面只是酒后的一道辅食,味道虽好,但吃的人已经酒足饭饱,随便挑上几筷子,根本难以体会制作者的一片苦心。而一般的小饭馆里,限于人力财力以及制作者的水平,好的现压冷面只能是可遇不可求。岳阳街上曾经有过一家冷面馆,店主是个朝鲜族人,音箱里放着朝鲜族民歌。我在里面吃过一次之后便仿佛遇到了知音。但是那家冷面馆的生意并不太好,每次去都是老板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可是,他给我端上来的冷面依然是那么凉,面条依然是那么筋道,汤料依然酸甜可口,作料依然一丝不苟。价钱不贵,每碗4元。这让我感到他的气质恰似一位诗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精华却无人赏识。大概是因为地点不太好吧?后来这家饭店易了主,换了几个吵吵嚷嚷的四川人。我又去吃了一次冷面,看着那满满一大碗用筷子一挑就断成一段段的冷面,不觉悲从中来。
  我期待着有一天在街上再遇到那位老板,请他为我做一碗正宗现压冷面,让我在这个狂躁的都市里独享一份凉爽和冷静。
  
  节俭
  ■孙国福
  自古以来,“成由节俭败由奢”被很多人奉为人生信条,在成功人士的眼里,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同时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山姆·沃尔顿(SamWalton)——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就是一位出了名的“抠门”老头。1918年,山姆·沃尔顿 (SamWalton)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山姆小时候家境清贫,曾经当过报童,年轻时也时常在其他连锁百货店里打工,因此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凭借向岳父借来的2万美元,和妻子海伦在纽波特租到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店,专卖5~10美分的商品。由于山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户都愿意到他的店里来买东西。同时他也学会了采购、定价和销售。从1962年一个小店起家,发展至今跃居《财富》500强的龙头老大;从一个小小的“卖货郎”摇身一变成为享誉全球的亿万富翁,山姆一直以勤奋、诚实、友善和节俭的原则要求自己。尽管山姆成了亿万富翁,但他节俭的习惯从未改变,至今仍没购置过一所豪宅,一直住在本顿维尔,经常开着自己的旧货车进出小镇。镇上的人都知道,山姆是个“抠门”的老头儿,每次理发都只花5美元——当地理发的最低价。
  在沃尔玛公司,如果你没有复印纸,想找秘书要,对方一定是轻描淡写一句:“地上盒子里有纸,裁一下就行了。”如果你再强调要打印纸,对方一定还是平静如水:“我们从来没有专门用来复印的纸,用的都是废报告的背面。”打印纸也是一样,除非非常重要的文件,否则一律用纸的背面。办公室里就有一台裁纸机。从部门经理到营运总监,大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都是用废弃的报告纸裁成的。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或企业,都是从勤俭节约开始,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之后,才逐渐发展壮大的。但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泛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刚刚崭露头角,就开名车,戴名表,住豪华酒店,吃生猛海鲜,所取得的一点点儿的业绩也随着他的奢侈浪费而挥霍一空。因此,不论是初涉商海的弄潮儿还是经验丰富的掌舵者,都应从低处着手,从节俭开始,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女博士石嫣办有机蔬菜种植农场的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三篇

  [致富经]到乡下种菜的女博士(2010.8.17)     镜头里这个打扮休闲的姑娘名叫石嫣,今年28岁,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读博士,因为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硕士时还曾到美国留过学,她一直都是同学眼中羡慕的尖子生。

  中国人名大学在读硕士金雯雯:在学术方面也是非常有造诣的,各方面能力都特别强的一个师姐,我非常敬佩。

  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石嫣还有着一份跟博士身份反差很大的职业。

  每次上完课后,石嫣都要挤公交、乘地铁、骑自行车到距离中国人民大学30多公里外的北京郊区当农民。

  这里是石嫣利用课余时间当农民的地方,北京市北六环的后沙涧村,石嫣在这里租了130多亩地,种植了二十多种蔬菜。

  石嫣:十年难修田秀才嘛,我们这些学生也还得在不断地学习,跟农民学习。

  一个在读博士生为什么要去种菜当农民呢?有人曾经指责她是不务正业,也有人说她是大材小用,她的到来也曾让这里的村民很惊讶。

  记者:你们村里以前有博士来种过菜吗?

  村民:没有。

  记者:她呢?

  村民:她这头一回。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觉得新鲜这事?

  村民:挺新鲜这事。

  村民:从来没有说博士上农村种菜,没有,没听说。

  石嫣的这种反常举动甚至还引起了媒体的一番热议。

  但无论别人怎么说,石嫣仍然在两种角色中不停地变化,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农场之间,生活非常辛苦。一个在读博士为何要去种菜当农民呢?是因为家里穷,还是另有隐情?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在读女博士竟然靠种菜创造100多万元的年销售收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博士?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为此记者走访了石嫣的家庭。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500字]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四篇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浪费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浪费3至25立方米的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可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节水的小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节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爱惜水资源,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节水不是不用水

不明白“节水”二字真正含义的人,总是错误地认为,节水是限制用水,甚至是不让用水。其实,节水是让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不会随意地浪费。专家们指出,就目前到处存在浪费的情况来说,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减少30%需水,都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爆发了水战! 点滴做起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五篇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

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8、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

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1、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2、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

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13、聚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14、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

古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六篇

古今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雷锋叔叔

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

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雷锋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的时候,一次他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踢了一脚就走开了。书记却把钉子拾起来,装进衣袋。几天后,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小雷,把它送到工厂去吧。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呀。”雷锋听了,顿时明白了。后来他到了部队,用旧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把捡到的破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装进去。许多次,雷锋就是从这个“节约箱”里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毛泽东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我从1964年到1976年主席去世,一直在主席家里管这个家,主席的家要说好管也好管,主席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你怎么花。要说不好管,该花钱的地方,必须花,主席买盒火柴、买包手纸都要花钱,一分钱都不少花,主席在外面喝一杯茶我都要去结账的,在大会堂也一样。主席的工资原来是610元,后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席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了,404.80元,江青的工资是243元,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我这儿支出,他们俩是AA制,每个人有一本明细账。

主席有几大项开支。吃饭,100元左右,包括他请客,如民主人士,主席民主人士朋友特别多,黄培炎、章士钊等这样的请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钱。另一个开支是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还要有几十元的茶叶。那时李敏、李讷上学,费用都从这边出。原来一个孩子一个月15元,随着物价的上涨,提高到30元,花起来很严格,这个月花多了,要从下个月扣回来。江青有一个姐姐叫李云露,也是30元,从主席这里支,她有时帮主席缝缝补补。

另一个大项开支,是房租、水电、家具租用费,包括孩子的、江青姐姐的、江青的,一个丰泽园的房租都是主席出,江青不出。主席的家具都是租来的,这些费用每月84元左右,冬天要交取暖费30多元,一共是120多元。

还有一笔开支,是老家来人,有经济困难要补贴的,有来看病的,他们的交通费,吃饭费,走时还要给一点。所以钱很紧张,我说这个家不好当。钱不

够用,怎么办呢,只好从稿费中开支。主席的稿费是单独管理的,我要用时得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一笔笔,清清楚楚,主席签上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取钱。

我管主席的家12年,在这12年里,主席买书就花了8000元,所以我手里的钱一直比较紧张,但不管怎么说,首要的任务是主席吃饭,要保证老人家的健康。主席从来不吃补品,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从他一生的吃饭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人民的领袖。他有个小灶,他对他的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他的女儿、姐姐,都和我们一样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队打饭,他们家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周六晚上团聚,主席的子女不是那么好做的,主席严格要求他们。每次吃饭时,在社会上听到什么要讲给爸爸听,读了什么书也要讲出来,如果主席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紧接着布置任务,还要读什么书,下个礼拜再来讲。这顿饭一般吃的时间比较长。

主席吃饭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是必须的,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主席有两难,吃饭难、睡觉难。你不叫他,他不吃饭,文件没看完,他不放下。你说:“主席,吃饭了。”“等一下。”他还跟你商量:“再等一会儿吧。”你不能干扰主席的思路,这一等就没准了,菜就凉了,又不能反复热。后来,我们专门订做了瓷器,盘子上碗上加个盖,保温,也卫生。后来有人传言主席有专用的瓷器,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另一个要求是主席的碗要轻,他捧一天的书了,手很累。主席原来用的碗都是景德镇的,有一次他说:“我们湖南有个醴陵,那个地方的瓷器很不错。”我们很快订了醴陵的瓷器,他们让最好的工匠来制作,一个碗重124克,很轻很薄,透明的,里外有花,以红为主。主席第一次拿这个碗很高兴:“这好啊!”乡情啊!主席很爱他的家乡。主席吃饭跟国内外形势也有关,我们每天翻大参考,一有大事,以素为主,这时主席吃不下饭,荤的肯定不行。

主席喜欢吃鱼头,另外喜欢吃鱼杂、鸡杂,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我们就去买来,把鱼头弄下来,鱼身子再去卖给食堂,我们就这么管理,一分钱不能浪费。主席爱吃小鱼小虾,爱吃肉皮,他没有补过钙,吃得很简单,有时我们说:“主席,加点菜吧。”“我吃这个很好了,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哩。”他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不花钱,部长们、省长们、村长们都可以拿。”他用自己的行为形成了廉政的作风。他没有一杯茶是不付钱的,吃的用的,都是照价付款。困难时期是怎么渡过的?跟老百姓一样,谁能想到主席的腿也肿?他不吃肉,有一次上了点肉,主席发脾气。主席也有供货本,布票、油票,北京市民是多少,主席就是多少。他的粮食定量17斤,如果有余下,就给孩子们补贴。为什么困难时期能渡过,主席就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人民的领袖。

送给主席的礼品很多,吃的用的都有。这些礼品我们不可能不给他看。他每天晚上要出来散步,换空气,我们就把这些礼品摆上,写上数量给他看,吃的东西数量多的送到食堂去,再把钱给人家寄回去。数量少就送给司机班,或是别的地方。没有一次听说是送给李敏李讷的,没有一次。那时,录音机、手表,金手表,瑞士的、罗马的,很稀罕,还有金银首饰,看着也喜欢,谁不喜欢呢?他的孩子也会过来,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再放回去,从来没有拿过。重要的礼

7、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8、李嘉诚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9、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希望。

勤俭节约小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七篇

勤俭节约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

然而,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

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

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放飞理想

总是让心声装满期待,总是让梦想连着未来,我们的心海,是一首纯真浪漫的歌谣,

是一条绚丽缤纷的彩带,是跳动着不知疲倦的音符,是播种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带着一路风尘,带着对青春的渴望和对五彩梦幻的追求,我们终于走到一起来了。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让理想在这里放飞,青春才可以变得色彩斑斓!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不消逝,何能复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但是有了理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变得坚强。正因为如此,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段漫长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才让我们不悄一顾,我们曾经用艰辛的汗水冲散了痛苦,用坚强的信念在崎岖的道路上铺就了一条通往理想的平坦大道,我们要学会珍惜这里的一切,要在风雨雷电中成长,在坎坷泥泞中拼搏,在惊涛骇浪中奋进,在险滩暗礁是开阔,我相信美丽的生命,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舞动青春放飞理想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有人

说,青春是用奋斗写成的精彩,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插曲,它注定是“不平凡”的。我认为青春代表着我们充满活力、激情,我们拥有青春,就犹如朝阳永远向上。

恩来在少年时期便立志报国,道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最终他成为

一代伟人,开国元勋。岳飞儿时,便立下了“精忠报国”的宏志,最终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实现了理想。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会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挥剑斩荆棘,不畏失败,勇往直前;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能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只有勇于放飞理想的人,才能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演绎精彩的人生,装饰平淡的生活。纵然有楼高百尺;纵使有花繁千树。我们仍需有那率真的性情和高尚的理想;我们仍需怀着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气度,将自我心中的理想向湛蓝湛蓝的天空勇敢而坚定地去放飞。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让我们放飞自己的理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言弃,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相信一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感悟青春,珍惜拥有

在生活中,我们也许面对“占有”,也许面对“感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选择后

者。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每天忙忙碌碌或者碌碌无为,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深深地体验和感悟,用理想去选择和造就自己。人生犹如一个坐标,时间是纵轴,理想是横轴,人生的目标就在这个坐标中移动。人生就像通往理想的拾级而上的台阶,每上一步,都会留下不同的印迹,这样我们才会抒写出不同的人生篇章!

人生的前途也是如此。有人认为人生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其实不然,它是一条铺满荆棘,充满坎坷、挫折与艰苦的崎岖山路。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奋斗,那么,人生广阔的前途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觉醒的青春,我来了。

经过雨季的洗礼我激励自己振作起来,重拾那个个性张扬、

活力四射的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即便是遇到大风大浪,我也无所畏惧奋勇向前,我举着青春的旗帜,轻装启程!我对自己说:“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泥泞的,要不言败,不放弃的一直走下、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青春的海洋中,我要再次扬帆起航,给自己一份坚定的承诺、成功、失败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付出了努力与汗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一切随性、随缘、随心,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觉醒的青春,我来了。

放飞青春,跟我一起上路

青春如同一粒种子,安逸过了,也许从此丧失萌芽的活力。

生命只给人一次青春,我选择追求,去追求生命的梦想,放飞生命的色彩。

我要让青春像风帆一样,在狂风摇曳波浪敲击的时候,也要潇洒地走一回,哪怕最终被风浪淘汰,也无悔这一生毕竟经历了富有意义的旅行。

我要让青春像种子一样,在泥土重压冷水浸泡的时候也要吐一吐志向,哪怕最后在秋节里枯萎,也无悔这一生毕竟孕育了果实。

于是,我启程。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追求,才会放出生命的色彩。成功和喜悦从来就不是翻转手掌那般容易,金牌和鲜花从来就不是撞树而死的兔子,骄傲和自豪也不是滑天掉下来的馅饼。只瞄准不射击的猎手不是好猎手,只呐喊不冲锋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永远躺在摇篮里,四肢就会萎缩,永远在黑暗中,双目就会失明。心动永远不如行动,朋友还等什么呢,跟我一起上路吧!

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八篇

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小故事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第九篇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富人勤俭节约故事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8、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1、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

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1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