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农村农产品加工 十个效益不错的农村加工厂致富项目

| 点击:

【www.xinchenghx.com--农村创业】

十个效益不错的农村加工厂致富项目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一篇

  俗话说得好“打工不如创业”,尤其是对于农民朋友而言,在城里的打拼生活岂能用艰辛二字就可形容的。

  在农村创业,第一要做农产品的种植,比如药材,水果,蔬菜等;

  第二做农产品的加工,比如做个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的蔬菜,比如种植食用菌带加工;

  第三做养殖业,也就是立体养殖,养鱼,鸡,鸭,猪,牛,蝎子,黄鳝等。

  补充一点:

  一、要适合自己。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此应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经验、兴趣、特长能挂得上钩的项目。

  二、要看准所选项目或产品市场前景。

  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多考察当地市场。对所发展项目要有直观的利润。有些产品需求很大,但成本高、利润低,忙活一阵只赚个吆喝的大有人在。

  三、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

  瞄准某个项目时最好适量介入,以较少的投资来了解认识市场,等到自认为有把握时,再大量投入,放手一搏。

  四、要尽量选择潜力较大的项目来发展。

  选择项目不要人云亦云,尽挑一些目前最流行最赚钱的行业,没有经过任何评估,就一头栽入。要知道,那些行业往往市场已饱和,就算还有一点空间,利润也不如早期大。

  五、要周密考察和科学取舍。

  当今,各种信息充斥每个角落,许多人都是根据信息来选择项目的。所以,我们对信息一定要重考察、善分析,没有经实地考察和对现有的用户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千万不要轻易投资。重考察,要一看信息发布者的公司实力和信誉,当然少不了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了解情况:二要看项目成熟度,有无设备、服务情况如何,能不能马上生产上市等;三要看目前此项目的实际实施者在全国有多少,经营情况如何等。

  六、要做到三个"万万不可"。

  有项目实施过程中,万万不可先交钱后办事,不要拿着自己的辛苦钱,仅凭一纸合同或协议,就轻易付给对方;万万不可轻信对方的许诺,在签订合同时就应留一手,以防止对方有意违约给自己带来损失;万万不可求富心切,专门挑选轻而易举就能赚大钱的项目去干,越具有诱惑力的项目,往往风险也越大。

  今天创业第一步网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十个农村小型加工厂致富项目。投资小回本更快,是现在非常受投资者欢迎的一种创业方式。

  一、编制制品加工厂

  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条等自然资源,组织剩余劳力,编织门帘、坐垫、床垫、茶盘等手工艺品、小生活用品,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能够小本换大利。

  案例:

  “俺在金梅工艺品厂编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忙活一天至少能收入40多元,比在家闲着没事干强多了。”红花镇孙塘村计生模范户蒋秀霞如是说。像蒋大姐这样茶余饭后编织草帽创收的中青年妇女,在该村不下60人。编织草帽是孙塘村农村媳妇的拿手绝活,通过镇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牵头,这一手绝活成了农家妇女的创收致富“新门路”。

  近几年,孙塘村很多的农村家庭丈夫在外地务工,这些“留守家庭”妇女就从事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编织增收致富。过去,该村好多中青年妇女闲来无事,串门子、拉家常,有的甚至染上了打牌赌博的恶习,造成家庭不和。看到这些情况,村计生协会筹资30余万元,创办了“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想办法把村上闲散妇女组织起来做工艺品编织活,自此,“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成了该村“留守家庭”妇女致富创收的好去处,家庭主妇周怀凤、谢亚伟、谢春菊等一年编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的收入就达1.5万多元,成为村里草帽编织能手、致富女强人。

  二、豆制品加工厂

  豆制品是人们每天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投资3万元,租一间30平米的门面房,购置相应的设备。要求原料卫生,制作环境好,实行阳光操作。

  利用大豆加工水豆腐、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臭豆腐、豆腐乳等,也可用绿豆加工粉条、粉皮、粉丝、绿豆糕等。豆制品加工投资少,技术简单,一学就会,豆渣还能养猪和喂牛。

  案例:

  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就是在结合当地传统制作风味与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厂。

  1995年的西张乡还没有诞生出这个企业,当时的张建峰还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加工豆腐干。2005年张建峰在多年的小作坊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建成了自己的工厂并在2008年5月份正式投产。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今日的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欣欣向荣,蓬勃奋进。今年的张建峰正在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技术的带动,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张建峰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今年的扩建进程中,他投资250万元从中国最大的豆制品机械厂定制现代先进的设备。新的厂房设备预计在今年年底可以投产。届时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占地规模将达到4000余平米,新进设备又将极大地提高豆制品的产量,一个崭新的豆制品厂将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新的禹王豆制品厂不仅给张建峰个人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风景,而且解决了村里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东张村及周边农村的种植业和运输业,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水生花卉的栽培

  水生花卉的盆花市场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正逐渐形成,园林工程的园林造景和水体绿化对水生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所以此项目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另外水生花卉喜光,喜温,耐湿,病虫害少,繁殖系数高,栽培管理粗放,栽培工作量小,生产成本低,管理简单,一次引种当年就能见效,适合女性创业。

  案例:

  用水生花卉来改善河道水质和美化环境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抓住这个商机,宝坻区口东镇西李各庄村的村民孙德鸿靠着种植水生花卉成功致富。

  记者一走进孙德鸿的种植园内,就看到大片姹紫嫣红的荷花、千姿百态的千屈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品种。孙德鸿告诉记者,他最初是因为特别喜欢荷花才开始种植水生花卉的,平时自己也喜欢研究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这里既是他的种植园也是他的实验室,“业余我也搞点科研,有的东西快濒临灭绝了,像大芦、泽兰等等好多呢,十几个品种,我都把他们保护起来,这样有一百四十多个品种,有销量的有市场需求的是40多个品种吧。”

  经过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孙德鸿已经成了水生花卉种植的专家,周边市场也都认可了他种植的花卉,今年市区几个公园就在他这里定了100多万元的水生花卉。虽然市场拓宽了,但是仅靠自己种植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孙德鸿又成立了一个水生花卉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带着周边村里的村民共同种植水生花卉。

  四、农产品加工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却较落后,农产品深加工占农产品总产量的不到12%。以玉米为例,美国深加工玉米占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种超过2000个,而我国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总产量的9%,品种只有100多种。

  以玉米加工举例:目前玉米加工主要是酒精、淀粉、饲料等,现在都处在产能过剩阶段,而且吉林省粮食转化率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转化率在42%左右(不包括饲料加工)。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转化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我国只有0.38元,吉林省为0.5元。

  有资料显示:玉米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玉米深加工产品近3000种,吉林省不到20种,大部分还只是深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二级产品。

  案例:

  1月18日,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公司员工正为水果玉米检验装箱。代县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套种苦菜、水果玉米、小白菜3000余亩,使1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五、花卉育苗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是近几年林农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也是城乡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如月季、兰花、牡丹、腊梅等,投放不高,技术并不复杂,种植效益却不低。在农村可用充分利用现有田地和人力,收入不菲。

  案例:

  放弃打工 回乡种植高端花卉

  “这些年,我一直在广东、深圳等城市里打工,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那种滋味只有我自个儿知道”,26岁的湖北大冶大箕铺镇小箕铺村85后小伙李细文说,其实,他一直想带着老婆回乡自主创业,但苦于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致富路子,回乡的念头他只是想想而已,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名付与李细文是同一个湾子的人,他们儿时更是一对要好的伙伴。这些年,李名付一直在大冶的花卉市场搞鲜花批发生意——按季节不同,从云南昆明、北京等地空运回来一些销量好的花卉,再卖给大冶的一些花店老板,赚点儿中间差价。

  “以前6块钱买来的花,我倒一手最多赚2块。现在只要种个几毛钱的苗子,等长成型了再卖能净赚5元。何乐而不为?”今年春节,李名付打电话给李细文,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我当时就心动了,决定回乡跟他一起搞花卉种植。”李细文回忆道,今年3月份,他投资了40多万元来打造他的花卉基地。他选择鑫东生态园旁边的一片荒芜多年的、20多亩的田地,按一年400元/亩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养殖网:

  虽说李细文从小喜爱养花种草,但对于种植花卉大棚来说,他还是个“门外汉”。“当时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大棚该咋盖。”李细文说,就这么学着把大棚建起来了,可农户们的大棚是用来种菜的,种花还待考究。于是,他的大棚不但没保本,还倒贴了好几万元。

  除了大棚盖得有些偏差,在选购花苗及后期养护上,也让李细文头痛不已。“香水百合市场价格贵,但也是最不好养的。当初,由于对它的生活习性不了解,我一个大棚里的百合根系开始腐烂,最后只得将腐烂的花苗全部扔掉。”李细文说,有了那次沉痛教训后,他对那些花卉的种植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恶补”,他从整地、施肥、移栽开始学起,了解到各种花卉的生长不同特性,掌握了给花施肥、打药、喷水等技术。现在谈起他的养花经,他已是一个行家了。

  “今年9月份开始,我种植的花卉已陆续上市了。”李细文告诉记者,他种植的那四种花卉,现在不但销往大冶、黄石的花卉市场,其中像西伯利亚、索邦两个品种的百合目前是市场上最主要的,销路最好的品种,已经销到武汉花卉市场去了。“九、十月的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11月份由于百合的上市,其销售额达到了两万元。初步估算,只要管理得好,年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

  

农业十种最赚钱的运营模式 你适合哪一种?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二篇

  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一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就目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十种最赚钱的运营模式。 

  模式一 

  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农业龙头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获得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解读: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很多农业企业经营业务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他们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模式二 

  依云模式——占据稀缺产地资源 

  依云,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能在中国超市卖到二十几元?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以下。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解读: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很多农业企业背后并不缺资源,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如乌江榨菜企业,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 

  模式三 

  双汇模式——走深加工之路 

  作为老牌肉食品企业。双汇不是单纯地卖火腿.而是借助河南当地养猪的原料资源所具有的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挖掘深加工,摩拳擦掌打造“畜禽一屠宰加工一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依托精深加工,加工销售生鲜肉成为双汇发展新的战略重点。双汇一手推开了市场之门,一手则挽起农民同奔富裕。 

  解读:立足自身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走深加工之路,不断挖掘深加工环节的含金量,大大转化高附加值,绷紧整个产业链条。这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制胜的关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涉农企业的选择。 

  模式四 

  阳澄湖模式——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何偏偏阳澄湖大闸蟹每年没上桌前,都能被炒得“红遍全球”核心?一转变营销模式。阳澄湖大闸蟹在产品尚未上市之时。利用微博在网上热炒。并实行团购预订。为了满足顾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以渠道为依托,直营店里的蟹卡采用了磁条记忆的技术,实现了可多次刷卡消费及反复充值使用的便利。“饥饿营销+网络营销+会员卡制度”让一只小小的螃蟹在经济低迷时期依旧火爆。 

  解读:老树如何开新花?传统农业品牌需要在营销思路上大胆创新。转变固有的传统营销模式,产品在墙内开花还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墙外香遍消费群的内心深处,才能成为真正的品牌。 

  模式五 

  极草5x模式——利用稀缺效应 

  极草5x,更是被戏称为“极草x5”。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8亿元,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市场单店的月销售额基本都在100万元左右。即便今年大市场环境不佳的严峻形势下。其市场表现依旧强劲。一根小小的“极草”威力为何如此大?极草5x利用产地的唯一性。利用产品的稀缺性。贩卖稀缺打造了一个亿级的礼品市场。 

  解读:利用产品本身的稀缺属性,再加上贩卖稀缺的营销方式,让极草5x赚得盆满钵满。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新奇的营销思路,挖掘产品背后的稀缺特质。才能使之与其他竞品形成鲜明的差异化。 

  模式六 

  百瑞源模式——嫁接旅游资源 

  以往被外界一贯认为是“地摊货”的宁夏枸杞。有时实在是让人拿不出手,但又没有更好的东西可送。最后只能落于自豪与羞涩的尴尬境地。但百瑞源是个例外。这家企业创造了一个奇迹:日销百万元,单店年销破亿元。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文化元素+旅游整合,创造前所未有的行业奇迹。 

  百瑞源大力挖掘枸杞背后的文化元素。打造了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及博物馆。百瑞源枸杞养生馆以“尊贵、优雅、品位”的品牌个性,融枸杞养生文化、枸杞系列产品与品牌文化于一体;让客户在体验和购买产品的同时品味优雅生活、感受养生文化。 

  解读:在产品背后,还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可结合故事化的手法,延伸品牌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产品的品质,还能联想到其所代表产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巧借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动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模式七 

  沱沱工社模式——玩转电子商务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个契机。很火的网上购物平台沱沱工社,依托其自身的产业基地,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创办中国首家专业提供有机食品的b2c网上购物平台,抓住了食品供应体系的根源问题,贩卖有机让它成为白领购买有机产品的首选。 

  解读:传统渠道已经逐渐呈现出“僵尸化”态势。天猫、京东商城等的电商大战,就已见端倪。对目前的农业企业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消费环境及消费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刻,对众多农业企业而言,一定要学会运用新兴渠道的力量来贩卖自己的产品。 

  模式八 

  斯慕昔模式——社区会员直供 

  如果你是一家做饮品的企业.如果有人问,你的产品在哪里卖?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超市或是其他流通渠道。但斯慕昔告诉我们。这些方式都已经被“玩剩下”了。

  斯慕昔饮品在网上直接销售会员卡。只要会员一个电话。足不出户,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喝上“特供”的饮料。再加上还有“月卡”“季卡”“年卡”等优惠措施,受到不少白领的喜爱。不仅如此,斯慕昔还走进社区便利店。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便利地喝到纯正无添加的果汁。 

  解读: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购物体验,将是未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法宝。目前像鸡蛋、米面粮油等一些跟我们生活贴近的农产品。已经开始深入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吃到最新鲜、健康的食品。 

  模式九 

  千岛湖模式——跨界餐饮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有不少企业转换思路,开始了新的玩法。浙江千岛湖就是其中的一例。对外地游客来讲,来千岛湖就是“赏天下第一秀水,品淳牌有机鱼头”,否则便是枉到千岛湖了。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我国有机水产品养殖的先河,并以鱼味馆为载体,成功举办千岛湖杯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把有机鱼头卖给全国各大品牌餐饮店。成为各大品牌餐饮主打的招牌菜,从地区走向全国,迅速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 

  解读: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跳出传统产品开发思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在“跨界”之中借力。在借力之中形成合力,跨界开发新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模式十 

  黄飞红模式——错位变身 

农村农产品加工

  一个做调味品的企业居然做起了休闲食品?而且一年还有2个亿的销售额.这能不让人羡慕吗?它就是黄飞红。作为这两年休闲食品市场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它只是把最普通的农产品——花生变了一个新的吃法。就迅速杀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时尚白领的最爱。这让多少休闲食品望尘莫及。但也只能羡慕嫉妒恨而毫无办法。 

  解读: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错位营销能有效规避产品功能的同质性和营销策略的趋同性。走出一条属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和营销之路,错位营销也能赢得新商机。 

  以上就是未来农业最赚钱的十大运营模式的全面解读。这些吸金运营模式你get到了吗?好的案例你也只能学习人家的思路。而不能照搬。 

  农业企业只有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有效地挖掘与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才能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才能带来可持续性的盈利,才能为其他相关利益者带来更大的效益。农企农商必须要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我碰撞,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赚取极致收益。 

  

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浅析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三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然而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核算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完善其改进对策,是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成本核算;改革

  一、引言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理机能以及生物生存的自然界,通过人类的劳动去控制或改变生物的生命过程,以最大程度上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企业。这也就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本质特点是将生物的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生产出人类需要并赖以生存的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农产品,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涉及到的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所以,一个健康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涉及的农业产业因为其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往往就是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复杂性

  农业产业所涉及的生产过程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具有以下特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涉及的农业产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经营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涉及到种植业、林业、渔业以及畜牧业等多种行业。上述这些特点造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特殊的生产经营的特点,也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复杂性,最主要的就是农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农产品成本计算期的不稳定

  众所周知,自然界提供给了农产品生存的一切环境,所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很多农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般是一年一次,成本的计算比较有周期性。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里,计算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截止阶段却是不完全相同。比如说,大米等粮食的成本计算周期是从入库开始,到销售之前截止。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大米等粮食的出库过程以及将大米等粮食销售出去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运输费和人工搬运等相关杂费,通常用作销售费用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三)农产品成本核算分类的不精确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农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分类不是很精确,还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种较多,而不同的农业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也是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因为不同种类以及同种个体差异性,其成本核算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结果上。所以说能否对农产品进行较好的专业的分类决定了其核算治疗的是否准确。较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计量与预算,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的成果。

  (四)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不统一

  从相关部门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我国有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目前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有些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了直接从市场上收购农产品以外,还会雇佣周围农户并且租用他们的土地,这样就可以让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和面积。但是,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里分部门往往都是自己编制相应简易报表,提交给总部门以后由总部门汇总各个分部门的报表,在这个过程中分部门统计资料的不完整以及数据统计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就会导致汇总报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使总部门不能发挥成本核算的职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也相应就会变得不准确。

  (五)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农产品加工企业本身业务多,范围广,这就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广泛性和精确性。2004年4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但是与日益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处的大环境上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同时,在目前这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产品加工企业本身的经营模式和相关经济活动时刻发生着变化,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样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才能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企业日常所涉及到的产品成本和损失的估计、收入预算等方面,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对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其本身因为有很多分部门,也就造成了农产品粗细加工及运输活动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而这些部门所负责的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的过程。所以,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也就是说涉及农业活动的部门,应按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核算。对于没有涉及到农业活动的部门,应该按照统一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这样的话,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才能既反映企业本身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根据相关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明确成本计算期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明确成本核算对象之后,应当根据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比方说以畜群为例,对于经常发生变动的畜群,企业应该按月或按季度进行成本的核算。相反的,对于不经常变动的畜群,企业可以按年进行成本的核算。总之,要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涉及的农产品的成本计算周期,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成本计算的职能。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

  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本核算上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相关核算。完全成本法就是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费用都平分到各个产品中,使成本平均化。但是这种平均化也同时将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费用等杂费分摊到产品成本中。这就要求有详细的记录,需要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完成。同时,完全成本法也将生产过程中的保存费用也计算在内,对于一些不能长久储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会造成利润的不实。而制造成本法则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费、制造费等随着产品销量转作为销售成本,销售量越高,其相应的制造费等费用就会增多。而对于没有销售的库存产品,则只是计算制造成本,不包括期间费用。对于期间产生的库存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能大大减少了成本计算的工作量。这样就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将成本落实在各个部门,也能及时的反应各个部门的情况,便于对各部门的考核。

  总之,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涉及的农业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要以《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基础,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确定相关成本核算以及费用分配制度,从而促进农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忠.黄解宇.加强我国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新思考——以畜牧养牛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03期.

  [5]祝凌青.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年第4期.

  

2014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趋势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四篇

2014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带动着我国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 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4175亿元,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3%以上,预计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万亿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形成了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222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30%,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自2003年就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二者的比值达到了1.04:1的水平,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保障。

1.2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的第一民生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共涉及12个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材料、橡胶。这十二个产业都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的产业。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总值的45%以上,充分体现了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民生的至关重要地位。

1.3农产品加工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

带动农民增收人均193元。农村农产品加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进而打通一二三产业,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储藏、运输、保鲜、包装、营销等相关产业,同时利用生物质资源制造新的工业品、能源替代品,来为农业母体提供发展动因,把农产品资源优势变为加工曾值后的产品优势,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的产业体系效应,找到了改造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国情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机制,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直接动力。

1.4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5E9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5农产品加工业拉动我国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与农产加工密切相关的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工业为例:2003年我国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工业产值达到460亿元,同比增长16.75%,2006年我国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行业销售额达到828.38亿元,增长22.96%,其中食品机械422.47亿元,包装机械405.9亿元。出口交货值8.36亿美元,增长32.98%,其中:食品机械出口30824.3万美元,包装机械出口52819.79万美元。同时由于加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农村农产品加工

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如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开发研究的“薯类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和长沙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等研究开发的“高速灌装生产线智能检测分拣成套设备研制及其推广应用技术”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技术、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促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加工程度精深化,产品结构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中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目前全国共有龙头企业42000多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700多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2家,如双汇、蒙牛、伊利、汇源、华龙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这些资产在50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创造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很大差距。

2.1 加工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还不到1倍;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集中度不高。

2.2加工专用原料少,规模化种植程度低,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发展

我国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如美国开发出玉米品种3000多个,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

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如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苷的油菜子品种种植比例过大,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专用原料的缺乏,导致了大量的原料进口,如我国95%的橙汁需要依赖进口。

2.3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技术装备,工艺水平难以大范围提高

虽然如前所述我国与农产品加工的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模仿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总体上,我国80%左右的农加工技术装备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围绕大宗和优势品,提高精深加工程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3.2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

3.3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业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 品结构。

3.4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现在多数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结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3.5完善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但是优惠政策并非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贷款难、税负重,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因此,制定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

农村家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浅析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五篇

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六篇

龙源期刊网 .cn

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蔡派 戴露颖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年第26期

农村农产品加工

近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带队,与中国民生银行现代金融事业部共同组成调研组,赴河北、山东两省调研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期间,调研组深入石家庄、衡水及武城、临邑、齐河5个市县,走访了5个园区、11家企业、2个合作社,召开了2次座谈会,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听取有关政策建议。实地考察证实,两省五市县政府、农业部门、企业、合作社在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和积累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推广。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德州市,调研组与当地政府、农业、财政、税务、国土、电力、金融等部门,企业、合作社等进行了两次座谈。总体上看,当地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十分重视,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以加工业为引领,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业联动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拓宽了增收链,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二产促进农业一产通过二产链接上三产。石家庄市围绕小麦、优质玉米、蔬菜、梨果、大枣、奶业、禽蛋、优质型猪等8个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2014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779.8亿元,居河北省首位;规模生产加工基地68个,销售产值355亿元;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95家;每年新完成加工项目投资40亿元以上;建设有藁城市、鹿泉市、栾城县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工园区入驻企业380家。德州市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培植了粮油、功能糖、果蔬、调味品、畜产品等10大优势特色加工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70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9.7%;乐陵星光糖液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7家企业超过20亿元。

农村农产品加工

另一方面,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三产促进一产直接链接三产带动二产。石家庄市已建成的休闲观光农业园54个,总投资15.5个亿,园区功能由采摘、观光向休闲、体验、垂钓、农家乐等多功能逐步丰富;德州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4个,从业人员400余人,营业收入7.6亿元;两市已初步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成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农民利益的共同体、农耕文化的传承体。

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使农户分享融合发展的成果。座谈中了解到,河北省固安县天绿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6000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七篇

农村农产品加工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深刻分析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挑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进而提出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于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03-2013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世纪以来,中央制定的各项“三农”政策逐步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覆盖;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农产品加工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范围逐步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启动实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加工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等,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国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经济,将大大消除体制束缚和障碍。特别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推进土地、户籍和补贴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为农产品加工业融资、用地、建基地等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四化同步”推进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工业化、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推进了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城镇化的推进,为企业间分工协作、做大规模、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国家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为农产品加工业赢得更大重视和支持提供了良好契机;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平等享受便捷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从国际经验和规律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也是农产品加工业高速成长的时期。当前我国正处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达到52.37%,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工业、服务业和城镇,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加工品消费大幅度上升,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生动力。

五是农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近年来,我国粮食十连增,2013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1%;菜篮子产品持续发展,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超过7.2亿吨、1.5亿吨、0.8亿吨和0.6亿吨,分别比上年增产2.3%、0.7%、1%、4.4%,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六是全社会关心关注氛围日益浓厚,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基础支撑作用大等特性,日益受到各地重视和政策支持,行业指导服务逐步加强;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长期和稳定回报、蕴藏价值巨大、政策相对优惠等鲜明特点,社会力量加大了资源要素投入;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就地收购、就地加工、带动就业等好处,深受农民的欢迎和热情参与,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看到机遇和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依然大而不强,进一步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问题。从自身看:一是专用原料缺乏。多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主要以满足鲜食为主,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对原料混合种养、混合收购、混合加工现象严重,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普遍面临原料品质一致性差、专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加工制成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初加工水平低。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粮食、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7-11%、15-20%、15-20%和20-25%。三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四是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规模以下企业数占总量的80%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的企业只有4家,超过100亿的只有21家。从外部看:一是税赋重融资难。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企业贷款利率一般要在国家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再上浮30-4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加工成本上升但产品价格不升,企业利润微薄,有些企业因此而采取偷工减料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方法维持运行。三是出口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壁垒频繁设立,加上人民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困难和风险增多。四

是行业引导能力和公共服务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既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也缺少健全的信息、技术、市场、融资等公共服务体系。

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和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升级版”。

(一)发展定位。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了“四个重要”: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没有农产品加工业就没有现代农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加工需要组织生产,集成利用现代要素,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使农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生产要素,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能使农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相关环节有机融合,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能使农产品加工层次、科技含量、质量等级和品牌优势得到发挥,实现农业增值增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民,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了9%,为农民在其他一些增收渠道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开辟了新的增收空间。很多地区的经验表明,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减缓价格波动,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可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效益链,实现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增收。三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些农村凋敝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对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和劳动力两大优势资源的快速整合,有利于形成农村资源高值化利用和内生发展的优势;促进农业分工分业,有利于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聚集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四是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

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和工业不会自动带动农村和农业,需要特殊产业作为媒介搭建起桥梁和纽带。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能够留住农村资源要素,缓解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能够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回流,承接城市和大工业的辐射带动;能够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要求和安全、健康消费需要。从而有利于在总体上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更加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

(二)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市场决定,政府调控。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与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继续加大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调动企业、农户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品种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各地和各类市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利益关系的组织形式,也要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以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为重点,加强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强化协同攻关,加快实现加工各环节、各领域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并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着眼于产后减损,在农产品初加工能力上实现重大提升。积极争取扩大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资金规模和实施区域,惠及更多地区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实施和示范带动,大力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促进农产品大幅减损增效。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八篇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

划(2016-2020年)》解读

农业部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带动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用持续增强。

《规划》确定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做优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二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三是做活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四是创新融合机制,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农村农产品加工

1

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规划》结合主要任务,依托自然和区位优势、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对融合发展区域功能定位、重点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四项重大工程。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整理) 2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5年)
农村农产品加工 第九篇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4月以来,农业部、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11个省区就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现将《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今年4月以来,由我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并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2014年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45.5万家。2003-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增加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

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2014年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2014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2003-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2014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以上。

(四)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个点。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融合趋势明显。一是接二连三融合。据抽样调查,3.08%的农民合作社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股发展加工流通。如福建连城县13万农民合作加工10万吨地瓜干。二是前延后伸融合。企业向农户注资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如山东临沂畜禽加工、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浙江黄岩蜜橘、广西容县黑芝麻糊等产业,都是将农户、企业和客商在园区空间聚集,实现集群化、网

络化发展,打造了特色优势区域品牌。三是技术渗透融合。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农业渗透,发展电子商务、食品短链、社区支持、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缩短供求距离。据对100家规模企业问卷调查,80%的企业都已引入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均是成倍增长。

二、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义重大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血脉相连,又与工商业密不可分,特别是它带动了上下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众多小微企业,建设了现代农业,惠及了广大农民,繁荣了农村经济。农民热情称其为增收的“稳定器”、新农民的“孵化器”、调结构的“转化器”和三次产业融合的“链接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迫切需要。据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民,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以上直接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间接收入比重更大;据抽样统计,每亿元加工产值吸纳107人就业,高于制造业的57人。实地调研证实,初加工可以减损增收,精深加工可以提值增收,产业链条长,农产品卖难减少,价格波动小,农民增收快,劳动力就业充分。

(二)带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调研组实地看到,有了加工企业,农民就按照加工需求组织生产,企业还给基地注入很多设施、资金和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带动装备制造、储藏、保鲜、运输、包装、营销等产业跟进,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增加农业收益,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

合互动。如江苏泰州黄岩区水果罐头加工带动了48家关联企业和9.48万户农户参与。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7亿多吨秸秆和5.8亿多吨加工副产物,其60%没有得到高值化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甚至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迫切需要加工业发展,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地调研发现,四川、广西、陕西、湖北、安徽等地的很多农村通过加工业发展,留住了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留住了农业增值增效收益,促进了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和劳动力回流,创造农村新的需求。

(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现实力量。农产品加工业将工与农、城与乡连接在一起,承接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带动并进一步向农业和农村辐射;同时推动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向风味型、营养型、便捷型、功能型方向转变,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总之,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同样经历局部市场饱和以及结构性产能消化期,承受着价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的“地板”双重挤压,新常态特征明显,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一)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首次从2位数转为1位数的8.9%,之后每个季度都在8%左右,去年全年为8.2%,比2013年的13.8%回落了

5.6个百分点。2015年1-3月,同比增长5.2%,回落了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回落1个百分点。东部回升较快,中部比较平稳,东北全部下行,西部缓慢增长。总体判断,下行压力加大,

但仍在5%-7%的合理区间,积聚了一些积极因素和新动力。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制造业;今年1-3月,农产品加工业累计投资5968亿元,占制造业总投资的22.9%,投资额同比增长10.6%;食用类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国内消费也呈上扬态势,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都有回升。

(二)用地难和融资难最为突出。一是用地难。农用地、工用地两不靠,专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设施用地土地流转困难,流转费用1200元/亩、年;加工企业用地由于亩产税收少、投资强度弱,一般难以拿到用地指标;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办证难、时效性差。二是收购资金融资难(贵)。加工企业前建基地、后连物流,一次性收购原料常年加工,流动资金压得多,特别是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难,“有买原料的钱就没生产的钱”。据抽样调研,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20%能够满足贷款需求,50%的只能满足一半,30%的很难满足。抵押物只有房地产和机械装备,仓单、出口定单、农产品、林权证、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不能抵押,即便是试点地区,也是是按预期收益的2折至5折放贷。四川9县30万亩抵押仅贷到2亿元。各种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公证费等占到融资额15%-18%,利率大多上浮30%-40%,实际利率在10%以上,46%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涨。

(三)企业各类负担加重。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运营成本上升较快。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加工企业进项税为13%,销项税为17%,4个点不能抵扣。出口退税率偏低,罐头、果汁、桑丝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5%,水产品加工为13%,玉米淀粉、酒精为5%。初加工享受不到农用电优

本文来源:http://www.xinchenghx.com/kuaisuchuangye/45250/