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故事

回忆录代写 为普通人定制“回忆录”,第一单生意挣了两万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名人创业故事】

为普通人定制“回忆录”,第一单生意挣了两万
回忆录代写 第一篇

  创业商机

  如今,出一本“自传”已经不再是名人或富人的专利。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出版回忆录,或为圆梦,或为留念。

  郑州的杜亚峰觉得其中有商机,决定带领着他的团队专为普通人定制自己的“回忆”。郑州晚报记者 沃林婀娜/文 马健/图

  创业经历:缘由“孝心”

  把“定制回忆”作为自己创业项目,就是源于杜亚峰的“孝心”。“因为时代的原因,很多老人都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他们想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子女后人,但他们没有能力。我想,如果有人能按照老人的口述帮忙完成回忆录的撰写,不仅完成了老人的心愿,对自己来说也是新的尝试。”杜亚峰说。

  2013年年初,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他发现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内还没有出现专为普通人撰写回忆录的机构,而这项业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很火爆。

  于是他果断辞职,决心创业。

  第一单生意挣了两万

  杜亚峰的创业初期并不平坦,第一单业务,他足足用了三个月才做完。

  “这本回忆录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当然我也获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杜亚峰说,自己的第一单生意就让他赚了两万元。

  据他介绍,他为老年人提供的是一整套的服务,包括前期的创建写作提纲、与老人“一对一”的访谈,中期文字编辑、润色、专家校稿,后期装帧成书。

  回忆录日渐多元化

  现在杜亚峰还计划将“回忆”的客户多元化。杜亚峰说:“现在我们的客户除了老年人外,中青年也不在少数。”

  “出回忆录的目的越来越五花八门,有些是老人想出本回忆录,追思一生,给孩子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还有孩子写下父母养育的往事,作为送给老人寿辰或者金婚的礼物;有情侣在结婚时共同写一本书,记录下恋爱时点点滴滴的幸福……”

  “我们这种回忆录要比在影楼拍两张照片有意义多了,不仅能保留影像,还可以根据当时的心情转化成文字保留下来。”杜亚峰解释说。

  创业点评:有市场,需要特色

  按照法律规定,像这样的“书”,没有书号、刊号,那就不能算作可以流通的合法出版物。

  如果这些印刷品只是为了个人收藏、纪念或是小范围向亲友等特定人群发放,则不应属于非法出版物,但如果将这些印刷品进行销售或向不特定人群进行赠予,就属于发行行为,应该是不合法的。

  采访中,杜亚峰也表示:“个人出回忆录的市场很大,虽然有些地方在法律上还是空白,但是我们要力图做得专业规范,行业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做这项业务的文化公司比较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是像杜亚峰这样销售“创意”的创业者要注意的事项。

  新闻:

  子女请“枪手”代老人写回忆录 价格数万元

  “我担心再过几年,记忆力越发变差,过去的事情都忘记了,儿孙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了!”昨天,家住洪山区关山的78岁爹爹李建明和儿孙商量后决定,请人帮忙“代写”回忆录。

  经历了富贵大家族到落寞,又赶上了解放战争,走进新中国后还亲历了动荡时期,后来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子孙绕膝……李爹爹一生经历坎坷,每次聚会,他和老伴昔日的经历总是儿孙们最爱听的故事。如今退休在家,空闲时间很多,他自己也常常回想。“但年龄越来越大,很多连贯的记忆如今开始断裂,我总担心再过两年就全给忘了!”

  由于身体欠佳,眼神也不济,尽管李爹爹很想亲手把人生经历写出来,但实在精力有限。最后,在上大学的孙子建议下,家人一致同意,在网上找家代写公司,帮老人撰写回忆录。

  记者在网上发现,为老年人写回忆录的生意十分火爆。记者与其中一家代写公司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介绍,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制作不同字数、规格的回忆录,稿酬按照写手的水平分档,从千字100元至300元不等。若回忆录字数多,且印刷本数多,价格可能高达几万元。

  代写的步骤也很简单:代写员上门与老人面谈录音,一次三四个小时,之后再编辑整理,最后加进大事年表、家族成员关系或家谱、老照片集,以及相关文献、日记等其他资料,老人满意后便装帧印刷,顺利的话两个月就能完成。

  工作人员说,近年来代写回忆录的业务越来越多,多数都是子女买单,也算是另类的尽孝。

  相关创业案例:

  80后创业为人撰写“回忆录”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为恩师写书的愿望只能暂时搁置,但是2012年的一次不经意,让陈启智偶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陈启智所说的为人写回忆录的公司,叫做百味年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它的创始人是一个80后女孩,叫孟佳。3年前组建起团队专门为他人提供撰写回忆录的服务。没想到,公司开业不久,就迎来了陈启智老人的登门拜访,孟佳十分惊喜。

  爱写故事的孟佳历经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本回忆录。

  这本将近10万字、包含五十余张老照片的珍贵回忆录,陈启智读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书的内容,无论是文字表述还是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陈启智都十分满意。

  由于故事写得真实且精彩,就在这本回忆录打样之后不久,惊喜接踵而来。

  孟佳:像有一些来订购我们服务的客户,大多是自己珍藏,所以大部分他不出版,没有想到陈老师这本书影响力太好了,所以说今年1月份,百华文艺出版社以本版书的形式把它做出来,并且公开的上市销售,没想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面,在全国脱销,成为了一本畅销书。

  回忆录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并热卖,让孟佳更加觉得,写回忆录的这份工作不仅有意思,也让自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而这也恰恰是孟佳创业的初衷。孟佳2006年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新闻一线当过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很多老人让她印象深刻。

  孟佳:那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一些事迹讲述起来,对自己的经历是非常忘情的,也是非常投入的,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可能很多老年人他的故事可能一篇两篇的新闻报道,也写不完,那对他们来说可能个性化的定制出一本书既是家庭的一个温暖,对身边的朋友也是一个鼓励一个慰藉,所以萌生了是不是能做这样一个项目,开一个文化公司。

  在孟佳眼里,即使是普通人,也有丰富曲折的回忆和与众不同的故事,她希望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2012年,孟佳创立了天津市第一家写回忆录的公司,主要服务于有需求的老年人。她还给公司起了一个十分有寓意的名字——百味年华。

  与很多创业者不同,孟佳创业的出发点不仅是赚钱,更希望能够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企业从刚刚成立没有盈利的时候,孟佳就开始在报刊上陆续推出了《灿烂夕阳谱》专栏,免费为一些部队老人写故事。这项公益活动,孟佳一直坚持至今。

  

潘石屹:18年从打工仔到身价300亿,他是怎么做到的?(附简历)
回忆录代写 第二篇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潘石屹创业 潘石屹 创业经验分享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一起抬过预制板,同吃过一份盒饭,同喝过一瓶矿泉水,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

  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却成了拥有300亿元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他们的命运、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打工汉的回忆和反思,从中寻找答案吧!

  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

  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

  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各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

  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深深吸了两口气,兴奋地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了交谈。

  李勇得知,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

  李勇吃惊地说:“你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来深圳啊?这不是瞎折腾吗?”

  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说:“深圳发展那么快,我们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好的天地!”

  他俩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李勇和潘石屹来到深圳市布吉镇。白天,他们四处找工作,晚上,就挤在3元一晚的招待所里。然而,他们走遍了布吉镇,也没找到工作。一个多星期后,两人把口袋翻了个遍,只剩下5元钱了。

  李勇沮丧地说:“这可怎么办哪?明天就得饿肚子了!”

  潘石屹看着桌上的5元钱,乐观地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去卖苦力,暂时解决生存问题吧!”

  第二天,他们在布吉镇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

  李勇算了算,满足地说:“潘哥,我们在这里长干吧,每月能赚300多元呢!”

  潘石屹却说:“先在这干吧,解决了肚皮问题,以后再想其他法子。”

  潘石屹以前没干过粗活,第一天便磨得肩头出血……令李勇想不到的是,潘石屹很快适应了这种苦生活。

  而且有一天干完活儿,当李勇准备休息时,潘石屹却向包工头支了30元钱,拉着李勇来到街头的一家书店,他一下买了3本经济方面的书,李勇却买了一本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

  回工地后,李勇见潘石屹把经济书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好奇地问:“潘哥,这书有什么意思?你为什么看得这么带劲?”

  潘石屹笑了笑,说:“我看书,是学习;你看书,是消磨时间哪!”

  两人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每人领到了350元的工资。

  潘石屹对李勇说:“老弟,现在我们有些钱了,马上出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吧!”

  李勇觉得这年头能挣300多元钱,已经很不错了,不舍地说:“我们还是留在这里把工程干完吧,一年就可以存上好几千元呢!”

  潘石屹却说:“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经过潘石屹一再劝导,李勇才跟着他一道向工头辞了工。

  1987年11月,他们终于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再按业绩提成。然而,由于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方言,尽管他们很拼命,业绩却并不佳。有一次,他俩来到一家公司推销时,说了几遍人家也没听明白。

  对方恼了,说:“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

  李勇涨红着脸,背着电话机就准备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后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

  对方接过字条看了看,点头说:“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看看产品吧!”后来,对方居然一下买了5部电话机。

  第一个月,他俩一共只推销了20部电话机,一分钱的提成都没有。李勇埋怨道:“以前每月能挣300多元,钱来得多安稳,可现在,唉……”

  潘石屹却不以为然,说:“你眼界放开些,在工地上靠卖苦力,每天挣10多元钱,就满足了吗?只要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每天何止10元,挣1万元也不足为奇!”

  李勇尽管觉得潘石屹的说法有点异想天开,但还是受到了感染,最终留了下来。他俩随后果真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了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还是不安心、不满足。

  有一天,潘石屹兴奋地对他说:“老弟,报纸上说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我们一起闯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惊,皱着眉头说:“潘哥,留在这里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

  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在潘石屹的劝说下,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闯到了海口。恨死“潘哥”,他除了折腾还是爱折腾。然而,他俩到海口住了半个月,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李勇埋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欢瞎折腾。在深圳,你都是经理了,可你不知足,偏偏来海南。现在工作都找不到了……”

  潘石屹只得安慰他:“老弟,机会不需多,一个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窘况,慢慢等吧!”

  两个月过去了,他俩仍没找到好机会。眼看带的钱又要花光了,李勇心急如焚,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买报纸看,他又开始埋怨:“我们饭都没钱买了,你还看报?看报能赚到钱吗?”

  潘石屹却说:“我们不怕吃苦,有什么可怕的?万一没钱吃饭,就去卖苦力呗!”

  8月26日中午,李勇和潘石屹两人仍没找到门路,手中仅剩下6元钱了。潘石屹拿着5元钱,去买了一份盒饭,两人分吃了盒饭后,冒着太阳继续走在大街上找工,渴得嗓子都冒烟了。潘石屹拿着最后的1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说:“兄弟,喝两口吧,太渴了!”就这样,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

  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议说:“这里到处办砖厂,去砖厂打工吧!”当天下午,他们来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工。

  砖厂的老板姓王,对他俩说:“你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

  李勇见人家连卖苦力的机会也不给,急得快哭了。

  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对王老板说:“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

  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脱砖坯和垒砖墙全靠人力,一天下来,不但满身满脸是泥,而且全身酸痛。

  李勇很后悔,说:“潘哥,在深圳时安稳轻松,挣的钱也多。现在倒好,这活既脏又累,而且挣不了几个钱……”

  潘石屹还是乐观地说:“老弟,闯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我以前根本没做过什么苦力活,都没埋怨,你还埋怨什么呀?休息吧!”

  虽然潘石屹一直硬扛着,但他毕竟身体单薄。李勇看到他实在吃不消,便劝他少干点,自己等一会儿帮他干。

  没想到潘石屹说:“我们这样干下去,的确不是办法。明天我去和老板谈谈。”

  李勇不解地问:“我们刚来这里,能谈什么?”

  潘石屹笑了,说:“现在不告诉你,你明天跟着我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就叫上李勇一起找到了王老板,他一条一条地给老板提建议:把水引到砖厂,提高工作效率;雨季搭建雨篷烧砖……

  最后,他说:“老板,我不会一辈子都在这里卖苦力,如果你信任我,就让我帮你来管理这个砖厂,第一个月暂时付200元钱的工资,保证比现在的效益好得多!一个月后,我让你心甘情愿地付我500元一个月!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我没说!”

  王老板听了,说:“我想想,明天再给你们答复吧!”

  告别王老板后,李勇说:“潘哥,你可真大胆,和老板刚见了一面,就向他提建议,要当厂长……”

  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理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王老板叫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去吃饭,说有事情商量。饭桌上,王老板表示潘石屹说得有道理,答应让他做砖厂的厂长。就这样,潘石屹刚到砖厂20多天,摇身一变成了厂长。

  李勇佩服地说:“潘哥,你真有胆识,一来就想当厂长,还当成了。”

  潘石屹做了砖厂的厂长后,立即在管理上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从山上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的发电机
,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每天的生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潘石屹把砖厂管理得有声有色,老板第二个月便把他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3个月后再次提高到800元。

  多年后,他怎么就成了亿万富翁

  一年后,潘石屹的月工资已涨到了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李勇终于松了口气:只要不再折腾,每月能挣几百元,多好啊!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了房地产上,准备转让砖厂。

  潘石屹得知后,对李勇说:“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

  李勇一听,连忙摇头,害怕地说:“潘哥,我们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你又要折腾啊!到时如果倒欠一身债,如何是好?”

  潘石屹劝道:“你怎么老是缩手缩脚?我们来海南不是寻找机会的吗?承包砖厂就是不错的机会!你不干,我也要干!”

  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说:“我不投入钱,只帮你做事。到时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

  潘石屹点头答应了。

  两人马上找到老板,通过一番谈判,以每月8000元承包了砖厂。承包后,潘石屹把砖厂经营得更加红火,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了1万多元,给了李勇1000元工资。很快,砖厂得到了发展,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这在当时可是老板级的待遇啊!

  李勇乐得像做梦一样。有了钱后,李勇虽然工作仍认真负责,但他的生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抽烟和喝酒,工余去街上的录像厅看录像。

  有一次,当他准备上街看录像时,潘石屹叫住他,说:“老弟,看什么录像?我们骑自行车绕着海口看风景吧!”

  那天,潘石屹骑着自行车,饶有兴趣地在街上到处逛,相陪的李勇却感到既热又累,心里暗暗埋怨: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看录像多舒服,潘哥却要骑自行车折腾,找罪受,完全是精神病……

  此后,潘石屹再叫他骑自行车去逛时,他便拒绝了。

  谁知好日子刚刚开始,1990年初,海南经过两年迅猛的大兴土木后,房地产市场跌入了低谷,红砖根本卖不出去,而砖厂每个月的开支却要数万元。

  到了5月底,两人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可砖厂的销路仍没转机。

  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潘石屹只得低价处理了所有的砖瓦,勉强付清了员工的工资。这次打击,让李勇变得很消沉。

  他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

  但是,潘石屹却站在砖厂门口和手下的员工一一道别。

  当最后一个员工走后,他居然泪流满面地痛哭了,可到了晚上,他提着瓶白酒,对李勇说:“老弟,我们今晚一醉解千愁,酒醒后重新开始!”

  那晚,潘石屹足足喝了8两白酒,醉得一塌糊涂,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看到李勇仍在发呆,他说:“老弟,不要伤心了,经历过,失败过,才能成功……”

  可李勇想:你说得轻巧,这次我可亏了1万多元钱,你亏了好几十万哪!谁还敢和你继续折腾啊?当潘石屹再次要他跟自己闯荡时,李勇摇头了,说:“我不愿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不想再跟你折腾了!”

  潘石屹见李勇铁心不再闯荡,只得作罢。

  1990年8月25日,两人在破败的砖厂握了握手,互道珍重后便分道扬镳了。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儿,每月200多元。

  1993年5月,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勇,在大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请他到附近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潘石屹告诉李勇,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已经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

  李勇一听,顿时说:“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果然,潘石屹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上门购买别墅,潘石屹开价4000元/平方米,韩九吉嫌房价太高,犹豫了。可再有人上门洽谈时,潘石屹居然开价4100元/平方米……韩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买了3栋。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价格卖了两栋……

  年底,他来到北京发展,成立了万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后,仍然四处打工,养家糊口……

  一晃十几年过去,两人的差距竟然有了天壤之别!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了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

  本来,他的内心涌起一阵阵的冲动,想去找找昔日的“潘哥”,但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犹豫再三,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

  2008年春节过后,李勇来到广州的一家工地打工,他和拥有300亿元的潘石屹的交情,也只能让他在打工之余独自回忆了。

  18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也可以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

  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当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就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

  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穷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

  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

  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啊!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难道不在于此吗?

  年轻人要敢作敢为,即使失败了,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磨难越多,以后成功就越大,要相信自己以后能成功,同时要为此付出行动!

  潘石屹简历: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1963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1982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1989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1992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的前身——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定名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目前潘石屹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美国巨富大卫·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岁,一生捐赠20多亿美元
回忆录代写 第三篇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北京时间3月20日晚,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慈善家和总统顾问大卫·洛克菲勒在其位于纽约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洛克菲勒在睡梦中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纽约州的家中去世。大卫·洛克菲勒生于1915年,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也是家族最年长成员,他的祖父是创立标准石油公司的美国石油巨头约翰·洛克菲勒。

  家族显赫

  驰骋工业、政治、银行业

  大卫·洛克菲勒曾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控制大通曼哈顿银行十多年。据《纽约时报》报道,尽管洛克菲勒家族在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股份从未超过5%,但该银行长期以来还是被称作“洛克菲勒银行”,大卫·洛克菲勒的影响力可见一斑。2015年,作为洛克菲勒家族“族长”的他迎来百岁生日,成为世界最老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家族是一个驰骋于美国工业、政治和银行业的家庭,也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大卫·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标准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从曼哈顿的天际线到墨西哥湾沿岸,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难以忽视。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由约翰·洛克菲勒本人作出的,他创办了芝加哥大学,他捐给学校8000万美元,在今天相当于20多亿美元。

  根据福布斯美国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该家族健在的成员有200人左右,拥有的净资产总计约110亿美元。

  热衷慈善

  一生捐赠了20多亿美元

  大卫·洛克菲勒头顶光环,坐拥豪宅和银行数十亿美元存款,他自2004年7月以来一直担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长。虽然长寿,却不得不目送一个个亲人离世。他的五个哥哥姐姐数年前接连去世,他的儿子、时年65岁的理查德·洛克菲勒2014年6月驾驶一架小型飞机时坠机身亡。

  据福布斯公司估算,大卫·洛克菲勒身家32亿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大卫·洛克菲勒本人也是一名慈善家。据报道,2006年至2008年间,他先后向洛克菲勒基金会和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学提供大笔捐赠,总额超过3亿美元。路透社则援引其发言人的话报道,大卫·洛克菲勒一生中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大学捐赠了近20亿美元。在他百岁生日时,他向缅因州捐赠了400万平方米的土地。

  除了把公司经营得稳稳当当,大卫还做了许多祖父辈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例如,他写了一本书讲述他在美国实力最雄厚家族中的个人生活,还写了一本传记——《回忆录》,把家族史囊括其中。不论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生活里,大卫总是强调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尽管已经“腰缠万贯”,大卫·洛克菲勒并不看重自己的财富。他曾经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物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快乐。不过,如果你没有好友和重要的亲人,生活会非常空虚和难过。”

  低调神秘

  多数成员避开公众视线

  “洛克菲勒”就是美国财富和权力的同义词,其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了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神秘低调的程度不亚于它的影响力,该家族的大多数成员避开了公众的视线。虽然如此,大卫·洛克菲勒因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成功而声名显赫,由于在政界拥有广泛人脉,大卫·洛克菲勒被邀请出任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等职,但均被他谢绝。

  目前家族成员继续掌管着最重要的慈善事业:洛克菲勒基金会,它支配的资金超过35亿美元。然而,大卫·洛克菲勒最有影响力的一笔遗产在商界。美国联邦政府分拆标准石油公司后,其剥离出来的很多公司成为当今最强大的石油公司,包括康菲石油公司、BP、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现今的纽约市也处处可见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地标,如联合国总部大楼、洛克菲勒中心等。

  不惜代价

  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老约翰一直想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为此先后于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员来华考察。

  考察团队看到了在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斥资20万美元购买了北京“协和医学堂”作为医学院校址,为符合“高标准”的规模,又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另外购买了医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

  起初,建造预算100万美元,至1919年底,建设学校费用竟已达750万美元。而超出的预算则要归因于小约翰的一句“不惜代价”。

  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小约翰从美国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

  此后,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在中国建立起了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体系。

  协和医学院成立之初,中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协和期望的医预系水平。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斥资捐助13所综合性大学,以提高其教学水平,过程整整持续八年。这其中最大的资助对象是当时中国的世界级一流大学——燕京大学。

  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再度扩展,从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延伸至考古学、遗传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他们曾援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并为清华大学生物馆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经费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便是在其资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学者在协和解剖系合作鉴定出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综合环球网、北京晚报、

  新京报、新快报、新华社报道等

  

专业代写回忆录传记
回忆录代写 第四篇

泰踪文化——记录百姓生活,留存大众历史

西安泰踪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个人传记、回忆录

一部《汉书》,我们往前看到了2200年

一部《史记》,我们往前看到了4700年

生命

或许永远无法丈量历史的长度

只有文字永恒

泰踪文化

专注于个人传记、回忆录写作

企业家传记

记录人生精彩,书写奋斗历史,总结事业辉煌,彰显社会形象,贡献文化价值——企业家传

记,您叱咤商海、个人价值的史录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一部奋斗史

而事业的艰辛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或许

您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

创造了巨大财富

但就事业而言

您只完成了一半

因为

真正的贡献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

更要有精神的凝聚

一本企业家传记

是您社会价值的体现

更是对文化的贡献

泰踪文化,愿做您幕后的帮手

书籍整理、写作

您也许不是高官显贵

也许经常自感平庸

是的

你,我,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

但在人生的某一个局部、某一个领域回忆录代写

您却得心应手、成绩斐然

包括一纸经验

一份成果

一些作品

一种难忘的经历

其实

这些散乱的东西

只要稍加整理

就是一部厚重的书

想出书,找泰踪

各类杂志、企业内刊设计制作

20年官方媒体从业经验

专业的采编制作团队

策划、采访、创作、编辑、校正一条龙服务

用国际化的视角

超凡脱俗的审美

集合千万社会资源

打通内外客户信息通道

全力打造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平台

让您的企业形象

绽放与众不同的精彩

排版设计回忆录代写

无限创意,尽显高贵典雅

高质量、高品质、震撼力、重特色 迄今已为数十家杂志、报纸做过排版设计

给近百家企业做过形象创意

泰踪文化

您的满意,我们永恒的追求

网络宣传

让有需求的人更快找到你

网络时代

信息铺天盖地

如何让有需求的客户更快地找到你

泰踪文化网络推广团队

服务足迹遍布多家跨国企业

专业整理案例

明确市场定位

精准业务方向

更有

300余家网媒同步推广回忆录代写

低成本、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 泰踪文化,您事业成功的得力助手

18700409911

如何给老人写回忆录
回忆录代写 第五篇

如何给老人写回忆录?

写回忆录,是很多老年人非常热衷的事。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白发悄然爬上我们的头顶,我们已到了人生的中年,而我们的父母,年龄大的已进入耄耋之年。回顾父母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吃了很多的苦,经历了无数坎坷,为了我们的成长要默默去承受人世间的太多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许有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们太容易疏忽父母的心理,因为父母永远都是把苦咽到肚子里,而把香甜留给子女。

父母是我们的一座山。

父母把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不求回报,不讨恩情,年轻时的操劳,老时累得满身是病,痛苦相伴,望着他们伛偻而行,步履蹒跚的背影,做为子女的我们,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但对父母只有满心的愧疚和心痛,每每想起父母的不易,顿时泪奔。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太多太多的感动。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老人年龄大了,疾病缠身,他们明白,留给他们的时间已不多。北京书海传流回忆录策划部沈先生说:“老人们大多想在迟暮之年对自己的人生做个总结,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对亲人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亲朋好友表达真诚地感恩,希望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智慧能够流传给子孙后代,这是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想法。”“所以,很多老年人热衷于回忆,热衷于出版回忆录,回忆是他们所有快乐的源泉,不过是想让别人能够记住他(她)”。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老人们想给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这是在老人生命时光中的最大心愿。”而一本回忆录,是最好的载体,承载了父母的全部寄托,能够满足老人的心愿。北京书海传流为很多老人撰写回忆录,帮助老人实现了出版回忆录的愿望,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请别人帮自己代写回忆录。

孝顺父母,用心去感恩,满足老人们的心愿,帮父母出上一本回忆录,这是送给老人较好的礼物,这是子女真诚的孝心,是对老人最好的报答。文墨有终,孝养无价!

沈先生说以下时机是为老人写回忆录的最佳时机:

1. 父母结婚50周年纪念日,为他们出一本《我的爸爸妈妈》,在纪念日当天,送给他们,对父母来讲,这是最有纪念意义、最值得珍藏的礼物,是对父母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2. 父、母八十大寿,为他们出上一本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回忆录,您不用再为送礼送什么发愁,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回忆录》,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祝寿礼物。

3. 父母病重住院,拿什么来安慰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为他们出一本回忆录,让他们了却未竟的心愿,此生再无遗憾,这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4. 父母年龄大了,反应慢了,但对之前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总爱说些之前的事,这是他们在缅怀过去。趁着他们精力尚足,为他们写一本回忆录,满足他们余生的心愿,这是子女孝顺父母、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5. 父、母或已离世,对父母的记忆已深深印入我们脑海,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眼前,拿什么来纪念他们?一本回忆录就是最好的载体,它可以弥补子女心中的遗憾,将脑海中的记忆永远定格在纸上,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纪念。

回忆录及回忆录关键词
回忆录代写 第六篇

回忆录代写

回忆录、回忆录关键词

以下关键词,由专业代写回忆录、传记公司——西安泰踪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部整理。

回忆录撰写,为普通人撰写回忆录,经典名人回忆录,回忆录代写,个人回忆录,组织回忆录,团体回忆录,传记,个人传记,企业家传记,企业传记,家庭传记,村史,厂史,校史,回忆录公司,传记公司,传记回忆录公司,代理回忆录业务,回忆录撰写出书网,爱情回忆录,粟裕战争回忆录,文学回忆录,文学回忆录全文阅读,艺妓回忆录,曼娜回忆录,男艺妓回忆录,鬼伎回忆录,赌城回忆录,格林斯潘回忆录,股票作手回忆录,巴黎妓院回忆录,毒枭回忆录,傻瓜回忆录,柏杨回忆录,为普通人撰写回忆录,回忆录怎么写,回忆录探访九一三事件,李宗仁回忆录,汪东兴回忆录,回忆录模板,3种方法写一篇回忆录,dota回忆录,联盟回忆录,欢场女子回忆录,回忆录范文,泰踪回忆录,泰踪企业文化回忆录,专业代写回忆录公司,泰踪专业代写回忆录,西安优质的代写传记回忆录公司,写回忆录就找泰踪,写个人传记找泰踪,回忆录是什么的一种,专业代写爱情回忆录,李德生回忆录,陈锡联回忆录,回忆录相带奥特篇,西安专业的代写回忆录公司,西安传记回忆录公司,有没有代写回忆录的公司,写回忆录有没有什么技巧,企业家回忆录一般找谁写,马云回忆录,女排回忆录,郎平回忆录,林丹回忆录。

个人回忆录代写(四四)教师回忆录作品赏析-标题:《求学问道》节选
回忆录代写 第七篇

教师回忆录代写(四十四)作品赏析-北京书海传流图书出版 标题:《求学问道》节选 2005年的夏天,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讲师团到安顺小城开展支教活动,送课下乡,宣传课改。这一活动媒体称之为——中语西部行。

到安顺的“中语西部行”讲师团共3人。其中,领队是中央教科所的张鹏举教授。另两位,一位是来自北京某中学的特级语文教师梁捷老师(女,五十多岁),一位是来自江苏某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朱老师(女,四十来岁)。活动由安顺市教科所组织,地点安排在安顺二中,活动开展了两天。安顺所辖的县区教育局,都派了老师代表前来听课,我带着学校的几位语文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上午安排的是二中的一位刚上岗不久的年轻的女老师,给高一学生讲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这位老师用的是传统上法(黑板、粉笔加教科书),整堂课上,教师语言没有轻重缓急,没有抑扬顿挫,显得平淡无味,就像是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安排的背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感疏离。这堂课虽然上得不够成功,但这位老师的勇气,还是值得人佩服。在有语文教学专家和数百位老师在自己课堂上听课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把整堂课按自己的设计讲完,这,也只有初涉讲坛没有思想包袱的新老师,才能够坦然做到。

接下来,是活动组织人请梁捷老师上台点评这堂课。梁上台后,没有直接点评这堂课,而是谈了些关于语文教学的别的东西。她谈到了《论语》中孔子说过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断句。梁老师说,这句话还可以这样来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法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了。

前一种断句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表达的是直接“为民做主”的思想。意思是老百姓只可以教他这件事应该这样去做,而很难教他明白为什么这件事要这样去做。简单说也就是老百姓只可以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古时候老百姓很少有人读过书,知识有限,很多道理要给他讲清的确是很难的,简易的办法就是把正确的做法直接教给他,要求他这样去做就行了)。回忆录代写

而后一种断句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变成了老百姓许可了,赞成了,就可以去做;如果老百姓不许可,不赞成,就要先给老百姓解释清楚,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前一种断法,专制的成分很重,对老百姓尊重不够。后一种断法,却体现了民主的成分,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充分尊重。断法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

梁老师的整个讲话中,一句也没有提到对这位年轻女老师所上的这堂课的评价,可却让在座的所有听课老师都有了比点评这堂课更多的收获。

接着,梁老师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写作示范课。这堂课,是我至今所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堂写作课。梁老师以她丰富的学识和特有的亲和力,一开始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堂让普通语文老师感觉棘手的写作课,在梁老师那里却上得风生水起。她不仅精通中文,还会英文,课堂上偶尔会用一两句学生听得懂的英文与学生作一下交流。如行云流水般舒缓流畅的节奏,让师生都觉得这课堂是人生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今天回想,犹觉余韵绵长。

下午,听同来的高级教师朱老师上初中的一堂示范课,课题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讲到了京剧的内容。课堂上,朱老师还即兴演唱了一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的唱段。

朱老师在上完课后,又谈了自己准备这堂课的经过。她说自己为准备这堂课,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先是她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同事帮助她反复磨课,后又经过市区两级教研机构帮助她反复研磨,才拿出来的。可谓是煞费苦心。这堂课,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上得很不错的。可一与之前梁老师所上的写作课相比较,就显得不如。梁老师的课听起来感觉很自然,就如沽沽涌流的清泉,没有人为的阻滞,整个课堂完全是自然的生成。而朱老师的课,就找不到这种感觉,整堂课都是在老师先期预设的操控之下,就如那装在管子里的自来水,中规中距,完全顺着管子向前流淌,先期预设是完全达到了,可却缺少了原生态课堂应有的鲜活,缺少了原生态课堂即兴发挥与发现的惊喜。

近几年,我陆续又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我发现,处于四十岁上下年纪这个年龄阶段的老师,基本上都存在着朱老师身上的弱点,就是太重预设,太看重教学的“技巧”。在我看来,教学的“技巧”固然不可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个人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学问与修养。我想,朱老师们之所以难以避免公开课中的这种弱点,大概是源于自己缺乏对在公开课上驾驭课堂意外的自信心和对自己语文功底的不自信吧。

中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在自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曾说,自己原来的专业是历史,但改行教语文后,为了把课教好,除自学完了中文专业的相关学科外,每天晚上9点到12点这个时段,还要挑灯夜读相关的书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从于漪老师文章中对《朱子语类》原文的熟练引用,可以看得出,于老师对常人不愿读的八卷本《朱子语类》,都是花功夫认真研读过的。于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在获得广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深厚的语文素养。她的课,之所

以能做到每堂都不相同,每堂都是享受,每堂都几乎成为艺术,不仅缘于她授课之前对与课文有关资料的全面收集与精心整理,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注重技巧),还缘于她在个人的学问修养上,做到了真正的厚积薄发(有深厚的学问功力)。

这次梁老师的课,之所以上得让人忍不住叫好,细想,也是缘于她不仅做到了注重技巧,还做到了厚积薄发。

一个以追求上乘课堂境界为努力志向的老师,要想使自己的课达到完美境界,在我看来,仅注重教学技巧的磨练是不够的,还得要同时注重自己个人学问与修养的提升。只有在深厚学问功力支撑下的课堂,才能走向上乘的境界。(更多回忆录作品去公众号bjshcl查看)

(《求学问道》节选)

作家吧代写书稿服务流程
回忆录代写 第八篇

北京东方朝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学术类、文学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发行宣传,以及图书书稿的代写代笔业务。

第一步:我们帮您梳理回忆 谨慎敲定采访提纲

1.介绍服务和流程

与咨询老师一起,了解公司和回忆录的相关情况,消除您的后顾之忧。

2.签署协议

依法签署回忆录代写协议和保密协议,保护您的权益。

第二步:专业记者热情采访 由您口述人生过往

1.沟通访谈提纲

回忆录代写

访谈人为您量身打造采访提纲,并在与您的沟通中逐步细化完善。

2.开始访谈

在有限的时长内带给您最轻松、愉快的访谈气氛, 听您将回忆细细诉说。

3.您不方便访谈时,也可直接提供文字、图片、光盘录音

如果您在外地,且不方便来京面谈,也可直接提供文字、图片、光盘录音等材料。

第三步:收录您珍存照片 作为回忆录配图

收录资料

最具纪念意义的图文资料,将收录在您的回忆录中。

第四步:业务编辑将采访录音变为文字

撰写书稿

回忆录代写

在维持您口述风格的基础上,由专业编辑对访谈内容进行文字加工与结构整理。

第五步:您和主编共同把关 严格进行三审三校

客户审校初稿

我们初审过的稿件,将由您过目,修改或指出其中任何您不满意、有疑问的地方。

我们三审三校

资深编辑与总编将对修改好的稿件,进行三次审核和三次校对,确保您的回忆录文字上的高质量。

第六步:专业美编对文字照片排版设计

孝顺父母,写一部回忆录给他们
回忆录代写 第九篇

个人回忆录代写(三二)父母回忆录(标题:孝顺父母,帮他们出上

一本回忆录吧!)

据了解,中国1.85亿60岁以上老人中,49.7%为空巢老人。远在他方的子女难以满足他们近在咫尺的需求,他们不知可以和谁说话,有些人高薪招聘保姆,只为和自己聊天。即使子女在父母身边,八成人没时间陪父母,近七成人很少陪父母聊天„„

倾听是最好的尽孝方式,“孝”不仅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美德。 34岁的凌越说,父亲去世后,他每次去陵园扫墓,都能看到路边橱窗里的“二十四孝图”: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噬指痛心、百里负米„„在现代社会里,怎样做才是“孝”,曾让他久久思考。2012年,新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等。在凌越看来,这些全是为人子女应该做到的基本事。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简单的事,变成了我们需要提倡的“孝”?

在汉语言文化里,孝字是上老下子,体现下对上的好。抛弃传统文化中的尊卑关系,“孝”字体现的是爱与回报:用父母爱我们的方式爱父母。儿时父母如何倾听我们的稚嫩童语,我们便应如何倾听父母的抱怨唠叨;父母如何对我们心疼照顾,我们便应如何对父母嘘寒问暖。

很多子女没时间听老人回忆,即使他们有时间,也不愿意用来倾听那些陈年往事、已过时的荣耀、蒙尘的资历。然而,采访中,一个阅读过父亲回忆录的儿子写下的一段话,可能对他们有所启发:“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有这么幸运的机会,看到父亲的一生。即使像我这样一个经常跟父亲沟通的人,也发现书中有很多事是我不知道的。儿

子、丈夫、父亲、教师、一个普通的社会人——通过回忆录,父亲把他不同的角度展现给我们。谢谢父亲!”

一个充满了“孝”的家庭是温暖的,真正的“孝”是把父母看作一个有快乐有烦恼、有过去和现在的“人”,去了解、倾听他们,平等交换相互间的爱。

孝顺父母,用我们的心去感恩,满足老人的心愿,帮父母出上一本回忆录吧!这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这是您最真诚的孝心,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文墨有终,孝养无价!

牵手书海传流,让父母的回忆录不再遥远!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gushi/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