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故事

宁阳斗蟋蟀视频 斗蟋蟀的养殖与竞斗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名人创业故事】

斗蟋蟀的养殖与竞斗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一篇

  [农广天地]斗蟋的选养与竞斗(20130623)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从古到今不知多少名人志士,将斗蟋蟀视为平生一大爱好,但是由于环境和人为的因素,斗蟋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人们就奇思妙想,研究出了人工养殖蟋蟀这一技术。本片开始将为观众朋友们讲解斗蟋蟀的生物学特性;然后是养殖场的建设,随后就是雌 雄虫的选择与饲养,接着就是斗蟋的产卵、孵化,最后还给观众朋友们讲解了一到四龄若虫的饲养技术。

  蟋蟀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过度捕捉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现代农业过量使用杀虫剂以及除草剂对蟋蟀的威胁。

  宁阳蟋蟀多生于玉米地,玉米种子在播入地下时掺入了大量防虫农药。在蟋蟀卵孵化时,正好赶上农民打杀虫农药,这种农药只要蟋蟀的幼虫粘上一点点,就足以致死。蟋蟀成长过程中还会碰到农民喷打除草剂情形,大大降低了蟋蟀幼虫成活率。另外农药的使用还大大降低了蟋蟀的质量,产生了不少变异蟋蟀。

  随着害虫对农药的抵抗性越来越强,农作物对于农药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成为杀死蟋蟀的“帮凶”。这便是蟋蟀与现代农业间的博弈,而蟋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牺牲品,只能在这场博弈中败下阵来。

  蟋蟀作为一种昆虫,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却可以研发由蟋蟀衍生的文化产品,如蟋蟀T恤、富有特色的“文化蟋蟀罐”;加工制作蟋蟀“琥珀”工艺品,不但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另外还可以尝试研究开发蟋蟀餐饮业,建立蟋蟀产业合作社,多渠道推动蟋蟀产业的多元化、规模化经营。

  蟋蟀入诗中外相同,但斗蟋蟀却是中国人的专利。小小蟋蟀本是最微贱不过的凡虫,却也有“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显赫历史。蟋蟀入宫最早大约在唐代,《开元天宝遗事》说唐宫妃嫔,每到秋天,“竞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于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但此时全国流行斗鸡,尚不斗蟋。南宋是斗蟋蟀最著名的年代,一代权相贾似道(1213—1275年)酷爱斗蟋,竟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书中阐述了蟋蟀在斗性上的差异,记述了蟋蟀喂养调理的要点,详细介绍了如何合理运用雌虫来增强雄虫斗性、各种蟋蟀外伤内疾的治疗,以及选盆用器的要领,甚至还记述了体外寄生的螨类对蟋蟀斗性的影响等等。贾似道对昆虫学倒是贡献不小,可是在陆游(1125~1210年)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时代,贾氏却在研究蟋蟀,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当蒙古破樊襄时,贾尚与群妾据地斗蟋蟀,置边递不闻也。”让这样的佞臣执掌朝政,南宋哪有不亡的道理!

  俗语道:玩虫一秋,玩盆一世。投资蟋蟀用具,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曾在2003年以18万元成交的明代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在2004年秋拍中窜升至200万元,短短一年间升值10余倍。

  蟋蟀的用具很多,包括:罐、过笼、水槽、水牌、探筒、饭板、水匙、饭匙、虫罩、毫戥称、绒球、铃房等。其中的特色用具最具有收藏价值。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斗蟋蟀的活动。《诗经》中多次写到蟋蟀;唐代以后,吟咏蟋蟀的诗词歌赋、以蟋蟀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逐渐增多;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首记斗蟋蟀之戏,称其始于唐代天宝年间。玩斗蟋蟀,开始为宫廷之乐,以后传于民间,一时成为风雅之士的乐事。北宋的苏东坡,元朝的倪云林,都有养斗蟋蟀的篇章记载。更有南宋“蟋蟀宰相”贾似道和明代“蟋蟀皇帝”朱瞻基,贾似道还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到今天,玩蟋蟀早已成为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休闲形式,甚至形成了一门完整的“中国蟋蟀学”。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对蟋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蟋蟀身价也与日俱增,今年一只上好的蟋蟀预计能卖到十余万元人民币。而爱屋及乌的情结又让人们对蟋蟀“爱巢”的选择也攀升档次,纵观蟋蟀用具市场,小到几百元,大到上万元的商品琳琅满目、古色古香,令人喜爱。在拍卖会上,一只明宣德时期的青花鹰雁纹蟋蟀罐,竟以200万元的价格成交。

  进入CCTV7《农广天地》官网

斗蟋蟀养殖技术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二篇

  [农广天地]斗蟋蟀养殖技术(20130526)

  中国的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名人志士,将斗蟋蟀视为平生的一大爱好,但是由于环境和人为的因素,斗蟋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人们就奇思妙想,研究出了人工养殖蟋蟀这一技术。本片一开始将为观众朋友们讲解斗蟋蟀的生物学特性;然后是斗蟋养殖场的建设,随后就是雌、雄虫的选择与饲养,接着就是斗蟋的产卵、孵化,最后给观众朋友们讲解了一到四龄若虫的饲养。希望看完本片的介绍,观众朋友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斗蟋成虫雄虫体长13.o~16.Omm,雌虫14.o~19.Omm。体中型,黑褐色。头顶漆黑有反光,后头有3对橙黄色纵纹,其前端一般无横纹相连。此虫常与长颚蟋混生,并且形态甚相似,但可根据:

  ①本种两单眼间橙黄横纹两端粗,中央缢缩呈大括弧形;

  ②雄虫颜面平直不凹人,大颚长度正常;

  ③产卵管特长(比后腿节还长)等特征与长颚蟋相区别。单眼3点角状排列,中单限位于额脊。前胸背板黑褐色,横形。

  雄虫前翅长达腹端,雌虫前翅较短,仅略超过腹部中央或接近腹端。雌、雄虫后翅均不发达。雄虫发音镜略长方形,其中有1横脉曲成直角,将镜分为2室,斜脉2,端网区与镜等长,后端圆。产卵管比后足腿节长卵长2.5mm,宽0.4mm,长圆形,表面光滑。

  斗蟋蟀养殖技术涉及计二多方面:

  1.创造盆外环境早秋斗蟋刚入瓮rhI大大地改变了它在野外自由自在的环境,必有一段不服盆的过程。表现为烦躁不安,爬壁蹦跳,随时都想逃跑。这个阶段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头额破裂,筋疲力竭,神气低沉,闷闷不鸣,待到秋分前后又发生爪勾上翘(俗称翻爪花),虫色灰暗或提早起油。实际上就是虫质下降的先兆。尽管经过1星期或10天也会有服盆的表现,但已种下了祸根,实是不祥之兆。这些情形,都是与环境不良、用盆不适、饮食不周、配雌不当有关的综合症。作者以为必须改变那种不重视或听天由命的养法,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加以护理,才是上策。首先要从环境着手,在居室找一处最通风凉爽的地方,如阳台、天井,使用爸子或多格架子放盆,避免重叠,必要时还可在台架上铺垫瓷砖,以利降温。但必须防止日晒雨淋以及猫狗等动物。

  ...

  进入CCTV7《农广天地》官网

逮蟋蟀,探秘宁阳“蟀哥”经济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三篇

 [每日农经]记者追踪:探秘宁阳“蟀哥”经济(2010.9.14)

    联系电话:0538-5431001

    编导:苗合军  摄像:苏长生

    宁阳县曲艺家协会顾问戴永涛:闲言碎语不要讲,听我给大家说宁阳。宁阳县,位于泰山脚下西南方,立秋以后到了宁阳,宁阳县的田野里一篇好景象。

    其实啊,在立秋以后,到宁阳的田间地头转一转,您不光能看到一派丰收的好景象,或许您还会有意外的发现。

    张苑:嘘——我呀,在找蟀哥。别误会啊,不过我也没开玩笑,我确实在这里找蟀哥,但是,此“蟀”非彼“帅”,我说的蟀哥的“蟀”是蟋蟀的“蟀”。

    说了半天,原来是找蟋蟀呀,难怪在这庄稼地里转悠呢。一般来说,北方的蟋蟀的确在立秋以后才大量出现,这时候在田间转转也的确会发现它们,不过,要逮着蟋蟀也并不容易。

    张苑:嘿、嘿、嘿、嘿,挺厉害呀!你再跑!再跑!我可生气了啊!

    张苑:虽然转悠了半小时,我连蟀哥的叫声都没听到,不过咱张苑是谁呀,经受了几只蚊子的叮咬之后,这蟀哥呀终于是被我逮到了。蟀哥,别生我气,这都是导演的主意。

    蟋蟀,有些地方叫它促织,蛐蛐儿。对于庄稼来说,蟋蟀是不折不扣的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

    张苑:破坏庄稼,害虫,我打!算了,不开玩笑了,虽然这蟀哥是害虫,但在山东省的宁阳县这里,它可是个宝贝,别看它个头小,一年能给当地带来好几亿元的产值呢!

    别看蟋蟀的个头那么小,一年却能带来好几亿元的产值,看来这害虫小也不能小瞧。可是,当地的蟋蟀有什么特殊之处,都是做什么用,又为什么能有那么高的产值呢?难道是做成菜的味道比较独到?

    服务员:你好,吃点什么?

    张苑:不用看菜单了,来份油炸蟀哥,蟋蟀的蟀,油炸蟋蟀。

    服务员:没有。

    张苑:这个可以有。

    服务员:这个真没有。

    张苑:真没有我可走了。

    服务员:你在宁阳想吃别的可能能找到,要是想吃蟋蟀,不光我们这里没有,整个宁阳都没有。

    据了解,宁阳这里并没有蟋蟀的人工养殖,蟋蟀都是直接从自然界里逮了就卖,而且这里蟋蟀也根本不会用来吃。当地的蟋蟀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产值,还要先从这里蟋蟀的特殊用处说起,那这里的蟋蟀都有什么特殊用处呢?

宁阳风光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四篇

宁阳斗蟋蟀视频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五篇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

注:蟋蟀亦称“促织”、“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雄性善鸣,好斗。

记者任磊 实习生董超雯 文图

引言| 提起延津,许多人会联想起“延津小麦”,可在全国斗蟋蟀的虫友圈里,“延津蟋蟀”却渐渐叫响,甚至还成了“名牌”。立秋至白露是延津蟋蟀交易的旺季,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蟋友”。

小小蟋蟀搅动了一个县,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一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上百元,若运气好了碰到极品则能卖到千元万元以上。今年市场上,更是有农民抓的蟋蟀卖出了1.27万元的高价!

不仅如此,小蟋蟀还带动了延津县餐饮、住宿、出租等行业的发展,每年能给延津农民增收一亿多元。

田野变作不夜城,村民夜晚抓虫、卖虫忙

9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只见公路边停着许多外地车辆,客商们的摊位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摊前不断有农民拿着蟋蟀询问价格,整个市场熙熙攘攘。

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组成浩浩荡荡的捕捉蟋蟀大军,就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目前,延津县已有13个蟋蟀交易市场,分早市和夜市。

记者在该县石婆固乡老仪门村,见识了夜市的红火和热闹。

晚上9点,村子的街道上一片灯火辉煌,路边的空地上一张张小桌一字排开。农妇吴大姐在自家门前高高低低摆了二十张桌子,每个桌子上吊着一个明亮的节能灯。“大桌一晚上收20块,小饭桌收10块。昨儿晚上除了出租桌椅挣了250块钱外,我还介绍一个村民卖给上海老板一只好蛐蛐,挣了200元中介费。”吴大姐高兴地说。

说话间,下地捉蟋蟀的村民陆续回来了。远远望去,一个个小光点在马路上列成长长的一队,煞是壮观。走近一看,村民们几乎都是统一的装扮,头戴矿灯、身披雨衣、脚蹬胶靴。顾不上拂掉身上的草叶,他们赶忙到客商那里去“验货”。

上海客商从老仪门村村民袁嘉慧手里接过竹筒,去掉一头塞着的棉花,小心翼翼地把蟋蟀倒进手里,然后用小网兜扣在手心观看了半天。最后,客商相中了其中的两只。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80元卖掉了两只。

“俺两口平时在外打工,这时候就回村逮蛐蛐,有9年了。刚开始几年每年卖蛐蛐能挣5000多,这几年技术好了,逮的蟋蟀质量高了,一月能收入9000多,打工一人一个月才挣2000多。”袁嘉慧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最贵的一只蟋蟀卖了2300元,听说其他好手逮的蟋蟀一只上千,一个月能挣三万多。

最开始逮蛐蛐的都是青壮年男子,如今,农村妇女们也成了主力军。家住位邱乡的左女士说:“夜里去地抓蛐蛐一个人害怕,我就跟村里其他4个姐妹结了伴。”记者在各个摊位上转了转,对于相中的蛐蛐,客商开出的价钱从5元、10元、上百元不等。村民们说,一般一晚上捉虫能挣个几十元到几百元。

客商们反映,延津蟋蟀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这里不仅蟋蟀好,民风和治安也都不错,没有强买强卖的。对此,一位捉虫的农民说:“相中就买,相不中就算,花钱买如意!就算虫蹦跑了,俺也不会讹人家。”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交易市场,“延津蟋蟀”成了“名牌”

据王秋国会长讲,延津县境内的蟋蟀品种多、个头大、牙硬齿利、善搏斗,是全国三大产地的后起之秀,可与宁阳、宁津产地的蟋蟀媲美。在1997年上海蟋蟀协会举办的斗蟋友谊赛上,延津蟋蟀一举夺魁,从此名声大振,引来众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

德士村是延津蟋蟀经济的“发源地”。上海的韩岳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第一个来延津买蟋蟀的客商,从1998年到现在,每年都来。“最开始住在老百姓家里,摆个方桌买蟋蟀,渐渐来的客商多了,便在德士村村外的郑滑(郑州—滑县)公路上形成了市场,这些年市场越来越大了。”今年,他带的上海朋友就有二三百人。“每年来延津买蛐蛐的就上海人多,今年有上千人。”

“蛐蛐儿就是‘百日虫’,我们买回去后调养到秋分左右,挑选出来好的,等到霜降再拿出来斗,一直斗到11月底。玩蛐蛐儿要会斗,刚开始先喂它吃五谷杂粮,斗前再喂它吃鲜虾、蟹肉,这样蛐蛐儿才有劲斗。”谈起斗蛐蛐,韩先生立马来了兴致,向摊前的村民们讲起了技巧。

谈话间,一位村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竹筒让韩先生“看货”,最终卖了10元。 苏州市蟋蟀协会的季新民说,他和延津蟋蟀“结缘”是近几年。“五六年前,我有两个朋友到河南来买蛐蛐,回去后给了我一批,斗下来狠得不得了,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到河南来了。”

“我以前一直去山东宁阳,但这两年那里的蟋蟀市场上常有白虫(人工饲养的蟋蟀)。后来听朋友说延津蟋蟀个头大,体格健壮,腿粗善斗。这几年在上海蛐蛐比赛中成绩不错,所以就转战河南了。”来自天津的王先生今年买了70多只蟋蟀,他每年玩蟋蟀要花费十几万元。

几年斗蛐蛐比赛中,延津蟋蟀善斗的“凶名远播”,韩岳年先生笑称,现在上海各大蟋蟀交易市场都挂有“延津蟋蟀”的大牌子,有的还写着“专卖”,成了“名牌”。延津蟋蟀不仅吸引了不少玩家,就连“蟋蟀大省”山东,今年也有四五千商贩,专门来延津收购蟋蟀,再拿到外地贩卖。

小蟋蟀带来大效益,

村民富了,人也“洋气”了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延津县地处黄河古道,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大部地域属于钙质壤土,良好的土壤和气候使得蟋蟀优良的基因能够繁衍传播。延津的蟋蟀不仅让捉蛐蛐的村民富了、腰包鼓了,同时也带动了延津县旅馆、交通、餐饮等行业,县城大街上随处可见挎着腰包的外地客商,每年的收购蟋蟀大军要在这里投下可观消费。

1997年,德士村村民董瑞印第一个抓蟋蟀卖出大价钱,他抓的蟋蟀在上海比赛中取得冠军。随后,不断有商客来延津买蟋蟀,他抓住商机,在德士村蟋蟀市场第一个摆摊卖蟋蟀用具,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第一大户。出售蟋蟀用具加上捕售蟋蟀,每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另外,他还自己参加斗蛐蛐比赛。

南宋村的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樊英,把家里腾出8间房,办起了农家旅馆,今年接待了20多位买蟋蟀老客户,加上全家捕蟋蟀收入,一个月能赚5万多元。

记者在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上看到,有村民在路边摆摊卖烧饼、矿泉水,还有人挎着背包帮人修拉链、修背包,有村民专门帮客商换零钱,一百元抽取2元手续费。当地饭馆也成了外地人的“专用食堂”。

上海复旦大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酷爱蟋蟀,这几年每年八九月他都要约上朋友来延津,“我们是工薪阶层,连吃住和买蟋蟀,能投入两三万元,不像其他的上海老板,带着几十万来。”他说,住在农家院里享受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呼吸新鲜空气,还能过把“蛐蛐瘾”,非常开心。

老仪门村支书李彦杰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人富了,开放的环境也让村民们思想大解放,开始追求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住房讲宽敞,吃饭讲营养,穿戴讲花样,家用讲高档„„”村里纠纷也少了。宁阳斗蟋蟀视频

蟋蟀经济持续大发展,

市场要规范

为开发利用蟋蟀资源,弘扬蟋蟀文化,使蟋蟀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8月6日,延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应运而生,现有会员200多人。为了避免资源枯竭和保护当地蟋蟀品种,协会规定禁止贩卖雌蟋和幼蟋,禁止在大田以外的蟋蟀栖息地喷洒农药,以确保给蟋蟀生存、繁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协会还印刷《蟋蟀的捕捉及鉴别技巧》,免费发给村民使用

2010年,该协会还远赴上海、天津、山东等地考察,请上海蟋蟀文化研究专家李佳春等人先后来延津讲课。“宁阳县委、县政府对蟋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高度重视,他们成立了中国宁阳蟋蟀研究院,每年举办‘中华蟋蟀友谊大赛’,组织开展‘中华蟋蟀研讨会’、‘宁阳名虫展销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与延津相比,人家的交易市场规模更大,更规范。”

“今后,我们要加大对农民捕捉蟋蟀的培训,还要建立一支懂知识会经营的营销队伍,把我们县的蟋蟀产业越做越大。我们需要建立专业市场,使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使我们的蟋蟀交易市场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效益。”王秋国充满信心地说,不仅如此,还要在延津策划举办蟋蟀文化节,发扬蟋蟀民俗文化。

小蟋蟀带热县域游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六篇

宁阳斗蟋蟀视频

小蟋蟀带热县域游 “秋风起,蟋蟀鸣”。9月,在山东宁阳泗店镇,一年一度的中华蟋蟀文化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购买蟋蟀。 近年来,作为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每逢秋季,国内外蟋蟀爱好者都会跑来这个叫宁阳的小县城。据统计,每年到山东宁阳购蟋蟀的游客达20万人次,高峰期日客流量达2万人次,该县年成交蟋蟀近亿只,相关产值10亿多元。小蟋蟀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斗蟋蟀”引来八方客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阳蟋蟀历史悠久,被誉为“天下第一虫”,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近年来,每年从8月初到9月底,当地政府通过举办中国蟋蟀文化节、中华蟋蟀大赛、精品蟋蟀拍卖会、蟋蟀文化采风和展览、蟋蟀文化研讨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宁阳斗蟋蟀、买蟋蟀。 在宁阳县乡饮乡五厂村村民殷立坤家里,笔者见到了正在为蟋蟀做卫生的刘志远。刘志远来自天津,1994年首次来到宁阳收蟋蟀,至今已经是第19个年头了。“我年轻时就开始来宁阳收蟋蟀,现在退休了,每年就把这2个月的时间当做度假了。这次带了5万元,现在也花的差不多,可以说收获很大。” 眼下泗店镇已进入了蟋蟀交易的旺季,遍布街上每个角落的交易市场,每天都有像刘志远这样的客商来此进行交易,场面异常火爆。蟋蟀市场上,买卖蟋蟀的人来来往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地的蟋蟀收购商仔细地挑选收购。蟋蟀鸣叫声,讨价还价声,车流穿梭声,演奏着泗店镇独有的蟋蟀交易曲。 在一个蟋蟀的摊位前,一个小方盒内,在摊贩牵草的挑逗下,两只蟋蟀亮出了牙齿撕咬了起来,仅仅1分钟,其中一只蟋蟀便明显失去了战斗力,败下阵来,而另一只蟋蟀则被收购商贩收入囊中。宁阳县蟋蟀研究院院长刘德强告诉笔者,从1998年宁阳举办全国首届民间蟋蟀友谊大赛,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届,宁阳县已成为全国蟋蟀的集散地。 在观赏斗蟋蟀大赛的人群中,笔者见到了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两人来自美国和法国,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介绍宁阳蟋蟀的专题节目,这次慕名来到宁阳,就是为了考察这种奇妙的“小虫子”。通过翻译,来自法国的客人夏图兴奋地告诉笔者,原来都不知道什么是蟋蟀,到了宁阳以后才知道这么个小虫子居然能有这么大的乾坤。他准备把斗蟋蟀的过程拍下来,回到法国向家乡的人民讲述。 牵一发动全身 笔者在泗店镇走访时得知,薛家村村民薛维虎是村里最早发“小虫财”的一批人。不过,他已经10多年不亲自捉蟋蟀了,而是转行做了“蟋蟀经纪人

”,专门到处收购其他村民捕捉的蟋蟀,然后加价卖给各地的客商,收购价便宜的有几十元、上百元,还有的5000元甚至上万元的。每年的七、八月,仅靠买卖蟋蟀就能收入五六万元。 泗店离宁阳县城有七八公里,在穿越镇子的十多公里的省道两侧,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因为蟋蟀。店铺的主人告诉笔者,部分从上海、北京过来的商贩从8月中旬就过来收蟋蟀了,他们大部分是当地花鸟市场的商户,有的从小就开始“玩虫”,知道哪些蟋蟀值钱,经常是揣着十几万元就风风火火地来了。 据了解,泗店镇共有人口约4.2万,立秋前后,百分之八九十的农民都开始从事蟋蟀捕捉和交易活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泗店镇农民户均增收万余元,仅蟋蟀交易额就达1亿元。除了单纯的蟋蟀交易,在庞大的交易市场的带动下,蟋蟀用品批发、蟋蟀专用罐底、高钙褐质土都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与此同时,伴随着蟋蟀产业的发展,“蟋蟀经纪人”、“蟋蟀保姆”等新兴行业应运而生。蟋蟀产业融合起旅游、林果、书画、工艺、交通、餐饮、服务等多元产业催生出的产业群,每年带来的特色收入达10亿元以上。 卖蟋蟀演变为卖文化 捉虫卖虫,很大程度上属于“靠天吃饭”。作为一项旅游产业,蟋蟀的产业链条在宁阳不断延伸。笔者了解到,如今当地的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捉虫卖虫,开始从交易蟋蟀到发展蟋蟀文化,开发起了“文化蟋蟀”。 在宁阳县伏山镇,与蟋蟀打了近20年交道的张宝殿告诉笔者,“蟋蟀虽好,但也不能无休止地捕捉。”这两年,他把脑筋动在用琥珀制作工艺来发扬和传承蟋蟀文化。把别人废弃的或者一些大赛上淘汰的蟋蟀收集起来,加工成琥珀形状的挂件、饰品等物品,既美观大方、方便适用,又保证了蟋蟀栩栩如生的姿态,受到了广大蟋蟀爱好者的普遍欢迎。现在,通过添加夜光粉、点缀花草、丰富昆虫种类等方式,他已经开发出5大类10个品种的工艺品,远销上海、河北等地,目前已累计销售1000余件,实现产值2万多元。 出了张宝殿的家门,笔者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蟋蟀用品专卖店”,店里除了常见的蟋蟀罐、食盆、捕捉笼等蟋蟀用具外,还有店主张少鲁自己设计的“文化蟋蟀罐”:在水浒系列的蟋蟀罐上,一百单八将跃然罐上,个个栩栩如生;雕刻着五头牛的陶罐神态逼真,韵味无穷;还有其他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蟋蟀罐。据张少鲁介绍,这些蟋蟀罐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价格也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很多来收蟋蟀的客商临走之前会大量选购,作为艺术品带回家

,一个蟋蟀季下来他能卖到100多万个。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开发的《水浒108将》系列蟋蟀罐作为旅游产品参赛,获得了泰安市的市级银奖和山东的省级铜奖。 近日,在宁阳举办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笔者看到,涉及蟋蟀的旅游产品有30余件,包含工艺蟋蟀罐、蟋蟀根雕、蟋蟀挂件、蟋蟀十字绣、蟋蟀T恤等众多蟋蟀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欣赏。这些衍生出来的旅游文化商品渐成规模,在蟋蟀产业中融入文化因素,提升产品底蕴,已经成为具有宁阳特色的旅游商品,也让当地的农民通过卖商品有了致富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传承蟋蟀文化,宁阳县还于2012年9月规划建设了中华蟋蟀文化产业园,推动蟋蟀产业化发展。该产业园拟投资3.2亿元,占地260亩,以蟋蟀文化为主题,以中新式建筑风格为主色调,融入现代元素,主要包括蟋蟀文化区、商品交易区、休闲度假区等三个功能区,并建有蟋都古镇商业街。 笔者从泗店镇获悉,目前他们成功申报宁阳蟋蟀国家地理标志,筹建中华蟋蟀文化主题园。针对虫源枯竭的问题,希望借此“对蟋蟀资源开源节流,借助群众的力量自然保护蟋蟀资源,可以更深层次地发展蟋蟀产业。” 据悉,泗店镇的“中华蟋蟀文化主题园”项目近期将迎来香港客商的投资洽谈。

六旬虫友斗蛐蛐:40只蟋蟀净赚6万元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七篇

六旬虫友斗蛐蛐:40只蟋蟀净赚6万元

前沿:蟋蟀又名蛐蛐、促织,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京城民间始终保留着玩蟋蟀的习俗,各路玩儿家经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斗蟋蟀。盛行时宣武门、牛街、椿树上头条是有名的摆擂台、斗蟋蟀的地方。蟋蟀、油葫芦、蝈蝈号称中国三大鸣虫。三大鸣虫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韵味的当数蟋蟀。古人玩蟋蟀讲究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留意于物"。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贾似道,竟然因玩虫而误国;第二种境界称"以娱为赌",把斗蟋蟀作为赌博手段;第三种境界叫"寓意于物",这是最高境界,多为文人雅士所为。 近年来,像蟋蟀这样的昆虫也进入了百姓们的视线,社会上通常把这一群体称为;虫友 ;。在各中心城市,为了追新猎奇,8月以来已经有不少虫友前往各地的花鸟鱼虫市场,争相挑选自己喜欢的精品蟋蟀。笔者有幸遇见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虫友老陈。他不仅自己喜欢把玩斗蟋蟀,而且还从事蟋蟀买卖。今年老陈又在虫友界赶了一个场,赚了不少辛苦钱。 收蟋蟀辗转山东 老陈从不在当地的花鸟鱼虫市场设置固定摊位,而是依靠临时摊位打游击。早在8月上旬,老陈就冒着高温坐火车前往山东收购蟋蟀。因为本地的蟋蟀几乎已销声匿迹,来自安徽的蟋蟀身子骨也不是特别硬朗,而只有山东蟋蟀在养虫界是最英勇善斗的。熟悉昆虫的人都知道,蟋蟀的鸣叫声响亮还在其次,它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好斗。老陈赶到山东兖州之后,又转车到了宁阳、曲阜等地,迅速融入了大批蟋蟀商中间。当地农村有很多农民都将农舍改为了临时旅馆,专门出租给这些蟋蟀商,每天的租金多为5~10元,三四个人凑在一起就是一夜,村庄里外大小农舍旅馆几乎被挤爆了。据老陈介绍,贩卖蟋蟀所带动起来的产业在宁阳、曲阜等地每年可带来4亿多元的收入,称得上是低成本高利润。 当地农村都有农民自发组成的露天蟋蟀交易市场,老陈和其他收购商一样,纷纷涌去赶集。农民们大多把自己家里的桌子、板凳拿出来排成一列,各类大小蟋蟀任凭外地商人挑选。面对眼花缭乱的蟋蟀,对于老陈他们来说就要擦亮眼睛,细心去辨别蟋蟀的体能特征了。通常来讲,雌蟋蟀是不好斗的,将大量雌蟋蟀放在一起它们永远都是亲如一家,直到生命结束,所以只有雄蟋蟀才能进入老陈他们的视野。老陈一般选择外表颜色较深的蟋蟀,光线照射下蟋蟀外壳往往油然发亮,而且蟋蟀的尾部不要太尖,否则的话斗起来没有什么力度。 目标:野生优良蟋蟀 在老陈的身边,不少外地客商都是一次性批量收购了几十只平均价格在2~10元的普通蟋蟀,但是老陈却并没有立刻出手,而是侥幸遇到了当地一个捕蟀能手,并且从他手中看到40只上品蟋蟀。这些蟋蟀外表非常健壮,争斗起来互不相让,甚至还很难分出胜负,老陈认为能遇到这么好的资源机会确实难得,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1。2万元的价格悉数买了下来。在卖主看来,自己偶然捕捉到的野生蟋蟀每只能卖上300元已经算是不错了。 老陈告诉笔者,这次收购的蟋蟀还算不上顶尖级品种,因为江浙人目前在斗蟋蟀的活动中还有些保守,一只蟋蟀卖上千元就已经算是高价了,而在比江浙等地更进一步的北京、上海,有些买家就算碰到卖价上万元一只的蟋蟀也会毫不犹豫地倾囊笑纳,所以,江浙一带的蟋蟀市场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其实,老陈也想过到当地农村的野外去尝试着捕捉蟋蟀,但是这次却无功而返。别说是白天,就是晚上也没有任何收获。老陈坦言,除了自己对当地地形不熟悉之外,如今蟋蟀资源很紧俏也是一个原因。现在每年8月赶往曲阜收购蟋蟀的有好几万人,而且基本上没有空手而归的,这样一来,蟋蟀资源也就逐年减少了。再加上法律也并不保护蟋蟀,所以山野荒原很难找到蟋蟀的影子,只有当地农民才敢深入到地形险峻复杂的无人区去捕捉好的蟋蟀。 今年中上等蟋蟀的收购价格普遍比去年翻了1倍,那么就可想而知在中心城市市场上的卖价会更加水涨船高了。 40只蟋蟀净赚6万元 老陈这次带到山东的2万元费用最后所剩无几,除了在曲阜收购了40只蟋蟀之外,他辗转宁阳、宁津等地的农村却并没有收到让他满意的蟋蟀。衣食住行还花费了不少钱,不过他心里还是挺踏实,因为相信手头的蟋蟀足以卖上好价钱。果然,他在家乡市场摆了几天临时摊位,这 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项目 招商网站 致富信息 投资创业

40只蟋蟀就分两次卖给了两位颇为识货的苏南虫友,尽管蟋蟀一般活不过冬天,但是两位苏南客商估计这样的良种蟋蟀养到立冬之后应该没问题。 40只蟋蟀共计卖了8万元,算是让老陈不虚此行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以将近2万元的成本换来了6万多元的利润,相当于一位普通白领1年的薪水,对于老陈而言的确值得。只要蟋蟀不绝种,以后还会从事这样的跨省买卖。

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项目 招商网站 致富信息 投资创业

蟋蟀斗丝大全(图文)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八篇

宁阳斗蟋蟀视频

青蟋蟀的斗丝很多种,以白色带釉,细长或粗白为正,红色为贵

此蟋蟀如果斗丝是青虫的话级别就高了,浮游且红色,大贵之虫,,乃苏州上方虫 虫主QW1967

虫二先生的白青麻头,高级的柏叶麻头,带血色,斗丝扁,开花再多些更好

小促织王的七宝青麻头,搭桥开花,头色混,差

麦芽糖的杭州虫,斗丝平行白净,口子可想而知

虫二先生的白青,粗白斗丝直而长,也是不错的选择

麦芽糖的青麻头,虽然这个蟋蟀斗丝是黄的,但是闭气,根本不影响其斗性

浮游斗丝实在没有找到,这个白虫大将的斗丝是我用PS改的,和大家声明一下

斗丝内嵌,白净,浮游且有力度,不可多得的高品级斗丝,嘉兴蟋蟀多见

我的白虫,青虫配紫虫斗丝,僵!扔吧!!!!

JN黑紫的重青白牙,生的也是紫虫斗丝,这个的反而出格,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又是个超级级别的斗丝细而直,少见,好!!!!

下面我们来说黄虫,黄虫以粗扁浮带黄为主要特征,当然也有出阁的

第一是黄麻头,我以前说过,黄麻头的最高品级宁阳斗蟋蟀视频

虫二先生的深黄,颜色非常上乘,不用多说,高极啊!!!宁阳斗蟋蟀视频宁阳斗蟋蟀视频

嘉兴小虫虫的淡黄,实为草紫黄,出阁白色紫虫斗丝,战绩不得了

真黄大头,竹节开花麻头,战绩书上108将提过,我几不说了

CUBE的北京蟋蟀淡黄,说心理话,斗丝没有生好,但是色泽不错

麦芽糖的杭州草紫黄,生的也是出阁的斗丝,我就不说原因拉,大家自己去研究吧。

正是与闲事
宁阳斗蟋蟀视频 第九篇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如今社会上的闲事竟如此流行,山东宁阳的蟋蟀居然逗得千万人奔忙不已,一只小虫竟能卖到一头黄牛的价钱。《信息日报》等报刊报道:入秋以来,京、津、沪、杭、济等许多地方的蟋蟀爱好者纷纷前往宁阳捕捉、收购蟋蟀,附近的济兖公路旁因而形成了长达5公里的交易市场,每天早晨,前来参加交易者有万人之众,日上市蟋蟀四五千只,最高的一只售价达1000多元,相当于当地一头黄牛的价格。

蟋蟀不过是啮食植物茎叶、果实和根部的农业害虫,何以竟如此撩人,如此值钱?读过蒲松龄老先生《聊斋志异》中《促织》故事便知,原来蟋蟀善鸣更兼性喜斗狠,因而自古倍受玩家青睐。

作为传统游戏,少数人偶尔玩玩本无可大惊小怪,可说实在的似这种玩法却无法不令人侧目,一桩闲事引得成千上万人入胜,不少玩家甚至来自沪、杭等地不远千里之外,当今社会,有许多要紧的正事等着人们聚精会神地去做,仅仅玩蟋蟀一件闲事便吸引这么多人如痴如醉地全身心投入,能玩的名目那么多,将吸引国人耗费多少创造的机会和精力呀。再则,玩这闲事的代价未免过分,古来就有抨击官宦王孙千金博一笑之说,1000元买一只蟋蟀潇洒玩一回,倒是很有些不避锋芒的勇气,一只蟋蟀的买资可以解决一个贫困户一年的温饱,解决三个失学儿童读完小学的全部学费,也难怪人们为这类小虫的昂贵价格惊诧莫名了。何况宁阳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还不是终端价格,谁知经收购者们三炒两炒最后的买主会出多少钱,近年来,几万元、几十万元买一只西瓜、买一条小狗之类的奇事时有耳闻,小虫卖价何尝不能再爆冷门?

然而,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再听到花公家钱玩小虫的新闻,因为花公家钱吃喝玩乐在少数人心目中已成为最佳时尚,君不闻有人不干正事寻闲事做,天南地北游逛,吃玩嫖赌全报销,广州市反贪局局长因而大发感慨:如今最不值钱的是公家的钱!君不闻锦州市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得出一个令人难堪的结论:夜总会消费80%是公家花的钱。别的名堂花公家的钱玩得,小虫子就玩不得?说怪也不怪,都要私人掏腰包毕竟不是所有的玩家腰包都是鼓囊囊的,更何况有人即使腰包鼓囊囊的仍要变着法儿花公家的钱才过瘾。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2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