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储蓄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一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

冷冬夜博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

2009-03-14

作为一名银行人,我对理财产品的具体所指始终没有搞明白,又到3.15,读几篇博客可能会让自己有所感悟吧。

一篇博客详细分析了理财产品的来龙去脉。中国有20万亿储蓄,说明老百姓对银行高度信任,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高达2万亿,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零收益”、“负收益”在2008年开始显现,这是一个根本性变化。

据称,银行理财产品发端于光大银行,其出发点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储蓄存款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收益比储蓄利息偏高的投资选择。其初衷是为了形成相对竞争优势,挖同业银行的客户,但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银行服务的一次创新,所有的银行都纷纷效仿,一时风起云涌,银行原来坐吃利差的垄断利润受到挤压。最初的理财产品纯属向客户让利,利润来源于银行的自营业务。基本做法是:银行把自己能够持有经营的资产(如国外的美元资产、或者货币市场资产、或者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后,以标准合同卖给存款客户,银行从中只收取少量的管理费用,这些业务品种都是银行准入的业务范围(即银行有权经营的资产),只是把收益转移给储蓄客户一部分。随着2006、2007年股票市场的牛气冲天,银行存款受到挤压,眼看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大把捞钱,银行坐不住了,最初的理财产品也开始发生变异,从自营业务走向了股市。其原理如下: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三驾马车联手,以信托公司的信托证券账户业务功能为载体,以客户为信托委托人、信托公司为信托受托人、基金公司(或投资顾问)为信托受托管理人、银行为信托销售渠道,共同发行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集合信托计划,包装为“银行理财产品”。其实质就是信托产品,根本就不是银行产品。在法律程序上,银行只是销售渠道,信托公司只是表外业务,基金公司(或投资顾问)只是信托计划管理人,没有任何一家对投资者负资产风险责任,所有风险全部由客户承担,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中也说得非常明白。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利润分配上,三家共同参与了分配,叫做管理费也好或者其它名目也好,总之是三家共同进行利润瓜分。最后剩下的才是投资客户的收益。

读到此处我心中泛起阵阵寒意,确实银行理财产的实质就是信托产品,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名声把信托这个坏孩子请回来了,其实质是对客户的打劫。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产品、保险分红产品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加地不务正业而已,其矛头所指都是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操作水平又远远不如证券公司专业。更为厚颜无耻的是,银行、信托、基金三方在设计产品时把自己的风险规避,只赚不赔,而拿投资者的钱去投机,风险只有投资者承担。这样一种彻头彻尾的信托产品,为什

么不直接叫“信托计划”或者“基金产品”而是叫“银行理财产品”?秘密就是“银行”二字,因为老百姓相信银行。银行出卖自己的信用而参与了“炒股”,而且是拿别人的钱去“炒股”。说穿了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一种自杀行为,是对银行信誉的一种透支。为什么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这样的怪事?这一问问得好。我也历来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个怪胎,似乎很玄妙,玄妙的东西往往是靠不住的,卖理财产品的大多说不清,客户更是云里雾里的。这样的怪事,来自于证券监管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来自于证券市场和银行市场的博弈,来自于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来自于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博弈,来自于个人利益方与政策漏洞之间的博弈。银行理财产品的负收益问题将在2009年逐步显现出来。毫无疑问,客户的忠诚度必将受到极大伤害,在诚信本就极度匮乏的今天,这一情况对银行的杀伤力可向而知。为什么银行就没有危机感呢?

另一篇博客了批评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务范围僵化管理。直到现在,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还是要借信托公司之手才能出台。银行寻找项目、让度优质资产、设计理财产品、划转资金到一个信托账户,在这个账户里进行理财产品投资对象资产的管理,管理也是银行人员。信托公司坐收“账户”费、“通道费”。这样设计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把银行经营的表内业务和理财产品这个表外业务严格分账管理,避免监管上的混乱,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银行表外业务。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浪费资源。大家都知道,证券公司有自营资金账户、也有代客理财的资金账户,只是要求证券公司在人员、资金、信息、风险等方面严格分开管理,设置防火墙。证监会为什么不让证券公司利用信托公司账户进行集合理财产品的表外业务管理?道理很简单,证监会绝对不会让自己地盘里的利益流失到银监会的地盘里,因为信托公司属于银监会管辖范围。同样道理,证券公司可以自己管理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两个账户,银监会为什么不可以让商业银行也这样做呢?难道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没有这个能力?或是银监会没有这个监管能力?如果说信托公司、商业银行都属于银监会管辖,银监会偏爱信托公司,把一些利益让给信托公司还可以理解,那么,更可悲的是,居然让银行业的利益往证券市场流失,让基金管理公司以顾问身份来操盘运作银行理财产品并参与分配利益!试想,银行业的资金进入股市,银监会就管不着了,而证监会又不会管,银行理财产品在这个过度投机的市场里不就成为任人宰割的“菜鸟”了吗?真不知道银监会的官员们是怎么想的!

作者提出,银行理财产品为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开了一个方便之门,市场发生了变化,监管也要跟着变化。只有把银行的地盘搞清楚,就不必要去求着信托和基金去做理财产品了,事实上也就是银行一家在做,信托和基金只是利用其身份来打劫,责任也只有银行担着,客户只是朝着银行说话。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质就是搞混业经营,不承认现实是错误的。

这两篇博文显然出自专业人士的手笔。我切感银行应当作理财的规划,对理财产品则一定要慎之又慎。作为客户,我是绝对不会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除非分业经营和监管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之后。

郭田勇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分析和建议

2009-03-24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郭田勇在3月22日的第四届“中国大众理财年会”上发表演讲,重点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金融危机下如何运作进行了剖析。其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性问题,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反思和借鉴。

郭教授从2006年到2007年开始银行理财市场爆炸性增长以来的情况,总结出理财业务四点趋势:第一,从单一理财产品向多样化产品组合发展。2006年就是基金,到现在已经多元化了,既有债券型的理财产品,又有资本市场型的,又有信托型,还有结构型,种类非常多,更多样化了。第二,从单一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业务型发展。这个业务平台其实就是银行本来在做理财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单纯依靠银行本身的业务来组合它的网点来做,之后逐渐发展银行和信托公司结合开发,然后跟一些证券公司也在结合开发一些理财产品,这就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平台。第三,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化服务转变。这主要是指理财产品销售,以前主要在银行网点销售,现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多种方式都能销售理财产品, 第四,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发展。理财的确是一件大众化的服务,但是对大众服务并不意味着给大家吃同样的饭,穿同样的衣服,在大众化的同时又来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口味制订更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关于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郭教授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而且同质化严重。二是过分强调收益率,对风险的提示有时候出现一些忽略,或者做一些隐瞒的动作。三是理财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基础知识缺乏。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理财市场如何发展,郭教授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市场整体透明度,建设完善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制度。包括产品和销售各个环节的透明度。

第二,未来理财产品应该稳字当头,注意风险,切忌盲目追逐市场热点。银行的理财产品一定要稳字优先,稳健,或者说把低风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银行的很多理财客户是从以前的银行储蓄客户转化而来的,这些人把钱放在银行里,首先是不希望有风险,有这种基本的出发点。理财产品不能盲目跟风。去年有些银行弄出一些跟农产品挂钩的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也非常好,但是后来也出现了问题。现在有的银行销售跟黄金挂钩的理财性产品,也让人捏一把汗。挖掘市场需求是对的,但是不能盲目,你可以跟热点,但是你一定要在事前对这个问题做好认真的问题和准备,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前瞻性的把握。

第三,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和定价能力的建设。现在国内的银行自主独立开发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投入到产出的时间比较长,大家都希望立竿见影。对这一点要重视,否则我们就会沦为为外资打工的情况。

第四,监管机构应该继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商业银行走向综合化经营。从银行理财产品来看,投资到股票市场上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在保险,在证券方面,必然使得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发和它应用的领域就出现了相应的限制。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因噎废食,还是应当基于提高金融机构综合服务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综合经营这一块。

郭教授的分析和建议都很有道理。理财就是一项跨领域的业务,谁也管,又谁也不管,所以出问题是难免的。银证保三大监管部门要有一个协调机制,或者搞一个综合型的监管部门,实实在在地对理财产品进行监管和指导。强烈建议消灭掉“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概念,事实上无论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都有不少理财产品,统一叫“理财产品”就行了。“银行理财产品”这一提法的诞生反映了“银老大”的强势。这样一叫谁也搞不清了,销售人员说不清,专家们故弄玄虚,至于广大老百姓,除极专业的以外,恐怕只有被牵着鼻子走了。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二

2015年哪些银行理财产品能买哪些不能买

2015年哪些银行理财产品能买?哪些不能买?

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热捧。在那么多的理财产品中哪些银行理财产品能买?哪些理财产品不能买呢?跟随葵花理财小编来看一下。

不能买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黑榜中,“第一名”的北京银行2015年“本无忧”系列第5期人民币180天现金流保证收益理财产品GRB1501005表现得不如人意。这并不是“本无忧”系列第一次上黑榜了,就算该产品承诺保证本金的安全,但180天后,其最高收益只有年化3.5%,除收益低之外,特别让投资者难以理解的是,银行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如果产品在11天内终止,那么年化收益率仅有2.4%。只能说,这是一款没有考虑到投资者资金收益性、流动性的产品,毫无吸引力。

黑榜第二名是由沧州银行面向全国发行的2015年沧银财富第1期(公司)理财产品

2015AF0001,该款产品的投资标的为票面利率4.3%的同业存款,低风险对整支的收益表现设置了天花板,再考虑到500万的认购门槛,该款产品的性价比不是很高。

黑榜第三名是平安银行2014年平安财富-周末发现金管理类169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然时间短,只有三天,但预期年化收益率仅有3.4%,同样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同样期限的产品,收益率超过该产品的有很多。完全没有竞争力。{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可以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红榜中,兴业银行的2015年1期L款(汇金版)“天天万利宝”人民币理财产品9111453C拔得头筹。其具有6.4%的收益率,高于当月平均收益。其还具有56天相对较短的委托期、低费率的超值属性。认购门槛为50,000,也同样适合广大投资者。

第二名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2015年“富利宝”A15002期蜜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A15002,35天,预期收益率达到5.5%,主要投资于信托产品,期限短,收益高。

红榜第三名交通银行2015年“得利宝稳添利卓越1号”人民币理财产品2441150190,55天,预期收益率5.5%,承诺保本,无论是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来看,都很合适。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三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哪些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哪些?

比起存钱,现在越来越多人跟乐意把钱用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那么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下面跟随葵花理财小编来看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随着利率的不断攀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近22%。但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收益,去年某国有银行的一款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收益率仅为1.53%,两者相差13.47%;某商业银行的一款证券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5%,而到期收益率为-5.81%,两者相差40.81%。

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8013款,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约为

2.83%,到期收益率跑赢CPI5.1%的产品只有131款,而这些产品均为挂钩股票或黄金的结构性产品以及信贷类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

二、户担风险超额收益归银行

艾女士电话联系到记者,表示自己投资15万元,购买了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国债、央票、短期票据等,自己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发现,其中明确规

定,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55%,在扣除销售管理费率0.2%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客户可以获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25%。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3.55%的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并于到期日从理财收益中一并提取。对于这个条款,艾女士很难接受,她认为,浮动收益的产品无论产生多少负收益都要由她自己来承担,若产生超额收益却要归银行所有,这样的条款相当不合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银行都发行过类似产品,其特点包括,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注明最高收益,在产品说明上明确标出“超额收益部分归银行所有”,但并没有对产生负收益的情况作出说明。

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5793款,占比超过60%,因此,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格外注意。

三、保险产品“变身”理财产品

刚退休的李女士到银行取出已到期的20万元定存,银行理财柜台的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并称产品的收益达到7%-8%、风险低并有分红,比定存划算得多。理财经理还告诉李女士,这款产品是定时、定量发售的,仅售3天卖完了就没有了。李女士觉得比较划算当下就用20万元购买了此产品。

半年后,李女士的女儿由于出国急需用钱,想起这20万的“理财产品”,于是来到银行希望将钱尽快退回,哪怕损失一些本金和收益也无所谓。令李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她被告知自己当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如果当年退保,只能拿到30%-40%左右的本金。李女士非常气愤,她认为,当时购买时,理财经理没有跟她讲清楚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之间的区别,让她误以为这款保险产品就是理财产品的一种。

资讯来源:葵花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四

银行理财产品你应该知道的哪些事情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五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几种,买银行理财产品怎么选?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首先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及其每种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风险、收益及投资方向有大致了解,才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根据币种划分

银行理财根据投资币种不同,理财产品可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两大类。

1、人民币理财产品

银行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的投资收益为保障,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收益率高、安全性强等特点。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

(1)传统型产品主要有基金、债券、金融证券等,此类产品风险低,收益确定,一般收益在3%左右。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2)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类产品与汇率挂钩,与外币同类产品从本质上来差异不大,风险略高于传统型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更像是”定期储蓄”的替代品,因为此类产品一般具有固定的投资期限,但收益却比“定期储蓄”要高的多。{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2、外币理财产品

银行外币理财是在2008年股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才被银行大举推出的,主要用于回避短期股票市场风险,目前”多国货币”、”高息”、”短期”是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的主要宣传词汇。

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划分

银行外币理财产品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1、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者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产品。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有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视管理的最终收益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

2、非保证收益理财

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1)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2)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产品。

非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为零,不保本的产品甚至有可能收益为负。

根据产品投资领域划分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产品资金投资领域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Ⅱ型产品。

1、债券型理财产品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债券型理财产品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一般投资于央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在这类产品中,个人投资人与银行之间要签署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经营,之后银行将募集的资金集中起来开展投资活动。

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短期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及协议存款等期限短、风险低的金融工具。{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在付息日,银行将收益返还给投资人;在本金偿还日,银行足额偿付个人投资人的本金。

2、信托型理财产品

信托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由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后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如新股申购,甚至房地产投资都可以纳入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投资信托的机会很多。

3、结构性理财产品

【国资控股】理财平台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本金用于传统债券投资,而产品最终收益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有的产品与利率区间挂钩,有的与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挂钩,有的与商品价格主要是以国际商品价格挂钩,还有的与股票指数挂钩。

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设计成保本产品,特别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对金融市场判断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尤其是股票挂钩产品,已经从挂钩汇率产品,逐渐过渡到挂钩恒生、国企指数,继而成为各种概念下的挂钩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4、QDⅡ型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QDⅡ型理财产品是投资人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由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投资人的理财产品。

根据风险等级划分

银行理财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无风险的理财产品、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和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四大类。

1、基本无风险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篇六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代表什么意思?

你的选择、礼德有责/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代表什么意思?

很多人多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保本的,这是由于银行强大的品牌信誉给投资者的错觉,其实只要是投资,就都是有风险的。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率较高的往往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不保本不保收益,所以产品中蕴含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注意。

银行理财风险包括几级?购买有何限制条件?

2011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为了五个等级,并与理财产品的销售门槛挂钩。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银行理财风险级数对应的标示符号是什么?

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符号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各银行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符号:R1级至R5级;阿拉伯数字1级至5级;汉字一级至五级;PR1级至PR5级;一颗星至五颗星;字母A至E等。以上几种表达方式风险多是按由低到高排列的。在购买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其购买条件判断风险等级。

每级风险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一级风险,也就是最低风险等级,通常是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5万元就可以购买,适合所有的投资者购买。二级和三级风险一般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银行会根据其投资标

你的选择、礼德有责/

的以及投资比例情况判断风险,二级最低购买资金为5万元,三级10万元。风险等级被定义为四级、五级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少,因为一旦风险评级在四级和五级的话,代表风险较大,银行很少出售此类产品。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touzilicai/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