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物

黄启周|华帝黄启均:中国燃气具大王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人物】

  2004年夏天,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在此之前,华帝燃具已连续9年在同类产品中销量第一,是我国不折不扣的“燃气具大王”。黄启均,便是华帝的领军人物。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

  七人合伙办小厂

  没考上大学的黄启均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一名大老板,掌控国内最大的灶具企业华帝股份。直到今天,外表瘦削、衣着朴素的黄启均似乎仍旧没有真正认同自己的老总身份。“如果有下辈子,我宁愿不再当老总,而是背着相机满世界去摄影。”——酷爱摄影的他这样向记者袒露心声。

  1962年出生的黄启均是广东中山人。在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上,形形色色的创业传奇填满了他的青春记忆。“在小榄镇上,隔三差五就有一个企业在鞭炮声中诞生。”黄启均记得,尼采的“超人论”也是在那时开始流行,年轻人急于改变缺乏激情和创造性的生活模式。

  1978年高中毕业后,困难的家境迫使黄启均进入镇上的农具厂当工人。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0多年。在那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创富时代,黄启均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他从最基础的炉工干起,此后铆焊、钳工、外勤技术、推销员,一直到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直至任营销经理,其间,他参与攻克了燃气安全装置的生产技术等课题,收获了鲜花掌声、不错的薪水和锦绣前程。但对于当时还不满30岁的黄启均而言,“再在一个单位消耗30年,等到60岁时拿一份退休金,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前景”。

  1991年,不想再给别人打工的黄启均和6个心怀创业理想的伙伴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创业做什么?这成了摆在7个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现任华帝股份董事长、当时经营一家燃气具配件加工厂的黄文枝告诉大家,他的工厂最近一年里为几家燃气具厂提供配件,每个月的供货量都大幅度递增,说明生产灶具有利可图。

  黄文枝的这番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7个人分头行动,搜集市场信息,到1992年年初,他们已基本摸清了灶具市场的行情:燃气灶具技术门槛较低,关键部件是阀门,其他零配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很容易买到;国内灶具生产厂家虽然有两三百家之多,但群龙无首,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万家乐也只占有6%的市场份额,后来者发展空间很大。

  摸清市场后,他们7个人每人出资10余万元,在中山市小榄镇九州开发区租下1800平方米的厂房,添置设备,招募来20多名工人。就这样,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于1992年2月宣告成立。

  非常手段成就华帝辉煌

  “厂子建起来以后,我们7个没什么地位尊卑之分,而是各施所长,分别出任一个部门的经理”,时年30岁的黄启均是唯一以技术入股的股东,由于他对行业市场动态和企业形象推广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由他负责市场策划、企业形象包装和广告发布。也就是从那时起,黄启均最令人称道的品牌意识开始一步步地显现出来。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相当多的广东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风格大胆,不拘一格,而华帝当时是喝了CI设计的‘头啖汤’。”仅有高中学历的黄启均产生CI设计的念头是从“太阳神”开始的,“当时报纸上到处都是‘太阳神’的广告,我把每个‘太阳神’的广告都剪下来放在抽屉里,经常拿出来看。当时我就想,将来我们做出产品的时候,也要像它这么做推广。所以在确定华帝品牌之后,我首先就找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去设计企业LOGO,这个LOGO就花了6万块钱,而企业投入CI设计的总费用则相当于我们当时100万元创业基金的三分之一。”黄启均说。

  如今,企业CI设计已是相当普遍,但在10多年前市场经济刚刚萌芽的时候,很多品牌都不讲究形象包装,华帝推出的企业形象无疑是鹤立鸡群。结果,华帝的产品一出来,从包装到产品本身都成为灶具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华帝第一年的销售额就突破3000万元。

  继CI设计之后,黄启均又使出“非常手段”:从100万元创业金中拿出几十万元,沿中国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经济大动脉京广、陇海铁路线,以当时每平方米1.8元的价格做沿线的民墙广告,从广东一路刷到北京,从上海一路刷到甘肃。这些土办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各地消费者知道了有个“华帝燃气具”,一些经销商也开始要求代理华帝的产品。“企业掌握了形象战略,就等于掌握了一把能快速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谈起华帝成功的“捷径”,黄启均这样总结道。

  黄启均的第三个绝招,是在对手家门口竖广告牌。要寻找更大的经销商,就要有更“非常”的做法。黄启均在离当时的燃具界巨头“万家乐”和“神州”厂门不远的地方,各竖立起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华帝燃具”四个大字和销售热线,色泽简单明快,非常醒目,让前来提货的经销商们过目难忘。这种“傍大款”的做法效果很好。因为当时中国做燃器具最大经销商,都得跟“万家乐”和“神州”打交道,黄启均把广告牌竖在它们厂门口,自然会吸引最大的经销商。小小的华帝便用这种方法,借别人的风把自己送出了海。黄启均把广告牌做到人家大门口去,显示了华帝志存高远的企业精神,同时也在用这种办法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不断超越,从优秀到卓越。

  同时,黄启均还设法让供应商不敢小视。销售上去后,生产燃气具用的配件的供货就成了问题。那时,阀门等关键部件全要从国外进口,日本和中国香港等一流燃具企业,其配件除了供应自身需要和国际上的大客户外,对华帝这样的小作坊并不重视,交货期得不到保证。总是吃不饱,怎么办?黄启均和伙伴们想了个办法,就是不管生产是否需要,每月的要货量都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而引起供应商的注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连续几个月后,如此高的增幅把供应商吓住了。供应商由此认定华帝是个前途无量的超级客户,开始一改往日拖拖拉拉的作风,想方设法保证对华帝的供货。

  经过上述一系列非常手段后,到1995年,华帝的销售额已成为行业第一。仅仅三年时间,华帝能有如此进步,其发展速度令同行们目瞪口呆。

  37岁重进校门充电

  1995年,成立4年的华帝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在随后的几年里,华帝一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但从1999年开始,在华帝专长的灶具领域,方太、帅康、美的等大的家电企业开始进入,面临严酷竞争局面的华帝必须寻找新的应对策略。于是,华帝的7个老板当年集体让贤,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外人”姚吉庆打理,这也成就了姚吉庆“国内第一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31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