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史蒂芬·贝其特:他的建筑公司无所不能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创业项目】

史蒂芬·贝其特:他的建筑公司无所不能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一篇

  只有一心想着宏伟计划的人,才能够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技术工程。

  在二战早期,德国潜艇击沉盟国商船的速度,是船厂造船速度的2倍。此时美国海军部迫切地寻找一家制造商,来生产急需的60艘商用船只。他们传话给贝其特制造公司,希望它能生产30只船。史蒂芬.贝其特,这家家族公司的首领,没有任何造船经验,但他坚持要得到生产全部60只货船的订单。他说:“如果你能想象多大的生产规模,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多大的收获。只要认识到这点,你就会撇开每个小数点。”

  规模宏大是贝其特的长处。在30年代最大的工程胡佛大坝建造时,贝其特作为该工程主管,就学到了这一点。二战期间,贝其特的造船厂在1941~1945年共生产了560艘潜艇,同时每月生产20艘货船。这一产量即使在“大生产”

  时代也是一个奇迹。

  贝其特在他近70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幻想着建造规模宏大的工程,而且,要看起来越不可能则越好。他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是:我们可以为任何人建造任何东西,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规模有多大。他和他的公司在加拿大洛基山脉的无人区、在阿拉伯沙漠上、在南美的雨林里和令人恐惧的许多地方,如中央干线所在的波士顿郊区修建输油管和发电厂。他的工程甚至还包括建设整个城市(如沙特阿拉伯的迪拜市)。贝其特的足迹遍布六大洲140个国家,可以说贝其特公司的工程师比其他人更多地改变了整个地球的轮廓。

  贝其特从小就在崎岖的工地上成长。他的父亲沃伦开创了公司,并在加利福尼亚丛林中铺设铁轨,修建高速公路。史蒂芬.贝其特在1989年去世时,离89岁生日只有6个月,他生前喜欢在工地上转悠,但其言行举止并不像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50年代,在他的鼎盛时期,他经常衣着整洁、得体,以推销员式的讨好态度,操着相对柔和的声音出现在工地上。

  贝其特是个有远见的人。在20年代,他预见到能源增长,遂在公司业务中增加了管道铺设一项。在此之后,他还大力推行现在称为“交钥匙”的建筑工程合同。即:贝其特接手一个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竣工后将它交给对方,而只收取固定的费用。1959年,贝其特考虑在英吉利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并最终在这一个十年得以完工。

  1931年“大萧条”时,贝其特拿到了大峡谷的图纸,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工程。贝斯特的父亲联合六个大公司组成联盟,来完成胡佛大坝工程。联盟以4900万美元中标,并最终赚取了大量利润。

  在胡佛大坝工程建造的五年期间,工人们挖掘了370万立方码(1立方码≈0.76立方米)的石头,浇铸了440万立方码的混凝土,大坝的主拱有70层楼那么高。整个工程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贝其特最初负责整个工程的交通、工程和管理工作,1933年他父亲去世后,他成为整个工程计划的执行人。这个工程改变了整个美国西部的经济条件,同时,也改变了贝其特公司。

  大坝建成后,贝其特更加坚信,他和他的建筑公司无所不能。他开始努力证明这一点。在胡佛大坝建设期间,他就动工修建从圣弗朗西斯科到奥克兰湾全长8.2公里的大桥。二战期间,贝其特除了船厂外还有其他修建基地[来源:

  但他决不会长时间休养,贝其特又开始积极工作了。每年花6个月时间到全球各地游说,说服各地的国王、总统和商业巨头们给他工程。大约在1947年,他接受了一项大工程:修筑当时全球最长的横贯沙特阿拉伯的输油管道(全长1068英里)。这个工程是他迈向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第一步,也使他与沙特国王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据说,贝其特在沙特境内作了一次旅行,他在旅行时发现油井采掘时有大量的天然气浪费了。于是,他想将这种浪费的能源加以利用。1973年,他向老伙伴费萨尔国王提议:在当时的小渔村迪拜修建一个新城市,用天然气发电,并建设一座钢铁厂、一座化工厂和化肥厂,全面使用充足的天然气资源。现在的迪拜市人口已达七万,并仍在不断增长。

  贝其特建立的公司并未让所有的人接受。二战时,贝其特造船厂的合伙人约翰.麦可思是一家钢铁厂经理,后来成了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他曾为贝其特公司和联邦政府工作,这导致两方面的不良影响:在公司内部,谁管谁并不是很清楚;在公司外部,喜欢保密的名声使公司声誉不佳。1976年,司法部起诉贝其特来讨好对付以色列的阿拉伯伙伴,贝其特签名发誓:他决没有加入任何以色列的反阿拉伯组织。

  所有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贝其特公司的发展。现在公司已传到贝其特的孙子雷利.贝其特手上。当年史蒂芬.贝其特接手公司时,公司收入不足2000万美元。1/4世纪过后,在他正式退休时,公司销售额已达4.63亿美元。今天,贝其特公司仍由贝其特家族控制,它的经营范围包括从雅典的运输系统到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厂。所有这一切都是史蒂芬.贝其特的超前思想的成果。

  

两个中年人的创业故事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二篇

  就业难,创业更难,中年人想成功创业难上加难。“4050”通常是对年龄约在40岁到50多岁人员的统称。面对同样的创业环境和市场,人到中年的他们在创业的路上走得尤为艰辛。缺技术、少资金,加之年龄偏大,生活压力重,创业顾虑重重,都是阻碍他们的拦路虎。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位成功创业的中年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不同的创富经历,却有着相似的坎坷与磨砺。他们有着做事时的坚韧与踏实,为人处事的稳重与诚信,对成功的渴望与坚持,丝毫不输给年轻的创业者们。正是由于对成功的不懈追求,让他们赢得了身边人的尊重与喝彩,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从擦玻璃做起的家政公司经理

  8月14日,在安宁水岸天成的高档住宅小区里,记者见到了泽成家政服务公司经理高海成。这个年已58岁的大汉有着黝黑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工作服后背上醒目地打印着“泽成家政”四个大字。此时,他刚从客户家里检查完员工的“作业”。谈到创业多年的经历,高海成用了八个字来概况——跌跌绊绊、不懈坚持。

  “还记得我刚下岗那会儿,心里感觉跟天塌了似的。对生活完全没有信心,也不知自己该怎么应对。最艰难的时候,就想着我是家里的男人,不能让父母、妻子和孩子跟着受苦。就是这样的念头支撑着我。为了养家糊口,干过很多活,当搬运工、库管、保安,也曾经被人骗去传销窝……”回忆过去,高海成告诉记者,下岗之初,他从来没有过要自己独立创业的打算,也不敢想自己能开公司当老板,是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家政服务业的前景和机遇。

  2007年冬天,他被家人从重庆一传销窝点解救了出来,回到兰州后无所事事,找不到新的工作。正在发愁时,一个亲戚帮他揽了份临活。新建好的一栋五层楼房,找人打扫卫生。扫地、擦玻璃,活儿脏一些,时间赶得紧,可也不难干,共给2500元钱。“我带上约好的三个人,四个人整整干了三天时间。除去给干活的人开工资、买饭用去1000元钱,我自己挣到了1500元。这让我当时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尝到了甜头的高海成立即买了水果、牛奶去感谢之前帮他揽活的亲戚。在与对方聊天的过程中,高海成想到马上要过年了,家家需要打扫卫生,自己不妨替人擦玻璃搞卫生。回到家后,高海成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和妻子,可老父亲怎么也不同意,认为一个大男人不该低三下四去给人家搞卫生。

  “当时已经快到腊月了,我心里非常着急。怕错过机会,就和家人撒谎说出去找工作。”高海成学别人在高档小区周围贴广告、发小名片,居然很有效,有四五家人约他上门服务。订好了日子,高海成一大早就匆匆出门,脱下身上的干净衣服,换上包里的工作装。“第一次上门服务,没挣到钱,还赔了50元。那家客户住在雁滩,我在擦客厅角上的一盏灯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瓶。没办法,只好给人家赔钱了。起初对方称扣除清洁费,要我再掏200元钱,可我身上只装了56元钱,最后讨价还价给对方留下50元钱就离开了。”辛苦了整整一天,却还赔了钱,这次的经历让高海成认识到即使从事门槛较低的家政服务,也要提高服务水平,严格管理。这条50元钱“买来”的经验,让他在开了家政服务公司后受益匪浅。

  从赔到赚,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四十多人的固定团队,从打零工到当老板。经过了近八年时间的磨砺,高海成尝遍了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也彻底告别了当初灰心丧气的心境。如今,他的公司开展的常规业务已经涵盖钟点清洁、管道疏通、整体清洁、擦洗玻璃、维修家电、老人陪护、月嫂服务等多个方面。靠着这些不起眼的脏活、累活,高海成供自己的儿子读了硕士研究生,给全家人买了新楼房。

  辞职开起三家孕婴用品店

  谈到“4050”人员就业、创业,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下岗失业”。实则不然,其中也有一些勇于挑战自我的“新4050”人员,他们不是被动下岗,而是选择主动辞职下海,放弃已有的稳定生活,依靠自己准确的市场研判能力,丰富的人脉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等优势,重新寻找事业的春天。

  在身边很多朋友看来,主动放弃每月3200元的工资收入,自己打拼做生意无疑是自找苦吃。而性格比较倔的魏蓉就是在这种“自找苦吃”里找到了自信与成功。今年45岁的魏蓉,是西津西路一家20多平米大的孕婴用品店的老板,同时她还在武都路、雁滩各有一家孕婴用品店。做到这样的规模,她用去了整整四年时间。

  提及当初的辞职,魏蓉感慨地说:“我之前是在一家中小规模的商贸企业里做行政主管。每月的工资收入3200多元,年底还有一定数额的奖金,公司也会奖励员工旅游、外出培训等。可是总觉得干得没劲,整日琐事一大堆,一点都找不到成就感。”工作上的不如意,也影响到了她的生活。看到她情绪低落,对待工作较为消极,老公鼓励她辞职。“辞职容易,可要找到新的事情做并不简单。小公司的工作,我比较厌倦,就想着自己创业。”

  2011年春天,家人给魏蓉凑集了12万元的创业资金,帮助她在安宁开了个化妆品店。可好景不长,看着别人做生意都在赚钱的魏蓉第一次迫切地感受到了生意场上的残酷。“开店半年时间,前后赔进去5万多块钱。店里的员工要开工资,房租也要按时交纳,可生意一直不景气。特别是到了学生假期,生意特别惨淡。”无奈之下,魏蓉只好将店转让了出去,算下来这次创业的失败直接经济损失将近9万元。一筹莫展时,魏蓉也想到了再去找工作,不行就找一家私企干干,混到退休算了。

  心情极差的魏蓉去南京游玩,逛街时发现这里孕婴用品店非常普遍,一个念头在她脑中浮现:开个孕婴用品店,目标人群盯住年轻的爸爸妈妈,这些消费者购买能力好,舍得为孩子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当妈妈多年,对孕产妇以及小孩各个年龄段的服装、娱乐需求非常了解。回到兰州后,魏蓉当即行动,劝说朋友投资入股,在西津西路盘下了一个临街铺面,装修、进货,新店开张后生意果然不错。随后两年,她又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再开了两家分店,现在每家店单日的营业额约在2500元左右,魏蓉也在创业中收获了快乐与财富。

  创业经:

  起步别怕生意小稳扎稳打是关键

  不同于“80后”、“90后”,“4050”人员普遍缺技术、少资金,加之年龄偏大,生活压力重,创业顾虑重重。在创业路上,他们面对的挑战重重。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赢得自己的事业呢?让我们听听成功者的“创业经”。

  “创业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千万别怕自己看准的生意太小,别怕丢人,也别担心赚不了钱。”高海成告诉记者,在选择项目时“4050”人员要更加谨慎一些。高投入并非一定能带来高收益,很多时候却意味着高风险。不妨选择一个小店小项目,从小到大慢慢做起。等到掌握一定的经验,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后,可以再寻找机会拓展规模。

  魏蓉认为,“4050”人员创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最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不要选择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道听途说追求高回报。同时,在门店的选择上也要多多考察,尽量靠近目标人群。在店铺的推广宣传上,应注重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推广方式,直接吸引准客户群体。

  □记者陈玮实习生谢君心汝

  

创业故事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三篇

1、今天是山东省莱西市开元农场采摘葡萄的日子,价钱早就谈好,葡萄一下架就直接被装车买走了。在采摘、过秤、装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年轻女孩始终紧紧地盯着,还帮着一起干,这个女孩就是葡萄园的主人——22岁的展肖华。

记者:都是男同志在干活。展肖华:对,因为这个活比较重,女孩子一般干不来。 记者:那你呢?

展肖华:我觉得还行,因为这是比较关键的时候,就要顶上去,霍上去了。 体力不行,可比起装车师傅,展肖华显得更有经验,因为这是她和葡萄打交道的第5个年头了。这第一笔近20万元的生意,给今年的收成开了个好头,而在接下来的几天,等待展肖华采摘收获的还有近千亩的葡萄。展肖华说今年的葡萄行情好,估算下来能收入一百万元。

一千多亩的葡萄种植园,一百万元的年收入,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年轻女孩是怎么做到的?

2005年10月,展肖华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入学没多久,同学们就发现,展肖华有些特别。

同学:我们是英语专业的,通常借一些英语专业的书,她也会借英语专业的书,农业的也看,不知道为什么。

同学:我们问她为什么看这些书,她就笑一笑说什么书都要看啊,不一定什么时候用到什么知识。

老师:同学就会很奇怪,肖华为什么会看这样的书,一般的英语专业的同学毕业以后,都会到翻译公司,贸易公司,但她就属于比较独树一帜的孩子。

展肖华是山东省莱西市武备镇人,爷爷和父亲都是生意人,母亲是教师,家里没有人务农,而展肖华学的又是英语专业,那她为什么对农业知识这么痴迷呢?原来展肖华是为了做一件爷爷和父亲都没能做成的事。

展肖华的老家的岘沽村,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兴起了一种新鲜玩意——酿酒葡萄。

2、“何小东这小伙硬是有胆量,城头的‘铁饭碗’不端,偏偏回到农村捧‘泥饭碗’,稀奇得很!”近来,在平滩镇,大学生何小东辞职回乡种菜,成为村民谈论的热门话题。

近日,记者在平滩镇红河村的一片蔬菜地里,见到了乡亲们谈论的主角、辞职回乡种菜的大学生何小东。他戴着黑框眼镜,显得有几分斯文,正躬着身蹲在地里把秋豇豆藤蔓引上竹架。烈日炎炎,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后背汗湿了一大片。何小东站起身来,笑着和记者打招呼。

“我们现在种的蔬菜有63亩,这片地承包年限为9年。下一步发展好了,我们还要扩大面积。”何小东指着地里绿油油的蔬菜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24岁的何小东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建筑装饰设计系。2011年毕业后,他在云南省保山市一家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

“在保山工作时,我看到当地农业发展得很好,农民种菜的收入大大超过拿‘死’工资的。经过一番考察后,我就产生了回到老家租地种菜的想法。”何小东说。

何小东的老家平滩镇是重庆主城蔬菜供应重点镇,全镇种菜面积达2.5万多亩,通过流转土地种菜的业主有70多个。“村里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有很多闲置土地,荒废着很可惜。而且老家土地大块,水源又好,交通也便利,有这样好的条件,加上我们有知识文化,种起菜来或许不比别人差呢。”何小东把自己的想法和另两位在城里工作的大学同学胡明建、张世一交流后,三人一拍即合,毅然辞掉了工作。 谁知,何小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后,却遭到了全家人的激烈反对。“当我们选择回乡时,父母和亲戚都不支持我们,说农村太辛苦了,年轻人读了书就应该在城里发展。但我们觉得,广阔的农村才属于我们。”何小东对记者说。 何小东没有放弃,经过一番软磨硬缠,最终说服了家人。今年7月,三人筹资15万元,从别人手中转包了63亩菜地。

三个怀着梦想的年青人走到了一起,决心在土地上弄出些名堂。经过分工,何小东负责菜地的种植管理,胡明建负责蔬菜的销售,张世一负责生产生活原料的采购。

3位20岁来岁的大学生对种菜一窍不通,但他们并不气馁,千方百计学习相关知识。何小东和伙伴们除了向老业主们虚心讨教外,更多的是买来科普书籍自学,在网上观看蔬菜科教片,观看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致富经栏目。

何小东每天五点半就起床,六点钟左右就到地里劳动。育苗锄草、施肥灌溉、修枝剪叶„„往往要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常常是一身泥土一身汗。

虽然又苦又累,但地里的苦瓜、豇豆、茄子每两天采摘一次,一次能收四五千斤,都卖到主城的农贸市场。数着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大把钞票,他们心里乐滋滋的。

谈到将来的规划,何小东说,筹建钢架大棚,把遮阳网、防虫网、杀虫灯、超微膜、喷灌等现代农业设施应用在生产上;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申报国家无公害蔬菜;争取早日加入合作社,成立微企;发展有机蔬菜和大棚水果,提高土地的产值。“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一定会是我们成功创业的大舞台。”何小东自信地对记者说。

3、重庆蜀都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的生态追踪家庭农场 来自5个不同的城市,因共同的理想结缘创业,合伙经营一家农业合作社,社员超过1000户,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1990年出生的沈浩和小伙伴们的创业过程都堪称顺利。但鲜为人知的是,从两个合伙人到5个合伙人,从全无制度和规章,到如今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章程,这个创业团队一路走来,其实并不轻松。

从启动创业开始,沈浩一直坚持记录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属于我们5个人的创业日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我们,共同为这本日记增添亮点。”沈浩说。

团队成员:江苏人沈浩、重庆人吴书柱、湖北人刘俊涛、贵州人龙运海、四川人张代全

创业时间:2010年8月

合伙契机:偶然相识,都对农业项目长期保持关注和兴趣,说干就干。

创业成果:白手起家成立重庆蜀都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不到3年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

合伙机制 干活之前不谈回报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今天对我们这个创业团队来说具有特别意义。

中午跟一个老乡吃饭,认识了他的同学刘俊涛。严格来说,刘俊涛也算我的学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创业项目后,刘俊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刘俊涛看来,只要大家的价值观一致,认准的方向和目标相同,再加上每个人都能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业就一定会成功。这跟我和吴书柱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俊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也正好需要一个负责财务和配送的合伙人,我相信,他的加入一定会为我们团队带来价值和改变。

我们的整个谈话都是围绕创业项目展开的,关于入伙的股份、收益分配等都没提及。而按照我的设想,每一个合伙人进入我们的创业团队,在未能实现收益之前,最好都不要过多考虑利益分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保持热情,如果他愿意的话,这个合伙人我觉得有必要吸纳进我们的创业团队。

2010年10月重庆蜀都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时,合伙人只有沈浩和吴书柱两个人。如今,合伙人已经发展到了5个。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在吸纳每一个合伙人之前,他们对于合伙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都不会进行讨论或者规定。

“活都还没干好,谈分钱干什么。”这是沈浩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或许更能代表当前“90后”合伙创业的某些核心特征。为理想打工,不谈回报,他们认为只要足够努力,自然会得到回报。 继刘俊涛之后,贵州人龙运海、四川人张代全的加入也同样如此。吴书柱透露,在过去两年多里,先后有10余人被吸纳进合伙人团队,但最终只有彼此认可、价值观统一的人留下了。“相比合同约束,我们„90后‟合伙创业强调的其实是彼此内心的认同。这种合伙关系也更经得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沈浩说。

决策机制 民主讨论+实地验证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今天,那块压在我心里长达一个月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很高兴在我们的创业团队里,每个人都能用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分歧。 一个月前,我们的农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和供货渠道,但农业项目要想进一步实现盈利,必须控制和延伸我们的供应链,拥有自己的农业基地。在涉及到基地选址时,团队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分歧集中在两个备选项,一个是璧山的河边镇,一个是璧山的四面山村,两者各有优势。河边镇那块地周围的生态维持得更好,周边土地的集约性也更强,而四面山村那块地邻近高速路,通达度比较高,后期推广比较容易。团队里面有3个成员支持在四面山村建基地,有两个成员支持在河边镇建基地,双方各执己见,一时之间难达成共识。

我的创业历程-真实的创业故事集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四篇

我的创业历程

20岁,我们能在创业路上走多远?

——溧阳职教中心毕业生陈晨

人物背景:

陈晨,男,1985年12月生,江苏溧阳人。2000

年进入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习,2003年毕

业于电工电子专业,2002年2月提前修满学分,进

入江苏昆山日本独资企业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

有限公司实习;2003年5月进入昆山江南模具厂当学徒,2004年3月投资合伙创办鑫精威模具制造厂,现独资经营该厂,主要生产经营塑胶模具及铝合金压铸模具两大系列十多个品种,年总产值达300万元。

几日前,我收购了合伙人手里的全部股份。如今,这家总资产150多万、拥有员工30多人的鑫精威模具制造厂已完全属于了我。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迎来20周岁的生日。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我知道,这片刻的宁静是我难得的享受。

创业意识,在学习中萌发

当初,报考职校,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家里太穷了。相对普高,职高收费低廉。更重要的是,当时职校的综合高中班,也和普高一样,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农家的孩子能吃苦。当时想法很简单:读书,考大学,出人头地。这也是秉承了父辈们最朴实传统的观念。因此,在最初的大半学期,我一直埋头学习,成绩优秀。尽管,当时社会对在职校读书普遍都不以为然。

如今回想起来,真的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职校,选择了溧阳职教中心。在这里,我开拓了视野,发现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那是进校后不久的一次学生广播站招聘会议。在一台简陋的播音设备旁,招聘的老师告诉我们,溧阳电视台小有名气的戴春江就是从这里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当时,我心里突得一震,职校生也可以成就这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

2001年初,学校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活动。此时,我已是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及学生记者团成员。根据学校安排,我跟随着学兄学姐对我校历届优秀毕业生进行了系列采访报道。

于是,我见到了周明涛,我校90届机电专业毕业生。经过近七年的闯荡,于97年5月自主创业,创办溧阳市光明润滑油厂,短短两年,拥有固定资产50万元。 于是,我知道了蒋连华,90届财会管理的优秀毕业生。先后创办了凯旋摩托车行、凯旋渔港、现独资经营溧水屏湖山庄,拥有资产上千万。„„

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困惑:要干出一番事业,难道真的只有上大学这条路吗?想起家里的艰难,父母的操劳,难道我还要让家里再这样艰难地负担我五六年吗?学技能,我就闯不出一番天地吗?

终于,在那年五月发生的一件事促使我做出了决断。那天升旗仪式,学校实训处王老师讲话,他向全校通报了一名我校刚刚在苏州实习期满的女同学(名字我已记不清楚了),凭借着在学校练就的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企业一次300多人报名参加的中层选拔中,尽管学历最低,但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总经理助理,并很快独立还清了家人为她读书所借的两万元债务。

机遇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哪怕是做不了如周明涛那样独闯商海的弄潮儿,也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技术人才。2001年暑期,尽管成绩优异,但我还是劝服了父母,在老师和同学的一片惋惜和不解声中,从综合高中班转入了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班,开始了我的技能创业之路。

百折不回,收获第一份创业硕果

2002年2月27日,那天下着小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礼拜三而已,对于我来说,却终生难忘,因为就是这一天,由于我的学业成绩优秀,提前修满实习就业所需学分,根据学校实训处的安排,我被分配到了江苏昆山日本独资企业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实习。

在学校里,一直期盼着早点出来实习,然而当这个想法就在眼前实现时,我的心情变得好沉重。

在这里,我该如何开创出一片属于我的新天地呢?第一天晚上,我失眠了。脑子都在思考着各种问题。

第二天,还是早早的醒来了。睁开朦胧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那一刻,我意识到,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就这样开始了。我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忘记吧,忘记过去的成绩和荣耀吧,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加油吧,加足劲向前冲吧!

上班第一天,我被安排在组力课流水线上。流水线,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多。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所以,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都是百分百地投入,非常卖力地工作,搬东西,打扫卫生,帮助同事,样样都是积极的对待。很快,线上的同事都记住了我,一个肯吃苦出力的小伙子,班长也特别的关心我。可是,经验的欠缺,让我就像一个干苦力的。我总是给自己打气:小伙子,加油吧,就当是锻炼自己,就算是为工作经验而交学费吧。自己给自己有了这样的鼓励,再多的事情,再苦的事情,也可以愉快的去完成。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到了,因为我的工作表现优秀,公司破例录用了当时还没毕业证书的我。

公司的业务很好,产量一直在增加,所以我们组力课就改为两班制,每天的工作时间变为了12小时。这样的工作力度显然让我难以接受,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睡觉,有时候连饭也不想吃。以前,对生活和工作都一直充满憧憬的我,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实在透不过气来,工作上受的委屈和压力也在增加。想想不如放弃,回家吧。

正当我准备辞职回家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及就业指导的老师们及时出现了。他们先静静地听我宣泄心中的不满和痛苦,之后就开始帮我认真分析形势,再次给我讲述了我曾经熟悉的周明涛、蒋连华等人的创业历程。他们告诉我,创业路上,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冷静下来后,我暗自擦干委屈的泪水,对自己坚定地说:路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了就要走下去,而且要昂首挺胸的走下去。

终于,我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赢得了回报。一次公司内部提拔技术员,因为我的优异表现,我被推荐上去了,结果很快,我就被调到了技术部。于是,年仅18岁的我,成为了技术部最年轻的成员。上班时间也变成了每日8时制,薪资由原来的800多元提高到了1000多元。

我实现了当初的第一个梦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技术人才。

不贪安逸,实现第二次创业目标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何况,18岁的我有一颗好胜的心。骨子里的那股冲劲告诉我,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我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2003年5月,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的课长,他很赞同我的想法。于是,经过他的介绍,我来到了当

地江南模具厂学习做模具。从此,人生路上又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

模具,在机械行业中算是顶尖的技术。一个出色的模具师傅,要将技能、细心、创新、经验结合在一起。要学成一名模具技师,需要的是兴趣,能吃苦,肯钻研,还要有灵性。这决非是一件轻易的事。

要学习模具制造,就先要能看得懂图纸。在这里让我欣慰的是,当初在学校所选修的机械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课程,现在可以派上了用场。我又重新翻开那些书。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拼命地啃书。

学徒生活,真的很艰苦。早上8点上班,可是下班时间就不定了。如果模具交期比较紧,经常要加班做通宵。作为学徒,被师兄或者师父训斥是很正常的。更有甚者,有的还仗着自己有点水平或资格,就经常欺负学徒。生活方面也很艰苦,食堂吃的很差,只供应两顿工作餐。学徒每个月只有三百元的工资。没有宿舍,就几个人一起合租一间房子,每个月要交一百元房租,加上每天早饭开销,实际上每月仅剩下一百多块生活费。然而,我知道:我是来学做模具的!要学做模具,就要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空闲的时候,大家也会在一起交流。记得一次闲聊中,几个学徒工挖苦我:“你怎么这么傻啊?放弃那么安逸的工作,来做一个月三百元生活费的学徒?”我轻松的笑着说:“燕雀安知鸿鸪之志哉!”一阵笑声后,谁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但我知道,这种艰难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工作之余,为了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全面,我报名参加了《企业管理》的自考培训。每个周末都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去听课,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一次,我的师父问我学习这个有什么用,是不是要拿文凭呢?我告诉他,其实学习这个我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最重要的是想多学一点管理知识,等我对模具足够精通了,我要开辟自己的天空。

也许真的是巧合,没有想到师父很赞同我的想法,他告诉我,只是因为他的个人力量比较微薄,时机还不够成熟,要不然他也会出去自己闯了。

老天撮合了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我和师父经过两个多月的计划,筹备,2004年3月,在昆山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办了现在经营的这家工厂——鑫精威模具制造厂。

历尽艰难,汝玉始成

工厂筹备期间,我再次体会到了创业是如此艰难。因为工作年限不长,我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唯一的办法是借贷。我和父母四处奔波,东凑西借。由于家境的一向窘困,许多亲戚都不愿借钱给我,他们不敢相信我,有的甚至带点嘲讽的口吻说道:“就你这样的毛孩子,就想办厂,这不是在开玩笑嘛。”然而,我们终于筹到了27万。就这样顶着众多怀疑的目光,总投资40万的模具工厂在2004年3月正式开业经营了。那年我才19周岁。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终于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与创办工厂相比,经营一家工厂更觉艰难。方方面面涉及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明显感觉经验上的欠缺。商场如战场,没有实际经验和商业策略,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然而,倔强而又好胜的性格再次鞭策我要全力的去打拼,重压之下,反而更加激发出我的潜力和斗志。要想工厂立足,就要有源源的客户;要想有客户,就必须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业务是主要的一块。因为初来乍到,在业务方面不够老练,每天都是不知疲惫的奔波;每次都是不厌其烦的介绍推广自己的模具产品。但付出和回报有时并不成正比。有时候连续几天的奔波和推广,都会无功而返。很多时候还要遭受很多白眼。可是想想,那么多创业者,哪一个不是这样从荆棘中杀

出一条血路的呢!

经验慢慢地积累起来了,客户也慢慢地积累起来了,工厂的经营逐步有了起色,走上了正规。经过一年多的辛苦经营,收回了当初的投资成本。如今,我已有30多名员工,其中一些就是我的校友师兄弟。比起他们,我是走在前面。

可是,我却不满足现状,因为这只是我创业的初期,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把工厂做的更大更强。

路还长着,还要继续昂首挺胸的走下去„„

钢铁少帅虞钢

——记溧阳职教中心94届优秀毕业生虞钢

虞钢,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通用

机电专业班94届毕业生。1993年7月参加工

作,现任上海西本钢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董

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民建成员,浦东新区工

商联(商会)第三届执委会执行委员。2003

年获得“上海浦东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5年就任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副会

长。其执掌的西本钢铁现注册资金达6600万

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12位,

被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物资信息联盟评

为“全国百强钢材营销企业第7位”。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每天迈着信而稳健的脚步走进办公室,西本钢铁总经理虞钢总是习惯做一件事情,就是默念一遍悬在办公桌左首墙上那八个大字:“面对;坚持;感恩;制欲”,伫立片刻之后,才全身心地投入新一天繁忙的商务工作中。

虞总告诉笔者:“这八个字代表着一段经历、一种态度”,他解释道,“我相人乃至西本经营之道,还有为人处世态度,这八个字给出了概括”。

尚未步入而立之年的虞钢,成熟中显露着亲和力,谈笑之间,你会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统帅着拥有精锐市场采购、销售、信息化优秀团队的他,在短短六年时间里打造出了西本钢铁这一钢铁行业内的营销巨头。

放眼看来,一根根钢筋、一卷卷盘条,经由虞总领导下锻造出的、完善的西本钢铁供应服务链,现在已扎根在未来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融合进浙江的第一高楼温州世贸大厦;植入到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港洋山深水港;默默无闻“驻守”在华东乃至全国成百数千栋建筑里。

在公司迎来六周年志庆时,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泸崇苏”隧桥工程超10万吨钢铁供应标的,又花落西本钢铁。在钢铁产业大势调整之时,西本钢铁发展却是有条不紊。领军有方、治军有道,这也难怪人们对西本钢铁的“统帅”投来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带着对神秘感的探求,我们走近这们“钢铁少帅”。

内向却爱思索——少年虞钢已有领军之才

或许很难理解,童年时期的虞钢,竟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然而内向之中,人们总会发现他善于思考\行事果断的一面,这也难怪得了其他小朋友的信服,每次做游戏的时候,领军出战的”将军”一职都绝不会旁落,邻居的老人们都不得说:”这孩子,

来一定是块做统帅的料.”

如果说童年中还带着许多的戏言,不足取信,那么少年时期的虞钢,则已经慢慢将其不凡的商业头脑展露出来.每次学校组织春游,他都会带上家里的相机,以每张九毛钱的价格来为同学拍照,当时的照片冲洗成本是两毛钱一张,而市场上拍照要一元钱,大家没有道理不喜欢他给出的优惠价格.就这样,一年内拍摄几次照片,虞钢用一部相机和自己的一个"点子",轻松就换来了他一个学期的学杂费.

少年时代,宽容的父母为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自由成长环境,虞钢自己的大事自己做主,父母只提供参考意见.中学毕业,成绩优良的他,却并没有报考市高中,而是选择了一所与冶金钢铁有关的技术学校,这在那个"专业兴盛"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想快一点获得一技之长,早一点接受商海的洗礼,正是他这个时期的心中所想.知识的海洋里,虞钢拼命地汲取营养,不仅依靠优异的成绩,胜任了热处理和钢铁冶金课代表,还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机械制图比赛.

童年时的"统帅梦",年少时的头角崭露,有人说"舞台决定了演员表演的空间",这句话哲理丰富,虞钢接下来的人生这路,也随着"舞台"的扩展步入无限扩展.

带着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抱负,虞钢走进了上海滩这个"大舞台".出任溧阳物资局下属资料公司驻沪办主任一职,一做就是六年.六年里,他勤勤勤恳恳,珍惜分分秒秒地工作,也正是这段时期的磨练,他熟悉了物资流通行业的各个环节,发现了旧环境下存在弊病与发展机遇.

困境中果敢决断_青年虞钢步入诡谲的商海

1998年,物资系统的许多国企出现了全面亏损,整个行业凋敝,在这场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激烈的碰撞中,老企业相继倒闭.这个时候,希望儿子能够继续在国企中留任,是任职溧阳物资局党委书记的父亲当时的想法.加到溧阳做一名干部的机会摆在虞钢的面前,选不选择这一"铁饭碗",虞钢的决定让父亲安心,而是在此时这个溧阳青年心中,出现了更远大的志向、更美好日蓝图。

圣人有言:有得必有失。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无疑可以用无限多华丽的司藻来形容年轻少帅的胆识过人。然而,虞钢的想法却似乎出人意料的简单:“自从我父亲给我取了‘虞钢’这个名字,注定我这一辈子都国与钢铁结缘”。这,应该是一种信念。为了这种信念,虞钢陷入失去“铁饭碗”。

面对上海滩无处不在的商机,他继续着自己的信念。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钢材的需要会逐步凸现。钢铁的通用性强,且和宏观形势接轨,现金流比较大,而且螺纹钢在钢铁中以占有着主导地位,没有理由做不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各项基础建设对建筑钢材的需求可想而知;面对上海当时居住条件恶劣的状况,-开放后的上海必然要在这快马加鞭,迎头赶上,房地产对建筑钢材的需求也是初显端倪。在物质流通行业磨砺六年的虞钢,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中间潜在的商机。他的事业发展方向,自然是锁定在了钢铁上。

回忆起事业起步阶段,虞刚记忆犹新:一点点积蓄,租赁的一人7、8平米的办公室,自己的小公司就是这样诞生了。苦于资金短缺,他只好从一家关系要好的圆钢厂免费订货,然后翻看钢材供求信息找寻买家将资源快速销售,用赊销货款作为流动资金,运作自己的企业。企业的发展是艰辛的,然而“机遇”由来只留给“做好充分准备的勤奋的人”,不知不觉中,机遇慢慢靠近虞钢了。

1999年的某一天,虞钢因外出办事来到七莘路上,出于职业习惯,他看到不

早晨设计公司创业经历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五篇

上一贴栗子同志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

我目前的公司也面临一个问题: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到了一定年限,公司不可能在无限制的加薪水,如何能留住人才,留住和公司一起创业的元老,毕竟我们没有机会上市,不可能给员工承诺期权,股票啥的,有什么好办法呢,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真诚的感谢!

很关心早晨设计的设计合伙人制度是如何出笼的,在什么条件下,具体如何运作,如何平衡老板和员工收入由原来的薪水制,变成了分成制,这种模式能够解决目前早晨存在的设计师流动的问题吗?

谢谢,就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

1997年我出来创业出于两个原因,第一:那一年索罗斯洗劫了泰国、新加坡和香港,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北京的广告行业遭受重创,据说那一年倒了300家广告公司。大家人心惶惶的,公司里没有一个现实的发展规划,我看不到我自己的未来,换了几家公司之后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于是我想出来创业,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魏来;给我的工作室起了个名字早晨。

第二:我那时候已经厌倦了低档设计师的生活,比如天天加班;熬夜做无聊的事情;修改再修改不知为了什么?笔稿再笔稿,设计师在客户面前就像一群摇尾乞怜的狗;我真的厌倦了,于是我对同事说:我们自己干吧,我们不加班,不熬夜,不做不喜欢的设计,不笔稿行贿,不陪客户吃饭……他们俩说好,他们是我们公司的AE徐漫天小姐和设计师小东,我们三个人在我们家成立了早晨设计。陈斐(那时还是我的哥们)帮我把我的单人床抬出了我的卧室,我们开张了。

几个月之后,我们花完了所有的钱,打完了所有的电话,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我们还是不见起色,于是我们决定散伙,徐漫天临走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说是今天她联系的一个新客户,不知道有没有希望,公司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开始准备找工作。出于无聊给那个电话拨通了,接电话的是朱老师,普利生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今天她还是我的客户和朋友,2002年我们买远洋天地房子的时候还是她借给我50万块钱,要不是这个电话,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个叫早晨设计的破设计公司,因为它早该倒闭了。

2000年我在书店里看见了悦目堂和理想公司相继出版的设计年鉴,我羡慕死了,对于只身打拼的我来说,那时候张京和绍新就是遥远的山峰。于是我一咬牙,把早晨设计一年来赚的所有的钱,也就是三万二千块钱,给了雅昌的彭岱,让他给我印一本设计年鉴,他当时根本看不起我,他但是肯定不知道,这个家伙的第五本年鉴给了他100万块钱,要是知道他一定会对我好点,起码会给我倒碗水,是的彭岱当时收了我全部的家当,没有给我一口水喝。

那时候龙之美书店是北京唯一的广告书店,我没有钱我只能去看书,看着那满墙的书,我幻想拥有一个图书馆,可是我没钱买,但是我可以偷,我被徐智明(龙之媒的创始人)抓住但他没有送我去派出所,是否他当时知道几年后他可以代理我全部的写作?我的第一本年鉴在雅昌印好后,我交给徐智明,摆在他书店最显著的地方,早晨设计开始受人关注。

2003年早晨设计已经成了北京知名的设计公司,可是我的烦恼随之而来,因为伴随着我的业务越来越多,我开始放弃我的理想,我们加班,我们熬夜,我们摇尾乞怜,我们……我以前所有讨厌的东西全来了,设计师纷纷离开我,在背地骂我,我突然变成了我以前的老板,那个最可恶的家伙。

我不能这样下去,因为早晨设计成立的时候我们有誓言:我们不加班,不熬夜,不做不喜欢的设计,不笔稿行贿,不配客户吃饭,这是我们说好的,这才是早晨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公司。

于是2003年对我非常重要,我开始思考怎样经营一下设计公司,把它经营成伟大的公司,而不是大公司。我出国考察,去五角、去landor、去福斯特;去旧金山、纽约、伦敦……旅行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发现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与我们的区别有三个:

第一:公司里孩子少老头多,世界上优秀设计师的黄金年龄是35到45岁,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好的收入,他们懂得生活,懂得奢侈。这不是我说的是五角的合伙人说的,他说:能够消费得起设计的人才佩当设计师。

第二:著名设计师都成长于著名公司,他们在那里可以工作十几年或几十年。

第三:著名的设计公司都非常优雅,都像是美丽的博物馆。

我决定我要以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为榜样,但是首先我要留住我的合作伙伴,让他们相信

我,相信我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30岁以后我们不改行,我们做一辈子设计师,当一个时尚的老头,当一个能够消费得起设计的人。

这就是我要改革的前因,当时早晨设计百分之百属于我一个人,今天早晨设计百分之百不属于我一个人。

我能够选择今天的生活方式是我的运气,首先因为我幸运地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精英,他们大部分是我的客户以及客户的朋友,我有一个优点倒是真的,就是我总是能和我的客户交上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也不是桑拿朋友,更不是夜总会朋友,是真正友谊层面的朋友。

我们发展成这养的模式,与我的一些客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个人是何杰,他是著名的做企业购并的律师,我们都为远洋地产服务,他负责地产上市的工作,我负责上市形象的准备,于是我们认识了。他很喜欢我,请我为他们公司设计一些东西。我就有机会向他请教,因为他是企业架构的专家,我把我的情况跟他一说,他想都不想就说合伙制,只有这个行得通,因为你们是脑力劳动,公司资产负债表几乎等于零,你们的工作和律师一模一样,律师事务所可以做到一千人,你们也能,但上不了市,你们就合伙制吧。

那时候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合伙制,何律师说见过美国的议会吧,我说见过,他说就是那样。我说那公司听谁的,他说大家呀?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创始人会有一些特权,比如创始人一票顶三票。我说:那管什么呀?那公司不就不是我的了?他说:这种公司本来就不是你的,企业核心价值就是人才,人家一走什么都带走了,你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我对合伙制最初的理解,可以说我是拒绝的,非常的抵触。股份制不行吗?假装大方地给点所谓的干股,不就等于空头支票吗?对于老板来说,不疼不痒的。于是我开始学习和研究这个行业,于是我发现,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传统产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资本,你当老板的理由非常简单:我有本钱。厂房是我租的,机器是我买的,所以我是老板,在这里干活的员工想自己当老板可不容易,即使你学会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市场也没有用,因为你没有本钱。所以公司法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保障本钱(资本)的安全。

创意产业可不是那一套,因为这一行不需要本钱,这一行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才。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只要有人找你干活,你就可以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根本不用管考虑本钱,没有办公室在家里干行不行?再不行在星巴克干不就得了,接待客户想创意都合适……所以传统产业的那些管理经验和办法,对于创意产业根本没有用,哦?你让我打卡?规定我产量或是什么鬼任务额?你让我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那我就不干了行不行?

别听那些老板骗你说给你股份的鬼话,要是真给你就让他把你的名字和所持股份比例写在营业执照上,于是谎言不攻自破。因为只要你拥有了一个企业的股份,你就享有了分红的权利,你就可以不用来上班了,年底带着会计找他分红来就行了,这是法律规定的。创意产业最害怕的就是这种“死人吃活人”,股东一多企业就承受不了了,肯定会倒闭。经过学习我找到何律师说看来只有一条路,同桌吃饭各自掏钱,AA制?这就是合伙制。他说:“你很聪明。”

在这个期间,我又跟王中磊请教,那时候我为华谊兄弟做设计,他经常来我们公司。我发牢骚说设计师太有个性,真难管理呀。他笑着说:导演难管理还是演员难管理?还是设计师难管理?我当然知道前两个更加复杂,于是跪拜请教。

他说:关键在于你们这些开设计公司的人,都是自私和狭隘的人,你们剥夺了设计师的署名权,名誉权,设计师给这你们工作得不到荣誉,得不到成就感,当然不开心,人不是完全为了钱。你看看你们设计行业,著名的设计师都是老板?可是当了老板之后的设计师哪里还有创造力?你们的创造力不都是那些普通的设计师吗?你们干嘛剥夺他们成为著名设计师的权利,你们应该帮助他们成为著名设计师呀!

“可是他们出了名,离开我怎么办?”

“那是天经地义的,谁又不是谁的奴隶!不这么做人家会更快地离开你。”

所以,平心而论,早晨设计的体制改革并不难,但是改了三年都是我内心的挣扎,把我的企业真正的分给我的伙伴,它的目的就是依赖人才,保护人才,留住人才。它的做法就是让一个有志于设计行业的青年,用5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著名设计师,让设计成为他可以终身依赖的职业,让我们的合伙人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

我想让早晨设计成为中国的华谊兄弟,十年以后,你上网寻找中国著名设计师,假如有50个人,25个来自早晨设计,那25个是其他公司的老板。哈哈,如果真是那样,我就成功

了!这就像王中磊不是一个演员,也不是一个导演,但不耽误他在那个行业的作为。

我还和雅昌的万杰学习生产管理、和画廊老板们学习艺术人才代理制、和志鸿集团(中国教育图书第一品牌)的李总学习怎样规模化……

简单来说,合伙制是商业行为里最原始的合作形式,但是至今还是很多行业必行的方式,比如律师事务所、基金管理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它的生存和维系不靠合同,而依赖公平的分配制度、民主的决策模式以及合伙人之间的友谊。

合伙制就是议会制,它的股份是不可以带走的,当你离开了这个团队你只能带走大家的祝福。也就是说15年之后,当我退休的时候,早晨设计除了发给我一个终身荣誉员工的奖状之外,它就再也不属于我了,原来属于我的股份会被重新平分。

这就是上个星期我们合伙人会议还说的事,我们一定要尽快完善我们的各种决策制度的民主化,等到我们这些创始人退休的时候,交给继任的年轻人一个漂亮的早晨。如果真是那样,我们这六个人就为中国设计行业创造了一间伟大的公司。

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创业的时候就已经厌倦了那种低档设计师的生活。我今天郑重的告诉大家,我早就不是一个设计师了,我2003年以后就很少设计过什么,那些作品都是我的合伙人和早晨设计的设计师的杰作,你们可以不喜欢我,诋毁我,但你们不要诋毁他们,他们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设计师。你问我是谁?我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设计企业家。

最后我想说,向华盛顿们致敬,因为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政权,更重要的是维系平等权利的规则,这种天赋人权的规则已经延续了200年,目前看着还可以吧,毕竟我们还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而我们从事的商业设计,以及所有可以规模化的脑力劳动,大多都诞生在这个国家……

早晨设计

魏来

2009年3月22日

听说过早晨设计,却从来没仔细了解过。当我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说自己真的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或许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会有这种想法吧。整天没命的工作,整

建筑装饰行业创业事迹介绍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六篇

陈勤奋创业事迹介绍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0-10-29 16:13:28 编辑:陈宏 来源: 阅读:411 次

他深知勤能补拙的良训,在创办建筑装饰企业之路上摸爬滚打,独辟蹊径,唱响着勤奋者动人的创业之歌;他以开拓的精神、火热的激情,点燃了创业的青春之火,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他就是陈勤奋。陈勤奋1981年3月出生在浙江省玉环县,2002年7月毕业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现任浙江省台州市玉环百斯特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大学,人生创业的始发站

1.来自黄海之滨学子的旧电脑

1999年秋,陈勤奋从黄海之滨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岛屿(浙江玉环)千里迢迢进入内地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时,他简陋的行囊中,却携带了一台旧电脑,电脑虽配置不高,却是用他高中期间学习之余靠打工积攒下的微薄收入从二手市场上购得的。同学们问及刚上大学带它来干吗?他憨憨一笑:我人笨,早学一些计算机作图知识和操作技能,免得拖大家后腿„„

2.老师的助手,同学的益友

陈勤奋性格开朗,为人随和,深得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信赖。他在班委会选举中当选为学习委员后,更觉责任重大,学习愈加刻苦。他专业基础扎实,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年级前三名,曾获得过一等奖学金。在校学习期间,他多次主动协助专业老师举办过建筑装饰设计作品展览,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好评。生活上,他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充满责任感和关爱之心。2000年春季,学校组织全班到湘西去采风写生,班上有名叫龚伏保的同学,家境贫寒没有路费难成此行,陈勤奋得知此事,二话没说,从自己身上仅有的300元钱中拿出100元资助了龚伏保,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其他同学你10元、我20元,立刻凑齐该同学采风写生的费用。平时,他还将自己打工挣钱买来的绘画颜料提供给贫困同学使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大家钦佩。

3.总是知道先飞的“笨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陈勤奋自称是“笨鸟”,可大家相处时间一长,同学们都觉得他是大智若愚。比如在校要掌握计算机辅助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软件的操作技能,在这方面花多少时间都是不为多的。在讲授CAD课程时,勤奋同学不仅是班上该软件操作的领跑人,还率先学起了难度较高的3DMAX,用其制作建筑装饰效果图。当大家还在为学习3DMAX制作效果图犯愁时,勤奋同学已在专业课老师介绍下,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实习,开始进行设计实战了„„

很多同学的计算机作图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得益于他的带动和帮助。在校期间,经他介绍,被当地设计公司聘用的同班同学就有五名之多。毕业时,当地颇有名气的居然美室内装饰公司愿以高薪待遇挽留他,却被他谢绝。离开母校时,他的行囊依然简陋,只是少了那台几乎已经报废的二手电脑,多了一个“苹果牌”笔记本电脑——这是勤奋同学在校期间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作图技能为企业服务所挣来的报酬换取的。这台笔记本电脑,承载了他又一个美丽的希望:他选择了将所学的职业技术服务家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创业之路。

二、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1.初生牛犊不怕虎,搏击“商海”遭搁浅

作为一名志存高远的青年,陈勤奋刚刚走出校门、面对五彩纷呈的市场时,那股暗藏内心深处的投身商海、自立山头的冲动日益强烈。当时,他认为自己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并且能吃苦耐劳,如果再和几个志趣相同的朋友一道奋力拼搏一下,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创立一番事业指日可待。于是,2002年7月通过自筹资金,和朋友合作注册了金铭室内设计工作室。然而设计工作室自创立之日起就陆续出现了未曾预料的一些业务难题和资金困难,接下的设计业务订单寥寥无几,经营效益不佳,没过多久,这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还是选择分道扬镳。

2.吃一堑长一智,自古好事多磨难

面对生平的第一次创业的失败,陈勤奋情绪低落,创业前的锐气直线下降,深深感到了世事的无常和青春的无奈。大约有半年的时间他都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正当他苦闷至极时,一些热心的朋友向他伸出了友爱之手,指出了他的“书生意气”和创业理念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不成熟之处,并激励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磨难使人成熟。“天上下雨地上滑,哪里跌倒哪里爬”这句谚语在唤起了他内心的责任和自觉,这时的陈勤奋仿佛又看到了事业的一丝曙光。为了重新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他开始仔细地反思第一次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回放。他找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对照理论分析自己当初的失误之处,系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和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设计思想和经营理念开始改变,逐渐走出了创业受挫的阴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淀着进取心态,他开始脚踏实地去了解当时的建筑装饰市场和客户审美需要,不断弥合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经营管理意识,怀着激动而诚实的心情去做每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3.万事开头难,创业也是一样

从头再来说起容易做起难。如何从头再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勤奋决定立即从三个方面开始新的创业之旅:一是虚心地向市场学习,进一步了解装饰装修市场行情;二是到成功的同行企业打工,到实践中学习;三是向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朋友学习。他白天到公司上班,边工作边“偷艺”,从而“零距离”地接触到了装饰市场与公司管理;同时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虚心地向一个曾在杭州做公司管理的朋友请教关于家庭装修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他不断磨砺了创业的毅力和设计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打交道的技巧、如何独立完成装饰工程的所需的技术与管理要点。这时的他已在内心深处系统地勾勒了创办新公司的蓝图,包括经营理念、服务宗旨和运作人力与物力、资金与资源的途径等。对于陈勤奋来说2003年11月12日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这天他到工商局注册了台州市玉环县百斯特室内装饰工作室,同时迎来了第一个客户。随着第一个装修工程高质量的竣工验收,工作室的业务像“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伴随着装修业绩和工程经验的增长,工作室开始立足于本地的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和拼搏于2005年10月14日工作室更名为玉环百斯特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三、客户至上,做最好的工程和服务

1.实施“四新、四省、三定”公司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企业品牌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百斯特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施工为一体的专业装饰公司。如同公司英文名称“BEST”(最好)一样,公司自创立之日起就以“做最好的工程和服务”为已任,始终秉承“口碑相传,永续经营”的经营管理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客户为中心,靠专业显特色,以质量求生存”的服务宗旨来服务于广大客户。公司以时尚、现代、个性、简约的设计理念倡导家装新潮流,提倡“四新”技术标准,即“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实施“四省”的服务方针,即“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在装修工程与材料方面实行“三定”的全透明报价,即“定材质、定品牌、定价格”,公司专门从杭州聘

请了资深的装饰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推广应用上海、杭州等地区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公司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优质的经营服务、独特的设计风格、精美的施工工艺不断树立了企业形象,打造了企业品牌。

2.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为本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公司不断改革创新,步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目前固定资产达到50多万元,拥有成套的建筑装饰施工设施设备与生产线。公司确立了专业从事商业卖场、住宅别墅设计与施工的经营方向。公司设有业务部、设计部、施工部和财务部等机构。业务部现有中高级管理人员4人;设计部现有设计师3人;财务部人员2人;施工部现有5班专业施工队,计37人。此外,公司还外聘有资深设计师和专业效果图绘制人员等15人。作为曾经是一名大学生的陈勤奋深知人才储备与知识创新对建筑装饰设计等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他注重在的公司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公司在招聘人才过程中,优先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每年为8-10名大中专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岗位,这些既为公司发展培育后备力量,又为家庭与社会分解就业压力,实现了公司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目前公司的管理、设计人员中有80%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整体素质较高。

为了提高本公司的员工整体素质和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公司重视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与合作。2007年上半年公司员工先后参加杭州汇众管理机构设计师、管理人员整体培训,进一步明晰企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激发志同道合者的创业激情。2007年8月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装饰行业执行力大会期间,公司员工学习考察了杭州九鼎装饰、中冠装饰、国盛装饰、上海星辉装饰、苏州锦华装饰等老字号装饰公司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公司管理模式和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

3.融入行业大平台,实现企业大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公司与其他兄弟装饰公司达成协议、形成联盟。百斯特装饰公司积极配合本地的装饰行业协会为客户搭建了优质的服务平台,提倡业界市场管理科学化、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师的主人翁地位,统一提升了设计费标准,促进了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上档升级。公司在近四年的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公司完成产值460余万元,实现利税28万元,被评为台州市“重质量、守诚信”单位,2007年公司成为玉环装饰协会会员单位。目前,公司按照创建现代学习型企业的既定目标,加快步伐攀越新的事业高峰。

四、创业者的创业感悟

陈勤奋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装饰设计行业至今已经5个春秋。回首创业之路,他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体会。

1.凡事预则立,好的计划是创业成功一半

回首创业路,陈勤奋认为创业之前一定要拟定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活动有效地进行。通过制定计划,可以明确经营的目标,发现更多减少成本、提高利润的机会,并能预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减少出现重大问题的机率。

2.实践出真知,只有下水才可能学会游泳

许多青年朋友大学刚毕业时都担心:一没经验、二没资金、三没关系如何创业?陈勤奋以为这些担心没有必要,年轻人要有敢闯敢干锐气。陈勤奋在上大学期间就明白今后肯定要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他认为所有经验都是积累的、都是从无到有的,不脚踏实地地做,永远都不可能获得经验。因此,有了创业的愿望后能不能下决心付诸行动,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3.合理定位,科学管理,精心经营

作为一名创业者仅有奋斗与受累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还需具备相关条件,比如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以及机遇等。创办企业更要合理定位,科学管理,要明确哪些事坚决要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陈勤奋建议青年朋友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要处理好“四流”,即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在资金流上要保持现金能够随时周转开来;在信息流方面要有敏锐的“触角”,随时保持信息畅通无阻;在人才流动上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保持团队的动态平衡;在物流方面既不要缺货,也不要存货过多,随时发现并处理积压货品。

4.周密筹划,认识变化,平衡发展

初创业者往往对一种新的想法过分乐观,一旦出现问题或困难又茫然不知所措。陈勤奋建议大学生朋友可以将宏大的创业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先设立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稳扎稳打,经过努力完成后,再根据环境的变化设立另一个目标,继续努力。同时,要像长跑运动员一样严格控制起跑、加速、稳步、冲刺的节奏,开始时宁可慢一点,也要合理分配体力、财力,机会来了就要全力以赴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陈勤奋正带着他的团队在创业的征途上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他坚信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小企业只要不断地努力,也可以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邓东英创业事迹介绍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0-11-09 10:16:52 编辑:陈宏 来源: 阅读:286 次

邓东英,男,山东省聊城市人,1999年就读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习期间,他曾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兼系报主编和海心文学社社长等职务。他能够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习勤奋得法,成绩优秀;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展示了较为优秀的综合素质,多次获得院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三年的大学学习,为他健步社会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毕业后,他同样经过了一个痛苦的择业过程。他的父亲在当地从事一些机械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规模不大,管理人员也很少,希望他学成归来子承父业。考虑到与所学专业的不对口,他说服了父亲,决定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以最优化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但现实是残酷的。经过无数次的碰壁他终于明白,即使是天之骄子,期望与市场需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许多用人单位看重实际工作经验,而初毕业的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个, 想一步到位找到理想工作不容易,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没有任何捷径,得从基层做起。找准了就业定位,调整好心态,他把目标锁定在中小型建筑装饰公司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被当地一家建筑装饰公司聘用,开始了小工生涯。小工在整个现场施工的人员中地位是比较低的,是力气活,给那些有技术的人员当下手,当然待遇也是最低的。在现场做了半年的小工,之后升级做了初级技术工人,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活。工地的环境很差,无论是吃的住的,在这里,他品味到“吃苦”二字的滋味。他看到了劳动的价值,也掂到了汗水的份量,他坚持下来了,有效地锻炼了吃苦耐劳、与人沟通以及继续学习的基本素质。也是这半年的小工生涯,使他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市场,也结识了一批朋友。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其自主创业之路增添砖石。

2003年底,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鼓足勇气,找亲朋好友筹凑资金,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装饰公司。开业之初,他一边跑市场,一边学习业务及管理知识,在朋友的帮助与支持下,快速进入角色,业务量也步入正轨。面对有潜力可挖的大市场,他选择了扩大生产规模,正式注册了“山东润发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作。在公司的经营运作上,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至上”。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人,只有诚信、厚道的人才能干出一翻事业。人的智商不会有太多差距。狡猾、欺骗只能是一时的,无法长久,诚信才是立业之本。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整顿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力度,他们公司一直没有发生过拖欠问题。04年,有一个项目因为业主方的资金不到位,公司在项目上垫付了不少资金。快到年底了,材料供应商的款,工人工资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公司答应在腊月22之前要把所有欠款全部结清。由于业

主方老是拖欠,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债务转嫁给业主方。但他没有这样做,在承诺的期限里从银行贷款解决了问题。这样无论工人、供货商以及业主方对公司都是很满意的。年后业主的资金问题解决了,而且主动提出来帮公司偿还贷款。凭着诚信与质量意识,公司一年一个变化,目前公司员工79人,其中大中专学历38人。企业年生产总值达500余万元,2006年完成税额30万元。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功的自主创业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艰苦奋斗、充满挑战的人生经历,它凝聚了创业者的智慧与汗水,也是平时知识积累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自然回报。它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否则,上帝不会赐予你一片蓝色的天空。

记湖北职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自主创业典型丁庆同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2-04-09 15:14:50 编辑:陈宏 来源: 阅读:29 次

2007年9月,高考结束后,我来到湖北职院学习,所学专业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在校学习期间,认识了很多来自各地的同学和很多优秀的老师,平时学习认真,老师们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我没弄明白的专业知识。很快,两年过去了。

2009年6月我从学校踏入了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刚出校门的我,开始对自己没信心,因为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放在专业性很强的装饰公司只是杯水车薪。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我和同学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精心准备了毕业作品和个人简历,首先去了一家在孝感做得很不错的家装公司,面试的主考官是公司老总,他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开始,我的心里可以用忐忑不安、慌张这两个词形容。慢慢的我放松了许多,我们交谈很自然,感觉面试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严肃。大概谈了半个小时,对方就让我留下联系方式,说回公司研究后再通知我。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没接到他们的电话,当时心灰意冷,感觉自己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没我想的那么顺利。后来我去了另外一个装饰公司面试,也就是我现在的单位。当时一起去面试的有我们班20个同学,经过三天的测试后,最后只留下了5位。心里暗自庆幸我是留下的之一,同时也感觉找实习单位确实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公司把我分到了工程部做实习工程监理,当时觉得有些委屈,“为什么别的同学到设计部去和设计师们学设计了,而我只能跟着工程经理在工地上到处跑?”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天。后来,公司同事告诉我,“学设计得先从最基本的工程施工开始学起。”,也跟我讲了这其中的许多道理。我牢记同事的话,认认真真的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在炎热的夏天,我的衣服几乎每天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一直处于汗湿的状态,也晒黑了许多。这中间也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从没受过这份罪的,况且还没工资!纯属白干。”在心里犯嘀咕。但是,内心里却深深的懂得人不能混日子。有句话我一直在我心里:“现在你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于是,我咬牙坚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的努力与进步也被公司领导看在眼里,领导找我谈心,表扬我工作认真努力,鼓励我好好干,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在公司实习了半年时间,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这与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我辞职了,当我把辞职信交到领导手里的时候,领导很惊讶,问我为什么辞职,而且百般挽留。回到家了,在县城的一家装饰公司上班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人际沟通能力,得到老板的赏识,当即就让我做部门主管,在主管位置上,让我学到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加上我对设计和施工负责,所以,在这个公司4个月里,我的专业技能有了一次较大的进步。

后来,孝感的一个很不错的装饰公司老总通过一些渠道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想请我过去。当然,也给出了当时我认为不错的待遇。看在那边的发展前途和这个公司还不错,我过去了,在那也是做主管,期间,老板对我很器重,我工作也很认真,公司改组的时候,公司决定任命我为工程部经理。这个时候,我的实习期也刚好结束。看着有的同学还在实习的时候,我自认为自己的进步还算不错。但我没有丝毫的骄傲,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公司领导对我的培养和器重。让我在实习期间,没有遇到大的挫折,一切还算顺利。

2010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之前实习的单位工程部的经理也是我很好的朋友,约我聊天,说想和我一起接下这个公司,当时心理准备不足,慎重考虑了一个星期后,我决定跟他一起做。我问为什么要选择跟我一起,他说是因为我这个人工作态度认真,完成任务效率高,为人实在、本分,并且眼光与其他人不同。当时公司的老板也很器重我,说把公司交到我们二人手里,放心!那个时候,听到她这样说,心里真的很感动。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样的机会。

创业的开始是艰难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确如此,开始的时候,有时一个月都没有签单,而公司每个月的开支都是2万多元,当时,感觉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我没有气馁,认真的总结之前的经验,努力学习企业经营之道,白天跟工人们在一起讨论工地上的一些问题,晚上在办公室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有客户咨询的时候,我都真诚的接待客户,把客户的房子当成自己的房子来设计和装修。加强员工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认真的执行到位。在营销方面,多跟着做得好的公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后发挥自身企业的特色。年初,公司预定产值目标是400万。经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年底,产值达到了450余万元。企业年利润110余万元。其中,公司为了扩大影响,在公司二楼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一个实体家居体验馆,在一楼开设了两个室内设计高端工作室。实现了营业面积400平方米,精英设计师8人,工程管理人员10人,行政人员5人的中型装饰企业。在业内和广大客户中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孝感市装饰企业前五名之一。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家装优秀企业”“中国家装示范工程”“孝感市建筑装饰先进企业”“消费者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称号。去年又与湖北职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实现了企业进高校提前预定,学校定向培养的互动模式。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透明家装,放心工程’的服务理念。在材料方面,公司坚持环保第一,统一配送,不用一张家私宝,材料环保级别高于市场一个档次。在质量控制方面,实行工程总监负责制(总监1名,监理5名,项目经理6名),因此创造了4年服务三百余位客户而无一家投诉的行业奇迹!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原则,实现在7年内成为孝感地方家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脑子里总有着“居安思危”这根弦。公司未来的路程任重而道远。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学院的办学优势,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精心培养,离不开我自身的努力与机遇,离不开当时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帮助。

『重庆』从一名水手到企业老总的艰难打拼历程(励志-创业) 先来个简介:

他曾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水手,也曾担任几家国企的老总为国企改革几度艰辛求索。(两者

变化大吧,后文看完您就会知道其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当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后,他毅然辞去令人艳羡的总经理职位,只身一人到重庆主城闯荡

(敢问,有几个有如此大的魄力)。

在正式以大本营的名义独立经营家装业前,他的角色有装饰公司打工仔、白领、股东……

2004年,他正式执掌大本营装饰。7年来,凭着他对这个行业深深的热爱与执着,在行业

内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今的“大本营”装饰,成为市场大潮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从名不见经传

到位居重庆装饰业界前列。而“大本营”的灵魂人物——总经理冉奎,始终践行着“经商诚为本,

誉从信中来”的信念。他说,成功没有任何捷径,惟有勤奋和诚信。 一个长江水手的梦与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冉奎就是生于斯长于斯。17岁那年顶替父亲进入忠县轮船公司,成为一名年轻的水手。父亲为了让儿子尽快端上“铁饭碗”而选择提前退休,而冉奎无奈之中也不得不放弃高考。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一江波涛依旧在汹涌,一种精神从来没有消失,一曲《水手》已成永恒的经典: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迎着惊涛骇浪,穿过激流险滩,惊险刺激的生活让冉奎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壮美!水手生涯给了冉奎搏击长江的机会,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更给了他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在拥抱一次次风浪的同时,那个未圆的“大学梦”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于是,在驻港待货的日子里,在夜航时昏暗的灯

张青林创业故事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七篇

创业故事:建筑人生--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张青林校

时间:2009-11-1 8:51:16 阅读: 191 标签: 建设监理 张青林

据/ZhengLiBBs/Show.Asp?ID=83656报道:

“我在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后又在建筑行业工作了30多年,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的了解,也有感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反映行业的呼声、为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是我的使命和责任。”2003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青林如是说。

此后,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张青林都以一个提案、一次发言、一篇文章体现其“建筑人生”的所思所想。

张青林的人生从大学所学专业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宏伟的建筑殿堂。从基层建筑企业最普通的白铁工、宣传干事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崛起,官至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建设部施工司司长。他的名字永远和鲁布革冲击波连在一起。而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在我国当代建筑管理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这里拉开了中国建筑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序幕。张青林是个思想家、实干家,充满了激情和远见卓识,他不仅科学地总结出鲁布革管理经验,而且以大智大勇推进和深化建筑工程领域的改革。他在担任政府建筑施工管理主要领导期间,组织学习和主持推广的鲁布革经验被公认为是他管理思想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可以说,鲁布革冲击波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全面改革,也造就了张青林人生最为华彩的一段历史。

从1993年开始,张青林又回到了企业,先后担任两家国内一流建筑企业的领导。这样他又把自己平常对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付诸于实践,在微观层面继续深化他的改革理想。由此,他一试中建,二试泛华。

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让人充满了对他的好奇。

“蹲苗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经历着“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也享受着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带来的自豪和激昂。这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很多人的命运都跟政

治有关。张青林亦然。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年秋天开始的时候,20岁的张青林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专业。然而,因为一起政治冤案,张青林无辜受到牵连,犹如一场灾难降临在头上。大学二年级时被免去团支部书记职务。到农村参加社教,因为表现突出,当地党组织根据上级“参加社教的大学生如表现好可以一线入党”的精神,为张青林申报入党,但因为政治原因连续3次都没有被批准,他心中的委屈难以言表。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建工部六局(现中建一局)三大队,下班组“劳动改造”。他是第一批下到建筑工地班组里的大学生,同来的大学生有的想不通认为大学白读了,为所学的专业知识浪费而长吁短叹。但张青林却是坚强乐观的,他觉得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工作,就应该快乐地干一行爱一行。白铁工是个枯燥单调又辛苦的技术活,张青林干了两年就能丁丁当当地敲出滴水不漏的白铁壶来。即使是送报送信他也做出彩儿。他深深体会到常年奔波在外的工人师傅们“家书抵万金”的感受,每天他都会在大家下班的路口,一面把信交到工人师傅的手上,一面乐呵呵地开着玩笑。张青林因此成为工人师傅们每天下班后第一个最想见到的人。

张青林的心胸开朗、朴素无华、踏实敬业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喜爱,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不久,他被上级调任宣传干事。1972年,张青林所谓的“历史问题”历经8年终于被调查清楚,12月26日他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张青林清晰地记得是毛主席的生日,对他来说意义不凡。张青林说:我体会到了获得解放并被党组织认可的快乐,感受到了党的恩情。今天的人们很难完全理解镌刻在张青林和他那一代人心中的感情。

这段经历让勤于思考的他悟出“蹲苗理论”。“蹲苗”是东北地区的农业用语,张青林认为人的成长也像种地时的“蹲苗”,必须在实践中扎扎实实“蹲”出本领,杜绝浮躁。时隔30多年,已是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的张青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精辟地阐述他的“蹲苗理论”:“小苗长出来以后,5月份如果天气旱,小苗不往上长,但根在土里扎得特别深。等到6月份一下雨,因为根系扎得很深,长势非常好,这年的庄稼也就丰收了。其实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要运用‘蹲苗’的思想,不浮躁,‘蹲’下去的干部一个是能‘蹲’出实际的才能,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练出来;第二个是能‘蹲’出他的品质,如果这个干部‘蹲’不住,心态浮躁,别人提拔了他就着急,这说明他的根扎得不深,缺乏继续成长的后劲。‘蹲苗理论’运用到培养干部、培养人

才方面,就是‘蹲’出才能,‘蹲’出品格,这是当前对干部重要的考验。”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受赏识获重用

19775年,担任中建一局安装公司工会宣传干事的张青林承担了全国劳动模范丁建基事迹的材料整理、写作及到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演讲的任务。报告会在露天举行,台下有1万多人的工人队伍。张青林了解丁建基,与丁师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能写会说。他的报告非常成功且轰动全场,丁建基的感人事迹也由此广为传诵,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为激励和鼓舞建筑工人的精神力量。当时国家计委一位主管建筑的领导同志听了张青林的演讲后不禁感叹:“张青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啊!”

第二年年初,年轻有才的张青林担任安装公司二队党支部书记。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他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率真的个性、豁达开朗的语言风格、认定目标一定要实现的精神,使他拥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威信,第一次显露出他的领导才能。仅两年时间,张青林就把一个落后的施工队变成北京“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

时光走到1979年,那位国家计委领导干部一直惦记着张青林,当得知张青林工作出色时,爱才惜才的这位领导便提出:“那是一个人才,请人事部门了解了解。” 由此,一代建筑管理大师脱颖而出。张青林被调入国家计委施工局,负责业务统计、执笔给领导写材料等工作。他从企业中来,熟悉基层情况,现在他又站在一个全国的高度看待全行业的情况。从微观到宏观、开阔的视野、切身的体会,这一切使得他对中国建筑管理体制现状逐渐有了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984年5月,张青林被提拔为国家计委施工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不到一年,他又被提拔为施工局局长。事后发生的一切证明,这项任命意义重大。没有多久,张青林遇到了一件引发我国建筑领域全方位改革的大事,就是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建设形成的改革冲击波。这不仅成就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而且在他的直接组织下,也是我国建筑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我当局长第一件事就遇到‘鲁布革冲击波’。”时隔多年,张青林仍然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鲁布革冲击波

鲁布革位于云南省和贵州省交界处,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万的鲁布革水电站。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基本建设项目。但是根据与世界银行的协议,必须进行国际招标。1984年,经过各方面评标,最终确定日本大成公司中标,它的标价比我国企业标价低44%。2年后,日本大成公司承建工程按时完工,质量优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建设战线长期处于“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被动局面,而鲁布革工程无论是造价、工期还是质量都严格达到了合同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鲁布革工程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我国施工建设管理造成巨大震撼。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极为重视,要求国家计委施工局对鲁布革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作为当年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的张青林,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多次派人员深入工程现场调查,自己也数次亲临现场了解情况。“现在来看,鲁布革带来了6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对投资体制的冲击,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工程,这不同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单一讲投入。二是以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单位,冲击了我国原有计划分配任务的体制。三是冲击了原有的施工生产方式。原来的建设施工队伍接到任务后,拖家带口一起上,坛坛罐罐一块搬。而在鲁布革工程中,日本大成公司只出了30多人的项目管理层,全部作业人员是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佣的500名工人。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层与作业层在现场结合的模式,创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四是冲击了我国隧洞开挖设计生产方案。日本大成公司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成型,而我国对于此类情况一直沿用多年的马蹄形开挖方式。两者相比,日本大成公司的生产方式使整个隧洞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开挖量和混凝土回填量,节省开挖费228万元、混凝土1230万元,共计1458万元。这也是日本大成公司比中方报价低44%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冲击了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过去的国有企业建制是局、处、施工队,无论多大的工程都是几个处对一个项目。遇到矛盾,还得上级来协调。建筑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改革,正是从鲁布革经验开始的。六是冲击了原有施工企业形态,促使国有大型企业由劳务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向上游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鲁布革工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离才有这种可能。”张青林几乎不假思索,也不带停顿地一一道来。

打开思想天窗

张青林说,“在鲁布革经验总结出来之前,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当时一直是我们苦恼的问题。”

1985年下半年,张青林参加了中央党校的集训,他带着“苦恼的问题”来到中央党校课堂。在这里,张青林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资本论》,其中马克思有段论述“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实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只有直接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企业的生产资料就是机器、厂房,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生产资料就是诸如塔吊之类的施工工具,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是在企业这样一个劳动场所中实现的。

但勤于思考、赋有独立思想的张青林对此提出质疑:“建筑施工企业不是生产力形成的地方,而是准备阶段,这一点与一般的工厂、企业不同。工厂、企业的劳动者只要把生产资料通过机器设备加工生产出产品,就在企业中实现了双方的直接结合。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项目在哪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就在哪里。所以,过去的理论对马克思的论述指导是不正确的,造成项目在哪里,整个企业包括组织结构、后勤系统跟着搬家到哪里,企业包袱很重,毫无竞争力。”他对马克思的传统经济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在建筑企业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应当在施工项目上。有了项目才能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运到现场,才能实现直接结合,成为项目生产力。” 他苦苦探索的思想天窗一下子被打开。“我的理论就是在中央党校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把我的新见解写成《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研讨》论文,发表在中央党校的小报上。整个学习班只有3篇优秀论文,我是其中之一。后来听说他们拿我的论文当样板,说我学《资本论》最结合实际,说得最清楚。”紧接着,张青林话锋一转,回到鲁布革工程的经验上,“1985年如果不在中央党校学习,我写不出这篇论文,后来也总结不好鲁布革管理经验。”

首创项目法施工

然而,对鲁布革经验究竟怎么学?曾经进行过深入地讨论。有的人主张学习日本大成公司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由几十个人的管理层和几百人的作业层组成项目管理小分队;有的人提出日本大成公司的工程技术方案更为先进,学鲁布革经验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还有的认为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因而我们的建筑企业要学习日本大成公司的收入分配机制。

市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建筑公司创业故事 第八篇

创业路上出实招 致富不忘众乡亲

他,※※※村搞制种、兴养殖的第一人。

他,一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共产党员。

他,多次被区、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锋”。 他就是※※※区※※※镇※※※村党员※※※,男,小学文化,※※※年2月出生,※※※年3月参军,※※※年6月复员回乡,※※※年7月入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为※※※村※※※肉牛养殖场场长。多年来,他以党员的忠诚、军人的刚毅、劳动者的朴实、创业者的大气,勇于开拓,艰苦创业,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致富天地,谱写了一曲党群共富的时代新篇。

创业路并不平坦

※※※常说:“做为一名党员就要给群众作示范、带头干。” 走进※※※镇※※※村,在※※※公路2公里处南侧,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挺拔的白杨树,一片片绿茵茵的玉米地和成片的经济林,这就是※※※所经营的农场。10年前的※※※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等常规作物为主,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老百姓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观念也很落后,面对刚刚兴起的玉米制种,群众无所适从。眼光独道的郭加成认准了这条致富路,他不听家人的劝告,依然决然地在高低不平的南沟滩上开挖渠道,整地引水,引进良种,种植牧草,栽植枣树,为农场培土

润田打基础。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78万元,建成高标准U型渠2公里,栽植杨树林网4.8万株,折合面积160亩,栽植杏树、枣树250亩,整理开发了480亩土地,并种上了玉米制种“订单田”,成为全村发展规模制种的第一人。种玉米制种当年他就收回全部投资的40%。在郭加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面前,村里的群众心动了,纷纷种起了“订单田”。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观念总是新的,总能紧跟时代的步伐。2007年他又抢抓机遇,投资300万元,在自己的农场建成了集饲料加工、系统排污、粪便还田等完整有机生物链条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养殖示范区,建成育肥牛舍12栋4800平方米、饲料加工配套用房2000平方米、附属青贮窖12个,年育肥肉牛可达3000头,带动全村及周边村养殖户实现户均养殖增收1200元。

当支书一心为民

党员说“※※※书记心中总装着百姓的事儿,跟着这样的人干事业,我们高兴…”。

※※※深知一个好的支部班子,是一个村前进和发展的前提。在※※※年至※※※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年中,村上的帐目年年都结算的清清楚楚,并严格按程序公开,全村无一人反映过村社财务问题。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狠抓班子和队伍建设,在全村党员中开展“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的“比、查、看”活动,让党员从自身

上看到不足,让党员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他的带领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玉米制种,群众从玉米制种中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小康住宅向社区化方向发展。他在全镇率先提出了农村住宅建设走集中连片社区化的发展思路。※※※年,在村级集体积累薄弱的条件下,他积极筹措资金扶持建成了总投资130多万元的※※※社小康住宅楼示范点,18户农户率先搬入了住宅楼,为全村乃至全镇的小康住宅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富裕了不忘乡亲

群众说:“※※※致富不忘众乡亲,是个有血有性的汉子。” 群众碰到困难时,总是向※※※张口,因为他从来都不拒绝群众,而且借款从来不要利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穷日子我也过了,也向别人借过钱,人不到难处,又怎么会跟别人张口,群众都不容易,只要大家相互帮扶着往前走,日子总会好的”。

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的致富带头人,也是扶贫帮困的倡导者。※※※村五社85岁的老人※※※,因无人赡养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便成了※※※长期扶助的对象,他每年都要给老人资助三、四佰元,平时还在党员中发起倡议,给穷困户捐助,帮工干农活,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出点子、引路子。多年来就

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诸多小事中,日积月累,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就是这样一名深得群众敬佩和信服的共产党员,是群众喜爱的贴心人,所做的工作看似平凡,却真实可见;付出的真情看似平常,却质朴纯真;如今他虽年近五旬,但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始终不曾减退,仍用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情,践行着自己无悔的誓言!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chuangyexiangmu/3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