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投资

周亚辉,个人简历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大学生创业投资】

周亚辉,个人简历一:昆仑万维周亚辉:22岁创业败光50万,再创业3年赚1亿美金培养出最少5家独角兽

  今年11月,他是“空空狐事件”男主角,被爆将90后美女CEO余小丹“逼”走;

  9月,他与前妻离婚,分割财产超70亿元,造国内最高天价离婚案!

  2014年开始,他先后投资映客、趣分期、一亩田等均获利颇丰,人送外号“独角兽挖掘机”!

  2008年,他涉足网游,硬生生从盛大、腾讯、网易分得一杯羹!

  而2005年,他只是一个刚刚创业失败的“LOSER”!

  这是一位近期饱受争议的人物——昆仑万维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周亚辉!

  22岁盲目创业,5年败光50万

  1977年出生的周亚辉,是云南丽江的藏族同胞。1999年,周亚辉已经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同年,清华大学出台了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的政策,22岁的他以原创动漫网站的项目拿到了清华科技园投资的50万元资金,休学创业了!   

  然而第一次创业并没有迎来“开头红”,坚持不到5年,他的创业以失败告终。提起此次失败,他认为,大学时代创业很苦,很累,自己“蛮幼稚”。

  周亚辉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人生,我肯定不会创业!”由于自己懂得太少,判断力不够,项目一开始的繁花似锦没多久就转向了衰败,办公室退租,为省钱一度以蛋炒饭当午餐。

  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有专业的技能还不够,还要懂得财务,除了创业的激情,还要加强对于机会的预判、解读及把握能力。

  2004年1月,关闭了火神互动网络的周亚辉重新返回清华读研,并于2006年顺利拿到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31岁发现“空地”,与盛大、腾讯“争食”

  2005年11月,创业失败的周亚辉入职千橡互动,负责新业务拓展。而他选择千橡互动的初衷只是因为他听说千橡互动技术高手很多,他想去了解技术。

  在千橡,周亚辉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陈一舟,陈一舟曾告诉周亚辉:在互联网上想要成功,需要找到自己的空地,必须找个小地方,慢慢经营发展。

  受陈一舟的影响,周亚辉也开始四处找寻属于他的“空地”。直到2008年,周亚辉发现网游产业出现了“空地”——端游逐渐走下坡路,页游的市场越来越大!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周亚辉卖掉房子拿出所有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笔钱,带着一千万重新创业,创立了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时的网络游戏领域,盛大,腾讯、网易、完美、九城群雄割据,无论是从进入时间、企业规模还是市场份额,昆仑万维与各大巨头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

  周亚辉瞄准了网页游戏领域,避开游戏终端与上述大佬直接竞争,并且孤注一掷,以大投入打造了一款精雕细作的拳头产品——《三国风云》。昆仑万维也借此在页游领域有了立足之地。

  精耕国外市场,终于“东山再起”

  能立足并不代表能做大做强,当时的昆仑万维只能算是“活着”。

  2009年,从日本、韩国考察回来,周亚辉发现硅谷等地的大公司忽略了网页游戏这一边缘创意,于是他将视线对准了国外市场的这片“空地”。 

  这一年,周亚辉开始全面布局海外市场,日本、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子公司相继成立。“在国内我们永远打不过腾讯,但在海外呢,Google不会做游戏,Facebook也不会做,所以我们有可能在各个国家做网页游戏第一名。只用了4年时间,我们已经做到了韩国网页游戏的第二名,日本已经做到了第一名。”

  而现实是,进军海外的国内游戏厂商多如牛毛,其中90%以上铩羽而归。

  周亚辉分析,要抢占国外网游市场,必须把握当地的网游市场文化,做出来的游戏不能是舶来品。

  为了让产品接地气,昆仑万维聘请当地的游戏设计师和程序人员,除核心高管,其他全是本地员工,对当地人才给予高薪,并赋予子公司灵活的分红权利,效益也随之而来!

  2011年,昆仑万维成立3年收入就已超过1亿美元,海外市场的贡献率在60%以上。

  2013年,昆仑万维网游营收15亿元人民币,境外业务占到74%。2014年前三季度营收就与2013年全年营收持平。【周亚辉,个人简历】

  2015年1月21日,昆仑万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开盘半小时,股价即涨停,市值接近81.84亿元,之后的两个交易日里,昆仑万维连续两个“一”字涨停,到23日昆仑万维总市值超过99亿元。

  到2016年上半年,昆仑万维实现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速为25.22%。

  “创”而优则“投”,“门外汉”2年不到成“独角兽挖掘机”

  创业成功之后转向做风险投资是很多商人都会走的路线,周亚辉的第二次创业“东山再起”之后,也开始了风投之路。

  2014年开始,周亚辉个人以及昆仑万维已经投资布局了超过33亿元,培养出了最少5家独角兽公司。

  2014年12月周亚辉投资3000万美金入股一亩田,估值超3亿美金。

  2015年初,周亚辉投资1200万美金入股趣分期,半年后趣分期估值已近10亿美金。

  2016年1月,投资6800万元入股映客、获18%的股权,仅仅半年时间,持股估值已经翻了7倍,达到5.4亿元。

  他还投了“快看漫画”,投的时候估值3亿元,如今估值12亿元了;投资如涵时,估值8亿元,只过了半年,估值就到30亿元了。【周亚辉,个人简历】

  2015年9月以来,周亚辉的投资就变成了“百发百中”,所以业内称他“独角兽挖掘机”!

  而刚开始的时候,周亚辉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除了国内的,周亚辉又迈出国门,将资金洒向了世界,他在国际市场的投资包括美国机器人公司WooboInc、全球最大同性恋社交网Grindr、英国P2P平台LendInvest、挪威Opera等。 

  他表示,国际市场是昆仑万维发展的根基,长期在公司营收占比超过七成,近年的投资布局也是围绕公司中期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如今,依托在国际市场的布局和投资领域的大获全胜,昆仑万维不仅可与腾讯媲美,更让周亚辉自信发声“我相信我能帮助中国所有企业国际化!如果腾讯、微信找我来做国际化,我一定能做成功。”

  周亚辉:如何投出一亿、十亿、百亿美金的公司?

  对于空空狐事件,我会写投资笔记。我还想澄清一点,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好像不务正业不搞业务,整天做投资。但是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应该只有10%的精力吧,甚至不超过10%。

  i黑马讯12月14日消息,由创业黑马主办的2016年创业黑马社群大会今日在京举行。昆仑万维集团董事长周亚辉获奖“年度创投家”,并发表了《一亿、十亿、百亿美金的公司应该如何投资》的主题演讲。

  会上,周亚辉首次公开回应了前段时间的“空空狐事件”,周亚辉表示:“对于空空狐,我会写投资笔记。”除此之外,周亚辉认为外界对他“不务正业,整天做投资”的存在误解,他做投资其实只拿出了“10%的精力”。

  回归主题,周亚辉认为未来很多领域都有投资的机会,其中成就一亿美金公司的机会有很多,投资的关键是“控制估值”;十亿美金的公司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而百亿美金的公司的投资机会则要看得更远,关键要懂得去跟科学家做朋友。

  以下为周亚辉演讲节选,i黑马编辑。

  借这个机会,对大家做一点澄清。

  对于空空狐事件,我会写投资笔记。我还想澄清一点,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好像不务正业不搞业务,整天做投资。但是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应该只有10%的精力吧,甚至不超过10%。

  今天社群大会的赞助商是摩比神奇,我是这家公司的业务顾问,它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很快做到了10亿美金的估值,来之前我特地问了一下,他们的利润超了预期25%。 其实我讲这点是想告诉大家,过去的一年半我还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在业务上的,我也参与了很多业务实际的经营和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时做投资。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一亿、十亿、百亿美金的公司应该如何投资》。大概两周前,我在创业邦年会上讲了“一亿、十亿、百亿美金的公司应该如何创业”,反响非常好。今天这个场合我想反过来讲讲,一亿、十亿、百亿美金的公司应该怎么投资。

  一亿美金公司的投资:机会多,控制估值 【周亚辉,个人简历】

  做一亿美金的公司,其实最重要的核心是跟着牛人走。这些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具备比较强的BD能力、有一招鲜的团队创办出来的。他们要围绕着这些大公司和牛人,围绕着阿里、腾讯,围绕着小米的生态链、美团的生态链、今日头条的生态链去做创业,这样做成为一亿美金的公司是非常容易的。

  应该怎么去投资呢?【周亚辉,个人简历】

  大家不要看不起一亿美金的公司,未来这么多钱,投资回报率一定会快速下降,大家不要再幻想10倍、20倍、50倍、100倍的回报了,这些时代早就过去了。既然我们没有能够在2000年做VC或者PE,在那个时候你投百度、阿里、腾讯都能有百倍、千倍的回报,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投资应该冷静一点,对于一亿美金的公司要高度关注。LP把钱给你,他的预期会快速下降,整个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也会快速下降。这个时候关注一亿美金的公司要成为投资人的策略之一。

  投资一亿美金的公司要注意三点:

  第一点,投资的估值一定要足够低,不要超过一亿人民币。哪怕人民币贬值到1:8,其实也就是8亿人民币的估值。你一定要指望他在你投资后到退出中间没有任何的融资。你的成本一定要控制得很低,一亿美金的公司你投资的时候估值不要超过一亿人民币。一亿美金的公司退出是非常快速的,而且有广泛有效的退出渠道。尤其在A股的人民币市场。10亿美金的公司在A股是很难退出的,有哪个A股上市公司有这么大的体量去承接10亿美金公司的并购?

  第二点,关注一亿美金的公司的创始人,绝大多数都是BD和销售。他是不是在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人脉、情商能够忽悠或者搞定腾讯的关系、阿里的关系、百度的关系,这些人有很大的概率能够做出一亿美金的公司,而且你能够很好地退出。

  第三点,一亿美金的公司一定要找很分散的体系,有独立品牌存在的体系。我举两个例子,一亿美金最好的两个投资领域:

  文化创意领域。大家想想,任何一个明星出来做一家公司,都可以成为一家一亿美金以上的公司。所以文化创意领域有足够多的小而美的企业存在。能够产生一亿美金的公司的领域,一定要有足够容纳小而美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

  我做游戏公司那么多年,我就发现游戏公司永远不缺创意的机会。比如说去年和前年常有人出来,这个人出来他一定能够做一家一亿美金的公司,任何一个VC去投他肯定跑不了,只要你能说服他以合理估值接受你的投资。

  小米的生态链。小米的生态链今天大概有60多家企业,我敢说在未来3-5年里面,一定有50%的企业能够以超过一亿美金的估值退出。假定二选一,这个时候去投资小米生态链的(成功)概率,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高的了,在这个里面你只要进行合理的判断,有很好的投资期望,三五倍回报是比较容易的。

  十亿美金公司的投资:抓住3-5年的趋势

  第二个问题,如何投资一家十亿美金的公司?

  从创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投资十亿美金的公司)要跟着趋势走。它的整个方法论跟投资一亿美金的公司差距比较大。十亿美金的公司要选择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而且要选择一个增量市场,不是存量市场,因为只有增量市场你才能快速跑出来,避免在一个比较激烈的环境里面陷入僵局。另一点就是能成长为十亿美金的公司一定有本质的商业价值,它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可复制性,有效率上的优势。

  过去投资人对于十亿美金的公司的投资感觉是最好的。因为在过去的20年里面,所有的投资人训练的都是投资十亿美金级别公司的感觉。过去所有VC、PE的绝大多数回报,都是来自于投中了一个十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投资十亿美金的公司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清楚未来三到五年的趋势。我刚才讲了一亿美金的公司随时都有机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能过了五十年之后,你拍电视剧或者拍电影,或者做消费品牌,永远有创办一亿美金公司的机会。但是,十亿美金公司的机会稍纵即逝,像OFO,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十亿美金左右的公司,或者几十亿美金的公司。关键是,在那个时间点你如果不能很准确地看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投资进去,它的投资机会就稍纵即逝了。

  所以投资10亿美金的公司在目前的时间点来说,一定要对市场有足够的敏锐,对未来三到五年的投资趋势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否则,投资机会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其实每三到五年总会有一个领域会出现十亿美金公司的机会。从2008年开始的移动社交、移动电商再到本地服务……这是过去七到八年里面最典型的机会。

  百亿美金公司的投资:跟科学家做朋友

  大家要刷新一下对百亿美金的公司的投资理念。我认为现在的时间点不再像10年前BAT刚出来的时代,现在百亿美金公司的投资要用更长的眼光去看。因为百亿美金的公司一定是对原有行业的核心蛋糕重新瓜分或者重新再造的,一定去再造原有的价值链条,而且它的价值链条一定居于不可替代的位置。

  投资人需要换一个思路去考虑。对于百亿美金的公司,你如果只是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投资与否是根本投不出来的。如果不能提前10年、20年看问题的话,这种赛道很容易被BAT或者其他的公司给压制住。

  我认为投百亿美金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跟科学家做朋友。今天这个社会科学家的价值被极大地低估了,这是一个商人当道的社会,推动历史往前走的,除了商人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泉就是科学家,以及可以跟科学家齐头并进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或者哲学家,我觉得这些人是思想的重要源泉。

  而只有比别人更早十年或者二十年看到这个世界的未来,这样的人才能创造出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作为投资人如果想要投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一定要提前看这个世界,一定要跟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做朋友。

  在座的很多都是投TMT的,我相信看医疗的很少。其实过去五年的投资里面,在医疗领域有公司表现很好,这里面有很多科学家,有很大概率成为百亿美元的公司。

  我相信未来其他的很多领域,包括在所谓的黑科技领域、新材料领域,以及我自己最近看的比较多的量子计算领域,只有投资这种顶级的科学家,才能投到百亿美金的公司。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A股最贵离婚案来了

  A股市场从来不乏天价离婚案,今年特别“贵”,上市公司昆仑万维的实际控制人周亚辉或将创造国内最贵的离婚案——仅分割股权价值达到75.48亿元,夫妻俩对上市公司的持股基本对半分。

  昆仑万维披露,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周亚辉与李琼达成的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周亚辉将其直接持有的昆仑万维2.07亿股股份分割过户至李琼名下,周亚辉将其持有的盈瑞世纪的实缴资本94.64万元分割过户至李琼名下。本次股份分割过户前,李琼通过盈瑞世纪间接持有昆仑万维20,040,809股,占股份总额的1.7780%。本次股份分割过户后,李琼直接持有昆仑万维207,391,145股,占股份总额的18.3996%,通过盈瑞世纪间接持有90,584,455股,占股份总额的8.0366%,李琼合计持有昆仑万维297,975,600股,占上市公司发行总额的26.4361%。而周亚辉在昆仑万维的持股从50%以上下降了26.4361%,持股降至34.4745%。当前,昆仑万维市值近300亿元,李琼持有的这部分股权的价值达到75亿元。

周亚辉,个人简历二:一亩田邓锦宏:风波之后重新回归,还能再创辉煌吗?

  “那都是痛啊,不过都过去啦。”邓锦宏低着头,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作为一亩田公司的创始人,邓锦宏在最近选择了低调行事。对于过去,他似乎不太愿意多说。虽然那场风波已经过去近2年时间,但那仍像是一个尚未消失的疤痕,在他身上隐隐作痛。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最早是农业信息撮合平台,在2014年7月公司获得了B轮融资后开始转型做农业交易平台,试图打造O2O平台闭环,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 【周亚辉,个人简历】

一亩田融资情况数据表

  为了培养用户线上支付习惯并获得GMV的增长,公司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方法,进行补贴和团队扩张,“那时的一亩田是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日交易额从几千万很快就突破了3亿,人员也从200人扩张到3000人。”一位熟悉一亩田的人士回忆称。

  这种膨胀最终因2015年的那场舆论风波和裁员风波而慢了下来。

  过去两年,一亩田似乎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人知道一亩田到底怎么样了,甚至一度有人怀疑是否一亩田已经倒闭,直到最近出现了一亩田新一轮融资的新闻。

  2016年11月,一亩田获得了C轮融资,由易贸领投,云锋基金、真格基金、红杉中国跟投,据相关媒体报道估值近6000万美元。

  一亩田又重新回归,它要讲的是一个从1到0,再从0到1的故事。

  膨胀

  位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B-6号楼是一亩田成立以来的第四个办公室了。“现在大概就200多人,跟我们过去比的确少了很多。”邓锦宏环顾四周介绍道。

  之前公司搬过三次家,最早成立时是在朝阳区鑫兆佳园,那时候公司仅三个人——邓锦宏和两个技术合伙人。之后公司搬到知春路的锦秋大厦,后来人越来越多,办公室坐不下了,2015年4、5月份的时候就在致真大厦又租了两层,去年底公司才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这距离邓锦宏创业已经过去了6年。

  邓锦宏2006年毕业后在百度产品部工作,负责百度贴吧业务,2009年离职出来做过B2C模式的服装电商,不过1年之后就倒闭了。他又重新回到了百度,负责市场方面业务。

  一亩田创始合伙人刘敏回忆,邓锦宏当时跟他说,自己之前在产品部是不知道如何花钱的,所以出来创业之后对钱、经营没有概念。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回到百度,邓锦宏说要做离钱近的工作。

  在 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恰巧百度市场部当时希望做一些公益类项目,邓锦宏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农业信息化[创业网:

  2013 年年底,智能手机开始在农村普及,一亩田做了手机web网站,邓锦宏发现web端用户流量很快就占到了总流量的30%以上,他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可能对农村 用户带来的改变。2014年5月,邓锦宏推出了一亩田第一代APP。与此同时,他也在尝试把线下交易搬到一亩田的平台上。

  由于一亩田做的农业电商平台是双边市场,需要一手托买家一手托卖家,因此如何形成一定用户规模就成了最为关键的事。

  邓锦宏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刚开始做APP推广时,他去到新发地批发市场,给一个批发商推荐一亩田APP,告诉他可以在一亩田寻找更多供应商。但是该批发商瞅了一眼,看到其采购的品种在该平台只有10个供应商之后,掏出自己手机,打开通讯录给邓锦宏看,他的通讯录中有200条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这样的情景邓锦宏的同事也经常遇到,邓当时觉得应该冷市场,热启动。

  2014 年7月,一亩田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额为2000万美元,新天域资本领投,红杉资本等跟投。手拿着充足的现金,一亩田开始了后来被人广为知晓的补贴推 广。当时公司总共近50人,地推人员大概有80%,其主要工作有两个,推广APP,同时完成每个月的交易额指标。 【周亚辉,个人简历】

  为了能够让买卖两端的用户有意愿使用线上平台进行支付,一亩田采取了在互联网O2O领域较为常见的推广方式——补贴。

  2014年,以出行领域的滴滴和快的两家为代表的公司正是补贴烧钱最厉害的时候,上门美甲、1元洗车、O2O洗衣,都在资本的助力下在市场撒下了大把钞票。

  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寒冬证明,大多数创业公司只是热钱膨胀下的非理性投资,很多时候这种投资并没有如预期为公司带来收入,而是变成了账上的沉没成本。

  对于从事以B2B为主的农村电商来说,这种补贴则显得尤为沉重。

  根据当时相关媒体报道,一亩田刚开始给交易双方的返利为2‰,且上不封顶。比如一笔10万元的交易,交易双方可分别获得200元的补贴。对于大宗商品交易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投入。

  借助这种推广方式,一亩田平台的交易额从9月份平均每天50万迅速飙升至了每天3.5亿。“我们现在覆盖中国35个网点,交易额增速两千多倍,我们的员工也增长到了3000多人,活跃用户200万,解决滞销60次。”2015年7月,在极客公园的论坛上,作为演讲嘉宾的邓锦宏说道,对于这样的成绩,他颇为满意。

  陶醉于GMV的快速增长之中,邓锦宏并没有察觉这些数字背后一些事情正在失控。

  一位业内同行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一亩田,“在2015年3、4月份,我们在外面碰到他们的工作人员,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宣称要一天做到几亿的交易,当时觉得它们的步伐扩张得有点急了。”

  由于这种扩张惯性,补贴金额一下成了一亩田最沉重的负担。即使后来公司补贴政策有调整,包括单边卖方补贴,和最高每日限额200元,但是烧钱速度仍然很快。

  邓锦宏表示,如果有机会再来一遍,还是会采用补贴的方式,他认为这是精准营销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那个时候太冒进、太冲动、太激进了,不应该扩的那么快。”他有些激动地说道。

  与此同时,3000名员工如何管理,地推人员如何监控,在当时的一亩田公司内部并没有被充分讨论。实际上,在2015年6月之前,对于人员扩张、拓展金融部等新业务线的重要决策,主要依赖于邓锦宏一个人。

  那时候的邓锦宏是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对于一亩田未来的方向有很多想法,也有些性急。

  一亩田合伙人、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将那时的一亩田形容为“急行军”。“公司当时资源很多,方向感又特别强,一直在疾行,并没有好好停下来思考。”

  一 亩田B+轮投资方、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曾在其投资笔记中提到,2015年7月的时候,他曾提醒邓锦宏和当时的CFO姚宁赶紧完成C轮融资。那时候确定的 领投方是GIC和云锋基金,给出的估值是投前8亿美元,融资2亿美元,但当时公司觉得估值便宜了,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姚宁跟周亚辉说,不着急,后面有好几 家VC机构顶着呢,不怕做不掉。

  由 于整个资本市场环境利好,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VC、PE的投资热情空前,创业公司估值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互联网农业也开始起步,那一 年,美菜、云农场相继成立并分别获得了真格基金、联想集团等投资,同时淘宝也加入战局,成立了千县万村计划,号称投资100亿元进军农业电商领域。而较早 成立的一亩田,也在VC机构追逐的公司之列。

  最终触发一亩田慢下来的外力来自一篇媒体报道。2015年7月29日,一篇名为《疑云重重的一亩田》的文章爆出一亩田公司数据作假,一亩田一时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开始重新审视自身。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daxueshengchuangye/7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