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教训

创业太难 创业太难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失败教训】

创业太难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
创业太难 第一篇

  创业太难了,其它远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你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事情!

  马云:创业失败4次,失声痛哭

  ● 2次求职,因相貌“超丑”被拒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99.9%的网友从颜值上

  彻底击垮马云

  ● 搞“翻译社”生意惨淡,靠卖袜子补贴

  翻译社是马云初次创业,当月营业额是200多块钱,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1994年,海博翻译社诞生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5人

  ● 逢人就讲互联网,被人当成“大骗子”

  “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众人不相信,就去打印网页证明,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人上网查证……

  1995年上海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到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1995年亲戚朋友凑了2万块,创办中国黄页马云虽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还被人当成骗子

  ● 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抱头痛哭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回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也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

  在京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唱着《真心英雄》,众人抱头痛哭!

  这也意味着马云30岁开始,连续第4次创业失败。

  刘强东:34岁一夜愁白了头

  ● 从用奢侈品“大哥大”,到赔的底朝天

  家境贫寒的刘强东刚进大学时,只带了亲戚朋友凑的500块钱,然而大三时,他已靠给别人写编程拥有了一部2.6万的“大哥大”。靠编程积累的第一桶金,刘强东开了一家小饭馆,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

  1999年

  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碟,奶茶妹妹才6岁。。。。。。

  ● 京东面临倒闭危机,一夜白头

  体现刘强东的“老板”气质,或许就是额前的小撮白发。2008年,第一轮融资用光后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正值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

  那段时间,刘强东一天见五个投资人,说同样的话,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拒绝。“对兄弟们那种愧疚、和痛苦一拥而上”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一个月之间,刘强东便愁白了头直到现在也没有重新变黑

  马化腾:27岁时创办腾讯,为拉到3w用户量,曾假扮女孩子陪聊

  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某论坛上,马化腾回忆艰苦创业:

  “那时候要做到3万用户量,于是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凑到3万人可能要两年后,公司就死掉了。所以自己就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量上来了,但还是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不知道马化腾当年用哪个头像来“撩汉子”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腾讯最早的办公室,是借了朋友的舞蹈室还挂着80年代“迪斯科”风格的霓虹灯后来才搬去赛格兄弟们加班累了,还可以舞一曲儿放松心情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1998年,那年还不叫QQ,叫QICQ企鹅还是“瘦企鹅”

  柳传志:在传达室创办联想,最艰难时夜夜失眠

  ● 40岁在中关村摆摊卖旱冰鞋,电冰箱

  1980年代,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联想诞生在一间20平方米传达室里。

  虽然政策给与的支持很多,但创业成立之初,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发展方向。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1984年,柳传志带着10名科研人员在传达室创业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 拿着板砖去讨债,蹲点等候

  “如果在跟IBM订货之前,能打去100万美元,大概就折扣40%,那就可以大赚一把”

  于是,柳传志找人担保后,跟银行借了300万。

  经人介绍,柳传志找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让他们把这个钱换汇打过去。柳传志就回了北京,当时还留了个同事在那看着他。结果快一个礼拜也没消息。

  柳传志急得连表都没戴,立刻飞到深圳,到那去找发现人没了,当时真吓傻了,“带着板砖在他家憋着,最后人家自个出来了,人家说你那钱我给你挪用了”,最后还是把事情给耽误了。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柳传志早年工作照片

  潘石屹:家当只剩80块,连睡觉棉被也卖掉了

  ● 从铁丝网下面爬进深圳开始创业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也一并卖掉了,毅然辞职南下深圳。当潘石屹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得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海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 自荐海南当厂长,发电机一月被偷三次

  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管理起来却不容易。

  “小偷经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三次,”

  “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

  “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 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9年潘石屹去了海南。那时没光头,没黑框眼镜。刚到海南曾花光积蓄,经过一家理发店,店里小妹招呼他理发,花两元钱理了清爽的短发。

  小妹问“别人都走了,你为什么还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还留下来?不是在等机会吗?自此,他的“幸存者游戏”开始。

  

大学生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创业太难 第二篇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记者近日在北京、广东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投向自主创业,但是最终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 
  记者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2005年北京登记创业大学毕业生102人,2006年146人,2007年153人。而应届毕业生人数2005年15.4万人,2006年17.5万人,2007年18.9万人,2008年将达到25.5万人。所以,和毕业生人数比起来,每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确实是凤毛麟角。 
  是什么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记者近日就这个问题进行采访调研时发现,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四难”。 
  传统就业观念难更新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认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是创业不足。他说,以清华大学为例,2007年毕业生中创业的人数不到1%,而美国这一比例一般占到23%至25%。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包括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还是根深蒂固。一位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罗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和一家房产中介机构签约了,但是觉得自己四年来学的专业很浪费。本来毕业以后想自己创业,从事养殖业,但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因为父母觉得创业太艰苦了,说出去又不好听,好像找不到工作似的。”他说。 
  不仅家长,不少大学生也认为自主创业是迫不得已才作出的选择,找工作才是第一要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四学生蔡军说,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找不到工作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 
  启动资金难寻求 
  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的是启动资金,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寻求“第一桶金”是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姜峰说,目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自己拿着项目,找民营企业老板来投资。因为基本没有其它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在我国被称为“保险投资”,不太看得上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很难在银行贷到款。 
  IDGVC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风险投资机构,该公司总经理侯朗基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激情并不缺乏,但他们的创业计划书还是非常稚嫩,很多人的项目都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的成熟项目,不少大学生是“一厢情愿”地考虑问题。所以风险投资资金愿意投到大学生创业项目中的很少,公司基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投资。 
  广州大学大四学生吴炜告诉记者,现在广州本地生源的大学生创业还可以获得市政府的启动资金贷款,但外地生源就没有这项政策。自己没钱,家里又支持不了,自己去找民营企业老板合作,这太难了,即便有个创业计划也很难实施。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是先工作几年,等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去创业。 
  不少大学生向记者反映,国家吸引海归人才的力度很大,他们一回国创业就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大学生创业却没人理,建议也应受到重视。 
  创业技能难获取 
  杨宜勇认为,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问题并不出在大学生上,而是出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上,所以要改进高等教育的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创业教育。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说,大学生想创业的多,知道如何创业的少。大学生创业能力差,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创业教育薄弱,教师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创业意识差。现在许多学校都在组织学生搞创业大赛,更多的是在教创业意识,而不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多请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士来学校讲创业。此外,许多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但因为在学校里没有受到过创业教育,根本不知道怎么创业。许多学校对于创业学生也不支持,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 
  在广州毕业多年后自己从事IT业创业的“小老板”梁军告诉记者,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能,根据他的观察和创业实验,约有30%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禀赋,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创业训练,会有所发明创造,甚至拥有知识产权,再通过风险投资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就能完成知识的转化。但这些技能在高校教育中是“缺失”的。 
  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与滞后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低迷的根本原因。 
  扶持政策难兑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地方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具体规定。但一些大学生反映,这些规定真正落实起来程序繁杂且非常艰难。 
  广东省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比较具体的主要是从2007年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体系。一些大学生反映说,现在大学生创业,很多都不是传统产业,而工商部门的规定主要针对传统公司,一些规定有些不合时宜,应该有针对性地改变。 
  记者从广州市人事局了解到,广州市已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小额贷款,个体经营项目的小额贷款额度为三万元。合伙经营项目,每人额度最高不超过三万元,贷款总额度则不超过15万元。凡持有《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卡》的学子,在毕业两年内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均可申请小额贷款。但这一规定只包括广州生源毕业生,外地生源毕业生则无法享有同等待遇。 
  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认为,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落实方面目前都还存在许多不足,拿工商、税务方面的优惠来说,优惠幅度太小,在工商证照办理方面的优惠仅80元,没有多大吸引力。 
  任占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市已经出资亿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帮扶资金,辽宁等地也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与这些地方相比,北京力度明显不足。因此,北京应通过政府拨款设立大学生创业帮扶资金,其主要意义不在于能否帮助多少大学生创业,而在于改变学校的机制,激励更多的学生创业。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韩经也认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少,多数人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弱,这很正常。但重要的是,目前社会上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还未形成,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完)

  

创业维艰:创业就是“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创业太难 第三篇

  最近炙手可热的《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是硅谷最牛的创业者之一,也是最好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从白手起家到IPO,再以16亿美金的高价成功出售公司,后来又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人。他亲身经历了创业的各个环节,见证了高潮与低谷,目睹了互联网的狂热与泡沫爆炸,他的经历无疑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他让更多人看到了创业者背后不为人知的那些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创业就是一场“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创业维艰”这个词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问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更难,曾跟随唐太宗征战杀伐、出生入死的房玄龄,认为“见创业之难”,而与唐太宗一起治国安天下的魏征则认为“见守成之不为易”。唐太宗总结“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从开始创业到最后成功IPO,李世民无疑是个成功的创业者,深知创业和守成均不易。

  在我做过创业者访谈的过程中,横跨的角度相对比较大:有刚刚起步的小微团队,也有事业有成的行业领头羊。有BAT这样背景的豪华团队,也有起点极低的草根团队;有四处寻找投资的新生创业者,也有估值数十亿被资本追逐的明星创业者;有白手起家两手空空的年轻创始人,也有过了不惑之年身价过亿的连续创业者;但是在接触的人中,除了勤奋、上进、敏锐等是他们的共性外,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注意的的共性:创业者大多不开心,甚至长期处在近于病态的心理状态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近些年,创业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圈内,如果不去创业或者不提下自己创业的构想,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在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概念后,创业更是变成了一件国家层面高度的事情,仿佛人人创业的时代即将来临。但是,有很多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创业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关的总是少数,创业是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创业项目从一开始来到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焦虑和矛盾的东西。创业很多时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实在想法。但是在实际的创业道路上,困难从没有停止过,哪怕是一分一秒,甚至让原有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创业从第一步开始,就是个不小的难题。首先,创业要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很多人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工作相对比较安稳,收入还不错的人,如BAT的老员工或管理层,对于自己,对家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个人、家庭、收入等等各种现实因素,很多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说服自己,说服家人。陌陌唐岩在创业之前反复问自己老婆,要是失败怎么办,他老婆说再创,卖了房子再创业,如果三次不行就离婚。于是唐岩下定决心去做,三年上市的成果和他太太的支持密不可分。多备份的创始人胡茂华,原来是一号店的VP,生活安稳,收入可观,两个小孩已经在上海读书。在离开1号店前,创始人刘峻岭请他吃饭,对方告诉他,创业真的很艰辛,时间不属于自己,牺牲个人爱好,经常半夜3、4点就醒了睡不着。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继续选择创业,辞职后举家从上海迁回深圳创业。腾讯创业系做旅行社交的李玮,放弃腾讯稳定的工作出来创业时,家人反对,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的说法就是“家人反对得不强烈就是支持”。人的天性是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创业确实要说服自己、说服家人,走出心理的舒适区,这都是不容易甚至痛苦的选择。

  团队是创业的重要的一环,甚至是最关键的一环。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磨合可能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前两年火爆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让很多人体验到了创业者们的兄弟情深和创业艰辛,但是真正版本的中国合伙人故事却并没有这么美好,轰动一时的泡面吧创始人俞昊然和合伙人王冲在公司A轮确认后,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不惜撕破脸,甚至删除公司代码。西少爷肉夹馍的合伙人甚至为了一己之利,团队分裂后闹上法庭。

  在国人普遍缺乏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的环境下,很多人加入创业团队,并不是真正的热爱这个事业,不过是想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上山结义的团伙而已。他们是典型的“创业浪漫主义者”,根本没有想好创业意味着什么 ,而是像阿Q那样的墙头草,“革命了?同去同去·····”,但随着激情消逝和遇到的困难,最先散伙和撤场的就是他们。任何一次团队的变动,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身心考验,所遭受的折磨可想而知。

  有了团队,创业者还要搞掂投资。在很多创业者和准创业者眼中,投资人无疑就是天使,却不知道很多人是确实插着翅膀的鸟人。能挣钱的项目才投,挣得少的不投,不挣的更不用说。为了保护自己的成果,投资人在很多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让项目关门来降低自己的损失。所以投资人和创业者是相爱相杀,但这些都无可厚非,资本的源动力就是追逐利润,把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鱼龙混杂的投资行业让创业者步步惊心。在融资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创业者不遇到一些扭曲的投资人,有些投资人已经投了竞争对手,却借着机会套取信息;有的根本就不准备投,但是却拿创业者消遣和开涮。更有甚者,投资方和创业者签订了相关协议,却借着条款的优势拖延兑现,一直到项目歇菜。2014年口袋购物王珂融资成功后公开和红杉撕逼,说红杉店大欺客,欺行霸市,不兑现承诺,差点拖死整个项目。即使像唐岩、罗永浩这样有积累和一定知名度的创业者也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大多数的草根创业者。罗永浩说唐岩曾经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那些伤害过他的投资人。围观者常常惊叹于创业者融资的金额和估值,却往往忽略了整个过程中的对他们的身心的考验。

  创业者在早期果然会经历各种困难,甚至日夜为生存所焦虑困扰。考虑商业模式,赶超竞争对手,一门心思追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一定规模后,创业者的焦虑并不会减轻。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一个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雷军投资的我有外卖的CEO林喆从19岁开始创业,年纪轻轻就已经财务自由。在早期,他的理解是钱越多,痛苦应该越少,自己就会越开心,于是有了100万,又追求1000万,有了1000万,再去追逐1个亿,但是到后来发现,追求的数字实现后,反而更加痛苦。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信佛、吃素,追求内心的平静,焦虑感和失落感才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和释放。

  老徐是名媛坊和宠宠熊两个项目的创始人,成功的连续创业者。身价过亿,财务自由。他谈到焦虑感这个问题时,他说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创始人的焦虑感并不会随着生存、盈利的稳定而缓解,反而是越来越重。因为事业越大,背负的责任越重,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变化对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创业上不断取得的成就才能得到更多的满足和成就感。

  2004年,35岁的雷军将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不过,迈入富豪行列的雷军并没有常人想象中的开心。“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其实非常痛苦。”为了从卖掉卓越的失落中摆脱出来,雷军强迫自己忘掉卓越,甚至强制自己在半年内没上卓越网,不在网上购物。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以前每天一上班就用半个小时上卓越,每周在卓越上买一点东西,现在要忘掉它就像戒烟一样。”

  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第七章里举了李彦宏的例子。按常理,公司IPO时,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最快乐的时刻之一。但是李彦宏却是诚惶诚恐:当开盘股价大涨时,“我的感觉确实苦涩····这意味着我的实际业绩必须要大大高出预期业绩,我别无选择,只好埋头于运营、专注于技术和用户体验,最后,我终于交差了”。

  总而言之,创业者不论早晚,不管大小,钱多钱少,总是不开心的。著名精神病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 Ghaemi)在《一等疯狂:解密精神疾病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提到:“情感上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总体上有一种幸福感的人,才称得上精神健康的人;然而平和而放松的心境,从来都不会激发出伟大的成就”。在书中,纳西尔•加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严酷的环境下,精神疾病能激发出卓越的领导力。一生从未经历过心境障碍反复痛苦的人,一般难以面对危机。在评估当前困境、预估未来情形时,饱受绝望情绪折磨的人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英国首相丘吉尔、CNN创始人特德·特纳等都是最生动的案例。这和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到的: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的观点遥相呼应。

  在常人眼里,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应该会比一般人快乐很多,事实并非如此。换而言之,创业者永远没法消除焦虑和心理上的折磨。常人选择安逸和舒适,但他们从一开始,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注定就是生活在一个反复痛苦和重复打击的环境中,甚至因此会进入到一种类似病态的心理状态中。但是这种焦虑和痛苦又会激励和鞭策创业者奋不顾身的去挑战自己,通过克服自我障碍去完成新的自我救赎。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提升。生命不息,创业不止,这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常态。正如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在面对《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提问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因为山在那里!”

创业太难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创业太难 第四篇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根据这些需求,创业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这里面没有别的语言,所有的表达就两个字——创业。《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让劳动者敢于和乐于创业》中这样写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是关键。”创业需要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环境建设,那么,这个环境在哪里?这个环境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呼唤中国创业服务的模式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创业是发现、创新、创造,实现目标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行为。创业是就业之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可以发现,全民创业正是那些发达国家经济成功与社会进步的基本依托。 一,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多52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多19万人。再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大趋势

全球最大的新闻机构CNN报道说:“21世纪人们将无固定化的职业,并且失业和破产将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名词之一。在未来,个人创业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大趋势。”在中国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已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业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主题之一。

三.创业风险

创业有风险。据发达国家创业数据统计:35%的新企业在当年就失败了,活过5年的只有30%,生存10年的仅为10%。同时,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市场(27%),管理(24%)和技术(12%)。然而,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平均企业寿命不足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与2007年的1.2%比例接近。据宁波市相关部门介绍,“我市去年共接纳大中专毕业生4.3万余名,但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只有700多名,占1.62%。江东区科创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根据全国各地各种不同调查数据总体来看,在中国一是创业率极低1%—5%,二是创业成功率极低,数据趋向1%—5%以下。

有网友这样忧虑地说:“从现在的考公务员热潮来看,年青一代的创业激情已经荡然无存了.”“创业难”几乎成为中国社会公众的一个共识,创业难!在中国创业更难!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结果形成了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行动率很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尴尬局面;许多人不创业还能正常生活,一旦创业失败就会使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也许是对他们一生的打击。在创业面前,大多数人望而怯步,因为,创业也许会是有些年轻人的一场灾难!

四,创业难在哪里?

创业难!在中国创业更难!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那么创业到底难在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创业难的回答是:创业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创业项目难把握;第三个问题就是团队!第四个问题就是风险!创意有了,资金也解决了,还缺的是什么?信息!人脉!市场!扶持政策难兑现,有些地方出台了鼓励创业的政策,内容包括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具体规定。但一些大学生反映,这些规定真正落实起来程序繁杂且非常艰难。拿工商、税务方面的优惠来说,优惠幅度太小,在工商证照办理方面的优惠仅80元,没有多大吸引力。还有一些扶助政策,看着好看,可是根本摸不到。个别地方的工作人员利用落实创业扶助政策吃回扣。

在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赵显利副校长说:“有机构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4%,实际可能更低。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除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欠缺外,更多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人力资源体系等创业条件。”

创业太难

共赢创业认为:创业难,主要是难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创业者个人角度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对创业的准入门槛就会越来越高,对创业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创业者需要在创业实践中成长,创业者个人需要有一个学习、历练、成长、蜕变的过程;第二,是从服务于创业的社会环境的严重缺失来说。创业是在环境中长大的,创业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创业者成长的快与慢,创业项目的推进快与慢,创业率、成功率的高与低,绝对与社会的创业服务环境有关。

创业难,首先是创业教育的缺失。其实中国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创业教育了,但是,普遍的方式还是这一场创业讲座、那一场创业论坛,成体系的创业教育课程很少。高校开设专业、系统的创业课程,能使大学生知创业、想创业,同时也能让大家深刻了解创业的艰难与风险,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者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要使大学生们敢创业、行创业、善创业,仅此的创业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圈在校园里从书本到理论的学习成长不出真正的创业者。创业学习更主要的是在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中学习创业,毕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行为性很强的劳动。不带着责任和损失的可能去做,就永远学不会创业。

在一项大学生的调查中,对于创业想法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14.2%的人认为源于学校;16.5的人认为源于家庭;62.6%的人认为源于社会影响。所以,你如果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和什么人在一起。有句话说得好: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其实,创业的结果不是你获得了什么,而是你成为了什么?解决了成为什么的问题,获得什么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校园我们面对的生活圈子太狭小了,做井底之蛙怎么会有大见识大作为呢?越不走出去思想就会越萎缩,越没能力,创业的能力不是校园里的能力,而是社会的活动能力、市场环境的能力。想创业,首先要学习创业,就要走入一个创业的环境。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习惯、创业心态的创业人。创业的想法、项目创意的产生可以来自于校园。但是创意变成完整、成熟的创业计划的这个锤炼过程;创业计划变成创业行为的这个催化过程;由创业知识型的学生变成具备基本创业素质、能力和资源的创业行动者、准企业家、到企业家的蜕变过程,一定不是在学校院内,必须是在社会的创业活动、创业实践的大环境中。

五,如何破解创业难的困局?

如何使大众敢于创业、乐于创业?这是中国政府高层也在考虑的问题。国家就业促进司王亚栋在2009年就指出:“创业服务是一项新的工作。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用什么服务方式?提供何种服务内容?这是新的课题。”如何为创业者服务?中国的创业领域依然在虚无中困惑、在飘渺中探索着。

共赢创业认为:必须在对几千万创业者的教育引导、组织发展中提出更加积极的理念和思想,拿出新的模式和方法。创业服务的大力发展势在必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国人的创

业成功率是当务之急。

创业需要学习,需要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及在创业实践中的成长;创业需要教育培训,但是用什么内容和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目前缺乏日常的、系统的、训练式的、实战性的创业培训内容、方式和实体课堂。

创业需要服务,但是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开展创业服务?场地及专业人员从哪里来?创业者往往奔走于各种繁杂具体事务之中,创业服务资源太零散而且缺乏管理和规范;

创业需要资金,项目和资金总要有一个经常对接的形式;面对投融资千分之几的成功率现实,如何提高项目质量?如何开展日常化的有效对接?项目人与投资人的想法差距太大,互不理解,更缺乏一个日常沟通的平台。

创业需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何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需要具体的载体和平台,需要场地、服务、方式的创新。

创业需要人脉的交流,需要一个方便、自然的实体落脚点;需要有日常沟通了解的公共场所; 创业需要咨询指导,目前缺乏日常的、点滴的、务实性的创业咨询与指导的渠道。

创业需要政策落实,目前缺乏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渠道,更缺乏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执行的平台。创业需要扶助政策的真正的送达、真正的实施与落实;而不是口号式的空头支票。 创业需要市场,要有适合创业项目宣传推广的平台。

创业需要涌现许多相匹配的创业服务机构、公司专业大军,以及创业服务环境的建设;创业者享用创业服务就像狂商场一样方便、自由。

根据这些需求,创业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这里面没有别的语言,所有的表达就两个字——创业。《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让劳动者敢于和乐于创业》中这样写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是关键。”创业需要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环境建设,那么,这个环境在哪里?这个环境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创业需要社会为创业者创造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场地,需要一个日常开放的、自然、轻松、商业化运作的实体环境!创业者不但要以群分,更要以类聚,要建立一个创业者能够进的来、呆得住、聊得开的属于创业人群的场所。建立为创业者日常信息交流、洽谈、临时办公、发布信息、人脉拓展的创业环境;创业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交流、对接;还可以为各种创业活动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推动创业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建设中国创业者自己的家园——一个方便、实用、优质的创业服务环境。

为了适应中国全民创业的需要,中国的创业服务界需要大胆的创新、创造创业服务的新模式!

浅谈为何创业如此艰难
创业太难 第五篇

1. 谁在误导我们 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几年后,萌生创业的年头,进过多年的积累,信心满满的投入市场,却遍体鳞伤的被冲上岸边。而哪些学历不高,毕业出来后找不到好的饭碗,被迫创业的人,往往能够成功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这是为啥? 因为创业者会犯3个无法避免的纠结,专业技术,创业经验,入门资金。无法配平这3个要素、创业者会把自己导入了错误的开始。 2. 创业经验 创业经验是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所以创业者只能从最底层,如个体户,小饭店,皮包公司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培养出一家跨国公司的创业者,他们最多培养出跨国公司的初级管理者。 一个IT或者金融公司的中高层,怀有丰富的知识和管理经验,但让他们创立一个100人的大饭店,其竞争力绝不会有一个高中肆业的,经营过10人小餐厅的小业主强。而让他们自己创立一家IT或金融公司却又会遇到资金的问题。 3. 资金是个入门问题 纠结与项目的创业者,实质是一个入门资金的问题,创业的资金只宝贵决定着创业者最终能走多远。一般个人创业者能凑出的起动资金在10~30万左右,这个太少,所以会有合伙制度,2个人能凑出60万的话,就能有个较宽广的起步空间。当然这是指无产阶级创业者。 由于创业的魅力,市场上实质的创业参与者很多,所以10W~30W起步的小本生意,很快饱和,开个小餐厅,开个服装店,开个理发店这种适合10~30W投资的项目之饱和度,使得这些领域缺乏吸引力,而更高一级的未饱和项目却需要较大的入门资金,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无法进入。这对有实力的资产阶级创业者是一道很不错的屏障。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于是很多人满怀热情寻找者合适的项目,其实是在寻找和自己资金匹配的项目。 4. 专业技术 每个人都有资金的专业实力,有创业想法的人多是专业水平很不错的人,他们觉得预期用自己的技术为老板服务,不如为自己服务。 怀着这个错觉的创业起步者,是失败最多的,因为,对创业来说,创业经验和资金必须配合你的专业技术。而往往,后2者是很难与自己的技术匹配的,你的技术越好,技术经验越丰富,你的创业经验和资金就越跟不上你的技术实力。 5. 一步一步爬楼梯 了解了创业的3要素后,我们就应该知道,创业是需要平衡个项指标后,才会开门成功的。 木桶的容积取决与你最短的那款板。 如果你是一个汽车工程师,你只有10万存款,那你之能从一家小饭店起步,等你存到了30W,你可以开已经汽车修理行,等你存够了50W

创业太难

,你能成立已经汽车配件贸易代理皮包公司,等你存够了100W,你可以开家小的起配制造厂。 你无法跳过其中的任何一环,即使你作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你贷款了100W,你也不能一开始就开汽车配件厂,这样同样是失败。何况无产者融资100W是不可能的。你没有这种一步登天的信用。 从以上事例,大家应该能看出,为何有才能的人,会迟迟不能动手创业。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Banking accessory,一个IT。他们是不肖与从小卖部开始创业的。 他们几个高手凑在一起,拿出辛苦存下的钱,自己推举个年纪大的做经理,就开始创业了。这种经典模式是重技术,轻创业经验的脚重头轻的模式。100%失败。 那些手握大笔资金,拥有丰富创业经验,但轻视技术,依然投入内需服务业等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领域,自己下去瞎指导,同样结果是头重脚轻,80%失败。 而最最最最普遍的创业企划,可谓悲剧中的悲剧。 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来自五湖四海,拼命凑起了一笔不大的资金,进入一个没有人涉足过的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然后在大家的争吵声中不欢而撒。 创业经验,专业技术,资金3者必须配平方可起步,然后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成功只有这条路,没有捷径。 你是一个IT高手,但只有30万存款,没有创业经验。 你唯一能取胜的模式就是拿出15万本钱,开个皮包工作室,雇佣1个人,一步一步把公司作大。 6. 创业是否盈利 以下介绍一个创业的财务明细,让大家更感性的了解一下创业的利润,希望大家拥有的热情投入自己真正感觉值得的地方: 开一家民工幼儿员 收入: 创立集资 150w 预计招收100名学生,月收费1500元(很高了) 月入15W 支出: 容纳的100人的乡下小房子,1500平,带草场。 月租金15000元 20个孩子一班,5个教师,月薪4000元*1.21*5=24200元 一个院长8000 *1.21= 9680元 2个生活老师 2200* 2 =4400元 100个孩子1月伙食费 30000元 水电煤 10000元一月 月总支出93280元 固定支出: 装修+家具+校车=100W 每月盈余56720元,一年盈利510480元。税收17%,税后423698.4元 校舍每3年需装修一次,每年需要装备年金15w。 实际利润273698.4元。 年投资回报率18.24% 这还是各项指标都配平后的创业业绩。 罗教授的意思是创业能存活的其实都是找不到啥好工作的,学历不高的,不过的确是,创业除了开出特别成功的公司的,或者是有背景的公司的,基本都是被逼无奈,这点是不错的。因为知道自己有很大的短处,比如逻辑分析能力很低,智商很低,所以才会比较努力的弥补,打一份工天

资好的人可以在里面充分把握机会,但是天资不好的人可能很容易混不下去,而自己开公司即使犯了很多原则性的错误,很多时候还不致毙命。所以我一直觉得天分好的人应该在最好的公司里面打工,拼命搏击,而天分不好的人适合在社会游走,普遍撒网。。。 照我看 这个叫 课后自习所,100万,按半年计算投入即可 一上来就铺开4--8个点,约针对市区内10--20所小学,每个点可以容纳10--20人, 按3房公寓计算,20人基本极限 会员费制度,单接送管点心可以参照保姆按小时收费15每小时 或者统一加辅导,按家教计费,30每小时 营收就算得出来了 问题来了,中间环节怎么增收? 有什么可以加? 解决不了,上不去流水 1)一个班配一个老师是不够的,还有司机等费用 2)广告、年检、应付主管部门等费用还没算 3)奖金没有算入,逢年过节不能视而不见

创业最难最难的时候你是怎么过来的
创业太难 第六篇

创业最难最难的时候你是怎么过来的?”浙江精神,,创业江西

2007年08月17日10:25 大江网

大江网讯[记者 朱正]报道:“每个人的创业都有最困难的时候,当你遇到最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16日上午,江西电视台400平米演播厅坐无虚席,在由省委宣传部、江西日报,省广电局等8家省直单位主办的“学习浙江精神 建设创业江西”专家学者与电视互动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都纷纷畅所欲言各自的创业体会,并再次深刻理解浙江人创业的理念所在。

在“怎么办?”中找到创业之路

"下岗时上有老下有小,没活干是最难的时候"。当主持人问到嘉宾江西老蔡糖果公司总经理蔡尔萍和江西恒心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鸣芳创业中最难最难的一件事时,蔡尔萍意味深长的说到,自己在创业起点遇到的事是最困难的。而嘉宾周鸣芳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了自己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出于农村、没有阅历、没有资金、是困难的时候。但现在最困难的事情是缺乏人才”。

创业中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挖到的?

每个有创业梦想的人,在由梦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中,都会去感慨其中的艰辛,而创业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每个创业人走出梦想的第一步。嘉宾周鸣芳在挖“第一桶金”时也走过了这样一段艰辛的路。第一次走出家门就带了几百元钱,坐车去了武汉,批发了很多袜子开始创业,后来不但没有卖出去,还血本无归,最终只好承认失败。之后几经周折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发现家乡的煤矿资源丰富,便回家谋求新的发展,这一次终于挖到了创业的原始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假如有5万元创业你会怎么做?

在论坛上,主持人向在场观众提出“假如有5万元资金创业,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一位大三学生发现九江市目前下岗职工较多,用5万元在

九江投资”满意早餐点“可以有40个,这样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又帮助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得了大家的认可。而另两位现场观众则认为5万元已经是一个非常足够的启动资金,他们创业时都是在万元以内起家,如果他们当时有5万元一定会做出更出色的业绩。

整个论坛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纷纷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创业愿望,使本次创业论坛热潮不断。

另外,本网对整个论坛进行了现场录播,欢迎各位网友届时收看。

(大江网)

“精神脱贫”——中国企业家成长现在时关键词

2003-05-15 00:00:00

特约作者 张玉利

张玉利: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中国商业活动,您接触过很多中国企业家,那么您认为与美国企业家相比,中国的企业家是否缺乏企业家精神?为什么?

伍健民:据2002年GEM(全球创业观察)项目对世界上37个国家企业家精神国际比较研究调查显示:在创业人口比率上,中国与美国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上,在中国100个人中有12人从事创业活动,而在美国100个人中有9人从事创业活动。但是,中国的创业家与美国的创业家相比又怎么样呢?两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比较只有在系统的框架下才有意义。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列一个简单的架构。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创业家,进而创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大体上取决于两类因素:个人性格特质与外部环境条件。

百森商学院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指出,成功创业家的性格特质包括六个方面: ◎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

◎领导才能

◎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着

◎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

◎创新能力

◎超越自我的动力

没有任何研究从这六个方面对中国与美国的创业家进行过比较。但是,基于我与中国创业家们的多年接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家没有差别。

◎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创业太难

◎领导才能

◎超越自我的动力

但是中国创业家缺乏另外三个特性。

◎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着

◎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

◎创新能力

2002年GEM研究表明,中国几乎半数的创业活动属于生存型,也就是说,创业是因为没有

更好的工作选择。而在美国,只有10%的创业活动是生存型,90%属于机遇型,创业是因为洞察到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额的潜在回报。

中国的创业家总是寻求一种改善现状的方式,而美国的创业家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为了高额回报更愿意也更有准备去承担风险,承受不确定性。

为什么会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呢?有很多解释。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

◎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

◎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传授如何分析、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很优秀,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但是,对于传授如何在商业领域中进行独立的创新性的思考上还很欠缺。

我认为,中国多年来经济上的艰辛使得大部分人对于承担现代经济环境中的金融风险持一种保守态度;中国近50年历史的计划经济,没有给人们创造一种环境:激励人们寻找能够带来巨大财富的商机;加之中国鼓励成功但不许失败的价值观,让人们失去了承担巨大风险的信心,尽管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举例来说,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公司,它奖励那些尝试风险项目但失败的员工,而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张玉利:环境对企业家精神有重要的影响,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创业环境?

伍健民:在GEM项目中,我们通过六个要素来评测创业环境,它们是:资金、政府、教育、技术、供应链、市场和基础设施。

这些要素的组合营造了创业型企业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初创、成长和退出)的或好或坏的环境。总的来说,中国的创业环境在不断改善,但目前还不够完善。

初创期的环境比较好。基本体现在政府、技术和市场方面。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年里,中央、省市、乡镇政府的政策(例如税率、注册程序等)有力地支持了新企业的创建和成长。从技术上看,中国具有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的巨大潜力。随着整体经济的增长,中国东部企业与消费品的市场潜力也已变得日益强大。

成长期的创业环境不是很好。资金、教育、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等存在问题。资金的可得性难题存在于创业活动的所有阶段,但在成长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许多新创企业来说,通过家庭、朋友和商业伙伴等非正式渠道获取的资金已经足够。但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正式的融资渠道如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并不支持成长中的创业型企业。另外,成长需要良好的管理技能,特别是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开拓新市场,资本运营管理也开始成为关键问题。除了东部地区,中国能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物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很少。基础设施(如道路、空中运输等)的落后使成长型创业企业很难向西部和中原地区拓展。 在西方国家,退出战略是创业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若没有退出机制,投资者就不能充分地实现投资收益。现在,中国支持全面退出战略的技能和资源(如将企业出售、合并或者IPO等)还不成熟。例如,在经历数年的传言和研讨之后,中国的二板市场依旧没有出现。 张玉利:您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在中国促进企业家精神? 伍健民: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产生于:

◎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

◎抓住机会,而不管目前可利用的资源是否充足;

◎在实现机会的同时为别人创造了价值;

◎建立了一个能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企业。

实现成功创业的企业家通常会清楚地知道,机会完全是市场需求、竞争者劣势与优势的奇妙组合,他们比别人更能进行创新性思考。

成功创业需要很强的商业技能。只拥有创意和愿景而没有能力发展获利性企业以实现愿景的人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好的企业家必须构建获利模式来捕捉机会。他们一旦决定抓住机会,就去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资金和高技能的管理者。

成功的企业家并不忙于迅速致富。迅速致富很容易,但很多研究都表明,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把个人财富作为衡量其成功的首要标准。真正的企业家(例如比尔·盖茨)总是追求改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并且与员工共享财富。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成就一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开发一两个有利可图的产品。

有两个基本因素可以促进成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一是教育体制,一是能够树立创业典范的权威组织。目前中国缺少创业典范可供新的创业家参考。尽管某些商业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已获得一些奖励和认可,但奖励不是来自以企业家精神著称的组织。如果能够建立这种可信的组织,并且评选适当的创业典范,那么评选过程本身就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促进。 张玉利: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文化企业家精神也是当前新的研究方向之一。您认为牞我们应该如何开发中国人的创业潜能以塑造一个企业家型社会?

伍健民: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必须由这样的人组成,他们有持续的“梦想”实现即刻而且巨大的个人进步;相信实现“梦想”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坚信“梦想”可以通过艰苦的工作来实现;实现目标使别人受益,并使自身获得满意。

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是那些人们意识到物质生活的改进要和社会生活的改进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家庭和教育体系必须使人们认识到个人财富是好的,但它必须通过创造对社会有真正价值的东西来实现。鼓励人们单纯的创造物质财富而不能向社会传递价值并不能创造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相反,它以别人为代价创造了一个富裕阶层而已。

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塑造一个企业家型社会的关键阶段,只有一代人的距离而已。1982年以后出生的人在历史上任何国家都不能超越的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中成长。这些人所渴望的东西,他们的父母已经全部都提供了。他们没有亲身目睹或经历中国的经济困难时期。当他们成熟以后,直接开始享受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生活水平。所以他们最大的追求只能是个人进步。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进行改革,训练年轻人从小学就开始“梦想”并勇敢的行动。同样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在追求创业机会的同时对社会创造价值。创业太难

(作者张玉利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ML/2003-5-15/9793.html

创业难
创业太难 第七篇

创业难,创业难,创立家业如登山。五更起,半夜眠,冲风冒雪为家园。买房产,置庄田,惟恐儿孙后来难。直到老,不肯闲,心力使碎无怨言。举家和美随时过,纵死黄泉心也安。成家之子长保守,败家之子枉徒然。不读书,不种田,不学艺业只好闲。无益之朋朝朝乐,茶房酒肆恋杯盘。说瞎话,讨人嫌,酩酊醉后发狂言。纵酒性,惹祸端,好吃懒做嘴又馋。有妻妾,反憎嫌,寻花问柳不惜钱。嫌布衣,喜绸缎,奢华太甚日用繁。弄鹰犬,闹丝弦,赌博场中好贪玩。先当当,后取钱,遍地窟窿还不完。典房产,卖庄田,家业一切尽消然。无计奈,穿房檐,拖欠房钱月支年。衣褴褛,袜底穿,灯笼裤子露风寒。冬无衣,夏无烟,冻饿妻子受饥寒。投亲友,不见面,待做生意无本钱。一切艺业全不晓,安能得用世间钱。人到此处方醒悟,守业哪晓创业难。岂不闻,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转少年?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

给所有第一次创业的人
创业太难 第八篇

给所有第一次创业的人:如果相信直觉,你会犯很多错

创业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领域里的专业知识,要成为拉里·佩奇,是先成为搜索专家,而要成为搜索专家,是在巨大好奇心驱动下实现,这里没什么居心叵测或心怀鬼胎的东西。

创业公司都非常反直觉,我不清楚其中原因,可能因为创业有关的知识,还没渗入到我们文化。但不管原因为何,开始创业,就意味你不能总相信你的直觉。现在,我开始说第一部分,如果你准备自己创业,需要记住哪些事。

反直觉

创业是件很奇怪的事,如果相信直觉,你会犯很多错。做 YC 时,我曾开玩笑:我的职责,就是提醒创业者将忽视的事。情况也如此,我们提醒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但他们总是忽略,接着回过头说:当初我听了你们建议就好了。

创业里很多事与你直觉相悖,听上去好像是错,但“创业反直觉”的第一件事,就是:创业者在对“人”的直觉方面,可以相信自己直觉。

事实上,年轻创业者一个最常见错误,就是不够相信自己对“人”的直觉,他们总是和看上去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心怀疑虑的人合作,等到后来事情闹大,他们说:“我早就知道这人不太对劲,但他看上去太厉害,所以我就忽略掉内心感觉。”

如果你打算和以下任何人合作,无论这个人是作为你的联合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或收购方,如果你有疑虑,就相信自己直觉。如果你觉得某人很滑头、虚假或像个混蛋,不要忽略这种感觉。看人方面,可以自我放纵点,和那些你真正喜欢或已认识时间足够久可以确定你喜欢他们的人一起工作。

专业知识

第二个反直觉的点:创业者是否知道大量创业知识不重要。一个公司成功与否,与创始人是否是创业领域专家无关。成功,只取决于你是否在自己领域的用户方面成为专家,并解决用户问题。扎克伯格不是因为他是创业方面行家而成功,他成功,是因为他在理解他的用户方面做得很好。创业太难

所以如果你啥也不知道,比如怎么拿天使,也没什么大问题。这种事你需要时,自然就可以学,然后做完就忘掉它。

事实上,我担心学习了解关于创业结构的大量细节不仅没必要,而且有可能很危险。如果我遇到一个大学生,他对“可转债协议”(Convertible Notes)和“雇员协议”等一系列东西非常了解,我不会认为这是个同龄中的佼佼者。

相反,我脑中警报会响起,因为没经验的创业者,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按步骤创业。他们编造一些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想法,以一个好的价格融资,然后租个很酷的办公室,雇佣一帮人,但忙完所有步骤后,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最本质的事,那就是:做点人们想要的东西。

游戏

创业太难

年轻创业者经常通过系列“动作”,来开始创业,因为他们的生活,一直在被训练这么做。想想看,你进入大学前,被要求做些什么,我不是在以这种方式攻击教育体系,但当你被教导一些东西,并衡量它的表现,这里会有一定量的“虚假”存在。

我承认:我在大学也这么干过。有些考试,我研究方式,不是去掌握课上教的那些东西,而是花时间去列一个潜在试题清单,然后搞出答案。当我走进考场,我就在好奇:到底哪些问题将被验证出现。这就像是场“游戏”。

当整个生活都被这样训练,演出诸如此类的创业游戏,也不奇怪。年轻创业者启动创业的第一个冲动,就是努力找到一个新游戏“技巧”,而由于融资,很明显已成为衡量创业公司成功与否的一个指标(另一个经典小白错误),他们总想知道:怎么搞定投资人的技巧。

我告诉他们,说服投资人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创业,快速发展,然后实话实说;接下来他们问,那该怎么快速发展?他们又想知道“技巧”,我们只能告诉他们:最好方式,就是做点人们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创业者总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原因,我认为就是他们总在找“技巧”。

所以,接下来我想讲的创业反直觉第三点:创业中,“游戏”那一套东西行不通。如果你是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游戏可能还有点用,比如通过巴结一个正确的人,制造自己富有生产力的假象,但创业,这些都没用。没有老板可以欺骗,只有用户,而所有用户,只在意你产品是不是他们需要。

创业和物理学一样不近人情,你必须做点人们想要的东西;而且你有多成功,只取决你在满足用户这件事上,做到了什么程度。

危险的是,“造假”这种东西,一些程度上,能对投资者起作用,如果你非常擅长伪装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你能愚弄投资者至少一轮融资,甚至有可能是两轮。但这一点意义也没,这样的公司注定失败,而所有你做的事,也只是浪费自己时间而已。

所以停止找“技巧”。和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创业也有捷径,但这种捷径,比起真正重要的问题差得太远。一个对融资一无所知、但用户很喜欢他做出来东西的创业者,比那种知道书上写的所有“技巧”、但用户反应平平的创业者,更容易得到融资。更重要的是,那个做出用户喜欢东西的创业者,他在融资后,将依然成功。

其实,知道创业里“游戏”那套东西不管用,这事还是挺让人兴奋的。想想看:世上居然有这么个地方,只要你干得漂亮,你就能赢。如果我在大学里能意识到世上还有些地方,游戏系统不管用,或作用会弱,我将非常开心。我觉得你在考虑自己将来时,理解这种“差异性”非常重要:你在哪种类型的工作中能赢?以及,你喜欢通过哪种方式赢?

全心投入

反直觉第四点:创业需要全心投入。如果你开始创业,它会接管你整个生活到一种你无法想象的程度。甚至如果创业成功,它会长时间占据你生活:至少几年,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你接下来整个职业生涯。所以,这是实打实的机会成本。

拉里.佩奇似乎有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他也有不值得羡慕的一面。基本上,他在 25 岁时,就很少有时间停下喘口气。谷歌帝国每天都有大量狗屎一样的事发生,并且只有 CEO 才能解决,而佩奇作为 CEO,他必须解决,哪怕只是用一个礼拜时间去度假,他就会积累整整一周的工作。而且,他还得忍受不能抱怨:一方面,作为老大,他不能流露任何恐惧或软弱的一面;另一面,一个亿万富翁抱怨自己生活困难,绝对得不到任何同情。成功创业者的难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YC 投资了几家成功公司,创始人感觉都一样,事情从不会变得更容易,只是面对的问题在发生变化,焦虑总量永远不会减少,即使变化,也只会变得更多。

许多学生对创业有兴趣,觉得还在读大学时就该去创业。而大学在想什么呢?跟着潮流走,以确保学生能得到很好的知识供给。那么,学校到底能不能教学生这些东西?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

学校能教你一些关于创业的东西,但上面我说过了,这些东西不是你需要知道的。你需要知道的,是你用户的需求,而这些东西,得你真的开了公司才能了解。所以创业是实践出真知,因此,在大学期间创业几乎不可能,因为创业会占据你全部生活,如果你真的开始了,你就不再是个学生,你可能还是个名义上的“学生”,但基本上,你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两个角色。

鉴于这种二分法,现在是选择学业还是创业?我的答案是:别在大学里创业。其实,如何开始创业,只是一个更大问题的一部分,这个更大问题是:如何拥有一个好的生活。虽然对很多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创业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但 20 多岁,不是开始创业的最佳时机,创业就是个野蛮的“快速深度”挖掘过程,而大多数人,20 多岁时还在有关“广度”的勘探阶段。

事实上,你 20 多岁时可以做些很多这个年龄前或年龄后不能做的事,比如一时兴起投入一个项目,或是来一场没截止时间的超低成本旅行。对胸无大志的人,这种事可能是可怕的“失败”,但对那些雄心勃勃的人来说,这种探究的价值本身无可比拟。如果你在 20 岁时开始创业并成功,你要知道,你再也不会做这些事了,扎克伯格虽然能做大部分人不能做的事,但他将永远无法像个“流浪汉”那样身处国外。

这个问题上,甚至谈不到取舍。如果 20 岁时没创业,你没损失任何东西,因为等一段时间,你更有可能成功。而在一些不太可能的案例里,你正处 20 多岁,其中一个项目像 Facebook 那样已经腾飞,你面临是否要继续运营的选择,那这时候的合理选择,就是继续,但项目起飞原因,通常是创业者让它起飞的,20 岁时做这样的事是没必要地愚蠢。

尝试去做

那么如果创业太难,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我要说的反直觉第五点:你不知道。

目前为止,生活可能已经给你关于一些愿景问题的答案,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数学家,或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但除非你已有的生活,已经足够奇怪丰富多彩,否则,你还不能知道创业者经历的生活。创业将在各个方面很大程度改变你,所以你要努力评估的,不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你将“成长”为什么样子,以及是否能做到?

过去 9 年,我的工作,就是一直在评估人是否具备成功创业者需要的素质。我发现,可能很容易就能知道某些人聪明与否,但艰难的部分在于:要如何评估这些创业者会有多坚强,及具备多大的野心。作为一个专家,我对此事的了解程度,也不多,事实上我已经学会:在什么样的创业公司会变成明星这件事上,保持完全开放心态。

创业者最初的态度,和他公司能做得多好,没有太多相关性。我知道的类似例子,还有关于军队,趾高气扬吹嘘自大的新兵,不见得比性格安静的士兵更有毅力,而且这很可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军队采用的测试内容,与他们之前的生活如此不同。

如果你对开始创业感到恐惧,那就不要开始。但如果你只是不确定,那唯一方式就是试一试,只不过不是现在。

创业点子

那么如果你已决定有天要创业,现在你该在学校里学些什么?最初的两个必备要素是:一个创业点子,和一个联合创始人。这和我要说的第六点反直觉有关,即获取创业点子的路径,肯定不是去努力思考创业点子。

简单说,如果你刻意思考,你想出来的点子不但不好,而且还可能很合理。这就意味:在你意识到这是个坏想法前,你会在它身上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你希望想出好的创业想法,那就后退一步,不要刻意去想。事实上,当你不经意想到一个好点子,你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它可以用来创业。苹果、雅虎、谷歌和 Facebook 都是这样开始的,最开始,只是个副业项目,而非可以将其发展为公司。最好的创业几乎都这样,因为那些好想法如此与众不同,使得你的理智,拒绝将其作为创业想法。

好了,现在你如何把你的无意识想法变成创业点子?(1)学习与重要问题相关的知识

(2)致力你感兴趣的问题(3)和你喜欢并敬佩的人一起工作。而第三部分,就是如何在具备想法同时,得到一个联合创始人。

其实我第一次写这段话时,写的不是“学习与重要问题相关的知识”,而是“在某些技术领域做到优秀”。但这个描述,虽然够,但还太窄。

什么是 Brian Chesky 和 Joe Gebbia 特别之处?不是因为他们在技术领域是专家,事实上,他们同时在设计方面也很好,并且也许更重要的,他们在组织人和让项目发生方面,也做得很好。所以,你不必只在技术领域孜孜以求,只要你致力“问题需求”的工作能足够延展。

这里一个核心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你在做的事,是真正的那个东西?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但我想:真正的问题通常是有趣的,在意义判断这件事上,我总是自我放纵,我倾向做一些有趣的事,即使这些东西,没人在乎(事实上,尤其是没人在乎时)。这点上,我相当放任自己,而且我发现,很难让我去做那种很无聊的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可能很重要。

邓秀章创业为什么会死?创业难成功
创业太难 第九篇

邓秀章创业为什么会死?创业难成功为啥?

创业为什么会死?我来讲真话,听得进去也就有了功德,听不进去请嘴下留情,谢谢。

别TM相信是那些所谓取得认同感,服务社会,解决就业等等毒鸡汤,记住创业第一点,创业就是为了搞钱,搞不到钱,你的理由再高大上,宇宙最情怀也没个P用,很多创业者是因为没钱了垮了,注定穷困潦倒。TM把“投资”放在心上,创业要掂量自己有多少钱,能够承受多少风险。不要指望搞一个多么聪敏绝伦的主意,搭架一个班子就开干,到处找投资商,投资商的本性决定了:你困难没人帮你,甚至恶意压低价格控制好项目,你搞得不错不需要钱的时候,钱就大把来了。不掏钱的“合伙人”就是对你的事业没信心,他跟你合作的目的只不过想看看再说,多么漂亮的语言都没用,他自己多么困难也不过是借口,所有的东西就是:不把自己陷进去,有了利益伸手就要。这些人往往是企业在关键时刻的推墙者。别TM创业者是个多么高端的代名词,他的后面是被耻笑,被拒绝,被玩弄,被欺负……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低谷的,很多创业者就是因为创

业到了低谷,偏偏背后的支撑全部倒掉,于是自己也垮了。

创业是一个苦逼的人生,注定孤独前行,能走到哪一步,是考验自己的意志力的过程。十个创业者九个死掉,并不过分,伟大的成功者就是少概率事件,一将功名万骨枯,就这么残酷。所以,创业者换一下思路:你不是在创业,你就是在赚钱,当你赚了足够的钱的时候,有了足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奢谈“创业”了。离开赚钱谈其他,创业难成功。

创业是一种把自己所认定的前景实现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最佳途径,你年薪50w,不吃不喝10年终于还清了在北京房子的债务,其过程所做的,就是成就了别人的公司,最后领着微薄的退休金慢慢老去,还要担心花钱养大的女子不尽孝道。为什么有些人晚年开着油轮,晚辈都千方百计的讨好你?因为你在年轻的时候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构建属于自己的财富帝国。

有人说创业很难,10家死9家,但你是否想过起来的那一家能抵消9家的损失,而且随着经验的累积和人脉的扩张,连续创业成功的概率会慢慢加大。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创业?难道你要把晚年交给你最不信任的政府?希望明天躺在马路上要求提升养老金的那个人不是你。反正都是一辈子,选择自己最渴望的方式度过此生!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以自己渴望的方式。

创业者则大部分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追逐风潮,像80年代末的出国热一样,成功人士都得去创业。还有一类就是最近在风口上的大企业35后,人生的职场生涯走到了尴尬的位置,如何收场?算了,创个业吧!一般而言后者做老本行,还多少靠点谱,而前者则真的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项目,于是就会有许多万事俱备,只差程序员这种点子公司式创业。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创业”这似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能够准确回答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难的问题,正如问一位哲学家“哲学是什么”。创业需要理由么?你的创业理由是什么?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应该谨慎地思考这样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因为它将伴随着你创业过程的始终,决定着你创业的方向和成败。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2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