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专题

扩散性百万亚瑟王_【扩散】这些二维码有毒!千万不能扫!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专题】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微博称,北京出现带有二维码付款码的假罚单,警方提示,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冒充交警贴违停罚单。

  

  如果扫描假罚单上的二维码将会出现一个转账页面,页面中的收款账户的照片是违章处理,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私人账户。

  

  所以,看到此类罚单,同志们切记千万不要扫,立即报警才是王道!

 

  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的二维码随处可见,“扫一扫”几乎成了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但是,金融卫士(jrws110)要特别提醒大家,有些二维码天生“有毒”,万万扫不得啊!

 

  So,我们来看看,哪些二维码可能有毒呢?

 

  1. 利诱型

  ◆ 扫一扫,百万大奖任你挑

  ◆ 扫码赢大奖,红包任你挑

  ◆ 只要你敢扫,进来都是宝

  ◆ ……

  诸如此类广告多见于商城、超市门口,当然在网上也是铺天盖地,而附着在这些广告后面的“二维码”就不得不防,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诈骗分子会利用人们“逐利”的心理,在此类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一旦你扫了,也就中毒了,不但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财产分分钟被转移也不是没可能。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微博称,北京出现带有二维码付款码的假罚单,警方提示,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冒充交警贴违停罚单。

  

  如果扫描假罚单上的二维码将会出现一个转账页面,页面中的收款账户的照片是违章处理,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私人账户。

  

  所以,看到此类罚单,同志们切记千万不要扫,立即报警才是王道!

 

  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的二维码随处可见,“扫一扫”几乎成了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但是,金融卫士(jrws110)要特别提醒大家,有些二维码天生“有毒”,万万扫不得啊!

 

  So,我们来看看,哪些二维码可能有毒呢?

 

  1. 利诱型

  ◆ 扫一扫,百万大奖任你挑

  ◆ 扫码赢大奖,红包任你挑

  ◆ 只要你敢扫,进来都是宝

  ◆ ……

  诸如此类广告多见于商城、超市门口,当然在网上也是铺天盖地,而附着在这些广告后面的“二维码”就不得不防,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诈骗分子会利用人们“逐利”的心理,在此类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一旦你扫了,也就中毒了,不但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财产分分钟被转移也不是没可能。

 

  2. 附赠型

  ◆ 手机轻轻扫一扫,任意礼品随便挑

  ◆ 只要顺便扫扫,礼品即刻送到

  ◆ 扫码抱走礼品,参与都是贵宾

  ◆ ……

  可爱的公仔、精致的钥匙扣、个性的手机壳花式礼品满大街都是,关键是不要钱,只要扫!一般人都觉得,这种东西不要白不要,拿到就赚到,所以基本上不会拒绝扫此类二维码,而很多诈骗分子就抓住人们这种“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在二维码上动手脚,窃取信息,扫荡账户,转移财产。

 

  3.独家型

  ◆ 扫码获链接,《芈月传》大结局抢先看!

  ◆ “马蓉宋哲被捉奸”完整视频在此,扫一扫,全拿走!

  ◆ 岛国女神来袭,扫码就带你浪

  ◆ ……

  未播大结局、隐私视频、宅男女神等稀缺性资源向来是大众追逐的热点,而诈骗分子很大的一项技能便是追热点,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追不到的。但是真的去扫这种标题下的二维码,通常都会有种“老子以为进了红灯区,结果您领咱逛起了解放区”的感觉,然后在你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信息、钱财搞不好都被二维码中的木马病毒给偷走了!真是骗子套路深,我道行不够深啊!

 

  揭秘

  以上三类型的“有毒”二维码,通常是诈骗分子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将木马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然后通过各种诱惑,让人们扫这些二维码,一旦有人扫了,手机自然就“染毒”了,然后诈骗分子会趁机窃取受害人的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实现其盗取金钱的目的。

 

  防范

  金融卫士(jrws110)不是所有的二维码都不能扫,但是在扫之前,有几个注意事项一定不能忽视:

  ◆ 手机安装杀毒软件

  ◆ 不要见码就扫

  ◆ 不慎扫了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切莫输入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账号、支付宝账户密码等信息

  ◆ 万一遭遇了骗局,别唉声叹气浪费时间,赶紧报警吧……

 

  4. 罚款型

  ◆  违规罚款单,扫码交罚款

  ◆  扫码交罚款,轻松又简单

  ◆  ……

  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新型骗局,利用违章罚款单来骗取车主扫码转账,引导车主缴纳所谓的“违章罚款”。这种手段确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群众较容易上当受骗。据了解,目前全国任何地区都没有在罚单上扫描二维码直接缴纳违章罚款的!

 

  揭秘

  此类“有毒”二维码还真是“别出新意”,扫码后就进入到一个转账页面,而这个“账户”并不是真实的“罚款账户”,其实就是诈骗分子圈钱的“个人账户”。其迷惑性主要在于骗局并不常见,很多人不知道“罚款”也可以骗人;当然也利用了人们不愿麻烦想走便捷通道缴纳罚款的心理。

 

  防范

  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钱的时候,切莫怕麻烦,最好是致电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了解,核实具体情况,确定真实信息后再做打算。

 

  关注“金融防骗卫士”(jrws110)公众号,回复“看片”,《百骗大扒秀》郝砖家亲自为你解密花式骗局。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news/32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